你属于朋友圈鄙视链的哪一环?丨最全鄙视链心理分析


文:靳小凡丨壹心理创作者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


2个月前,我们都被一则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刷屏,相亲鄙视链油然而生:


男性直接以资产来排序

而女性则排序为:北京户口+貌美如花>貌美如花>容貌一般>女博士>属羊。


前几天又看到一篇文章,也是10W+,说什么朋友圈也有鄙视链,让读者对号入座(以下排序由高到低):


(1)冷漠看戏呵呵哒

(2)咖啡看书性冷淡

(3)日常晒娃秀恩爱

(4)自拍美颜九张图

(5)晒包晒吃爱炫富

(6)求赞求投票求转发

(7)微商代购晒转账

(8)谣言鸡汤震惊了。

这让我想到了一些朋友圈文化:“晒旅游凹造型”、“晒电影票根”、“聚餐动筷前先发朋友圈”等等。


有人捧你点赞,有人认为你在装逼,也有人觉得你是LOW逼。


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

而我今天要谈的,不是具体哪一种鄙视链,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鄙视这种行为本身。


短期,鄙视好像帮人获得了优越感,但长期来看,现实往往是:你鄙视了别人,却害了自己。


01  这些鄙视链中,一定有你


首先得搞懂,鄙视是什么?

我们常说鄙视某某人,这是个体间的鄙视;但互联网文化兴起后,鄙视往往发生在群体间。


这种群体鄙视,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


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更优越

外群体歧视(out-group derogation):贬低其他群体的价值


比如我大学玩了2年的Dota,和LOL类似的一款游戏,你随便到贴吧、微博、知乎上搜搜,就会发现Dota玩家群体和LOL玩家群体撕逼特别凶。


撕什么呢?主要就是争论谁比谁高级。

玩Dota的鄙视玩LOL的:我高级,你垃圾!

LOL玩家也以同样的形式回击:我才高级,你才垃圾!


这条鄙视链的上游还有魔兽和星际争霸,下游还有王者农药:)


鄙视链还可以列举出无数条:


城市鄙视链:

香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其他


动漫鄙视链:

日漫爱好者>以喜羊羊、熊出没为代表的国产动画


读书鄙视链:

哲学>世界名著/社科经典>通俗小说>成功学/鸡汤>中国教科书>教辅资料


专业鄙视链: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钱钟书《围城》

……

再比如,各大内容平台的鄙视网

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鄙视链,有人急忙对号入座,想知道自己在哪一节?被谁鄙视?又应该鄙视谁?


那一刻,优越感爆棚,可是他们从未想过,鄙视链的危害。


02  “傲慢才是生存的障碍”


鄙视链有哪些危害?


危害一:通过鄙视链建立起的自尊,很脆弱

211的小明通过鄙视三本、专科毕业的学生,获得了自尊,却不知这种自尊如泡沫般,短暂而脆弱,因为小明的自尊,过于被社会评价绑架了。


倘若985的学生嘲讽了小明,由于自尊建立在社会评价的比例太多,就可能导致他的种种情绪:或反击,或愤怒,或抑郁,变得不幸福。

危害二:因为鄙视和被鄙视,你很可能感到不幸福

我的住处是两室一厅,和我合租的,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弟弟,夏天卖瓜为生,一家人为了拉货,经常得半夜三四点起床。


上海有段时间,三十七八度的天,弟弟睡客厅,只有风扇。


在外人看来,他们很苦,估计要成为很多人心中,鄙视链的底端。


但我发现,他们的生活,可能比某些所谓上层鄙视链的人,还要幸福。


弟弟每天回来爱打王者荣耀,到了9点多,和家乡的宝宝和妻子视频通话,某天周末,还练起了《一人我饮酒醉》,有腔有调。

而大部分人的物质生活比他们要好得多,却过得很焦虑。


因为他们总恨,为什么自己不在鄙视链的上一环?


月薪5000的恨自己没有月薪10000,月薪10000的恨自己没房没车,有房有车的恨不能年入百万、千万。


正如大刘在《三体》中所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焦虑的他们,只能通过鄙视下一级,获得短暂的优越感。


03  告别鄙视:成长型思维与安全性自尊


(1)通过做成事来建立长久的自尊,而不是鄙视他人获得短暂的优越感

我大二的时候,特别迷茫,那时天天逃课回宿舍打游戏,考试挂了好几科,差点没了学位证。


唯一的快感,来自游戏的厮杀,分值的提升……


但我很快发现,这种分值提升带来的优越感稍纵即逝。


回到现实,依然是个废柴。


后来我开始读书,开始写一点文字,再后来开了公众号,有了自己的作品,最后还帮我应聘成功了工作。


因为成事儿,我在哪发声都有了底气,这才是长久的自尊。

(2)认识到“做不好也没关系,那并不意味着我很差”


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面对某件事的失败,容易归因于整个人格——我是一个很烂的人。


其实,你只不过在特定领域内,能力暂时缺乏,以后可以提升。

这种相信自己能够提升能力、做好事儿的心态,又称作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想更深入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推荐你读一读卡罗尔·德韦克《看见成长的自己》这本书。


(3)建立「安全型自尊」


简言之,安全型自尊就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较,而不是过分和外在标准比较。


「与自尊建立在内部因素上的人相比,自尊主要依赖外部因素的人,自尊更脆弱,会经历更多的压力、愤怒、人际关系问题,甚至于吸毒、酗酒以及饮食障碍。」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04   一点思考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本书里说:

“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我们作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在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如此看来,朋友圈每天都在上演大戏,每个人都在表演,展现幸福:晒自拍、晒旅游、晒美食、晒正能量。但朋友圈就像剧场,有人喝彩,有人瞌睡,有人咒怨

喝彩的人,给你点赞、评论;


瞌睡的人,不怎么刷朋友圈;


咒怨的人,暗生鄙视:你晒自拍他说你自恋,你晒旅游他说你装逼,晒美食他说你炫富,晒正能量他说你是鸡汤王。


最不幸福的,是最后一类人。


作家木心说: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可说到底,我们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还是观众。

人生如戏,何必拆穿。

– The End –

作者简介:靳小凡 / 读书达人。推荐一本好书,解读你的心理。作者公众号:小凡聊书(ID:wenlandushu)
责任编辑:Spencer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