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自卑是身体残缺,还是心灵残缺?


吴晓芬

一封来信

默默姐你好!最近感觉自己越来越自闭了!而且脾气也特坏,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问题,可就是控制不了,真的很苦恼!我性格很内向,特别害羞,总是很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卑,消极!因为身体有缺陷!十三岁就发现有脊柱侧弯,后来后背那个包越来越明显,虽然现在手术了比之前改善了很多,可总感觉还是很明显,每次只要别人多看我一眼,我就想赶紧躲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和别人一说话就会脸红,很想控制住,可就是不行!但是有时候在有些人面前说起话来却没完没了,感觉自己有双重性格,有些喜怒无常!从小家庭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爸因为挪用公款而蹲了差不多十年,等他出来的时候我已成年,我妈也因为这个而精神错乱,现在一直靠药物维持着,什么事都做不了!我因为无钱读书而辍学,十六岁的我加上身体的畸形,真的觉得生活很痛苦,也许是还不够懂事吧!所以不在意!现在的我还不如当年的我!我爸回来的时候我快十九了,那个病整整拖延了五六年,病痛的折磨使得我脾气越来越差!后来就送我去手术,本来以为手术后就会恢复健康的,谁知因为太瘦身体差,手术算是失败了(没做完),虽然外形比以前好看多了,可夏天的时候还是很明显,加上手术完在家休息了一年多没出门也没人说话,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自卑了,以前的朋友我都不愿联系,也不想出门,特别是我家那扇大门,我很不愿跨出去,好像潜意识里对它很恐惧!总是爱怀疑自己有病,爱胡思乱想!很怕惹上和妈妈一样的病!因为我外婆以前也有过!而且我很没主见总是优柔寡断!遇到要选择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甚至每天为了穿哪套衣服而犹豫半天!很怕选择,所以总爱依赖别人!现在的我已经二十了,可总感觉自己的思想还很幼稚!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很迷茫!甚至觉得根本没有未来!我自卑、自闭、消极、迷惘、脾气坏、还爱哭!真的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以后的我该怎样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真的很想像空气一样蒸发掉,那样对谁都不会有影响吧!所以,求求你帮帮我!我真的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吴晓芬的回信:

你看,当你发现我还没有及时回复你的时候,你想到的不是我可能漏看了,我可能在忙着还没有空回复,我可能回复了电脑出故障了要重写一遍,而是想到“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太严重”。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件好事,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否稍微有些调整,比如觉察到那个原因给自己带来的是自我否定和打击的结果时,可以从另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出发: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更有动力去改变的方向去看待自己。

问问自己,是否看问题的方式总是看到消极面?大小事情发生的时候,是否总是去看到那不利于自己的,因而容易感受到心灰意冷和自我否定,接着更自卑更焦虑内心更难受如此恶性的内在循环?当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或可找到良性的内在循环来替代原有的内在模式.

当我看你的描述的第一时间,我想到一个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的身体问题应该比你严重的多,但你们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你后来做了手术但他没有(他的时代不具备这个条件);其二,你在手术之后你心里自己的身体仍是残缺的,手术改变了你的身体外观但是没有改变你心灵的弯曲。阿德勒却在成年之前就早早地接受了自己身体有缺陷的事实,以这个缺陷为心灵成长的动力,最终成全了他精彩而完整的人生,成为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但成为什么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他年幼的时候,他的家人就因为他的残疾和多病早已放弃了他,只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也仅仅是因为他自己没有放弃过自己,所以他度过了自我感觉有价值和充实的一生。

我想你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像我这样四肢健全而且没有你那种“缺陷”的人,居然也曾经有过你那种感受——“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很迷茫!甚至觉得根本没有未来!我自卑、自闭、消极、迷惘、脾气坏、还爱哭!真的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以后的我该怎样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真的很想像空气一样蒸发掉,那样对谁都不会有影响吧!”是的,那就是我的阴暗面,每个人都大同小异地具有同样的的阴影面也叫消极面它就像是黑夜,有时让人觉得它挡住了所有的光明,让人看不到未来,感到窒息,最严重时会渴望投入死神的怀抱来逃避这一切。这些阴影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忽略,压抑否认,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来证明自己没有任何不好,或是感受不到那些.庆幸的是,你意识到自己这些真实的情绪和感受.这是一种心理相对健康的标志.有的人没有经历这种情境,所以没有发现,不发现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最可怕的往往不是躯体的残缺而是心灵的缺残!

我并没有身体上的残疾,但却曾经有过你类似的感受,曾被内心深深的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所困扰.有相当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渴望飞上自由的天空的心的归属之处但是却无力挣脱那个无形的牢笼.

在我年轻的时候时常会体验到这种感觉.无助而绝望,痛恨自己的懦弱.但因为天性焦急,因而急于寻求解脱之道.生活在这种难以承受的心灵的煎熬中无异于人间炼狱.而人类的天性本能都渴望光明温暖快乐,我是属于感受性比较强又是比较不堪长时间地忍受痛苦的那种,本能地会渴求用最短的时间去离开那种心境。

离开,并不意味着这种感受会彻底消失.它们仍然存在,但并不会一直地被它所困.当一点点的自我觉察便会带来一点点的内在成长.这里面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心有这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的美好的和可以愉悦自我的事物上,本能渴求寻找乐趣而不是无趣。这是生本能。它仍然在,但不过于关注它时会感受不到它。我们内心的关注,会给予那个事物能量.它反过来占据我们的身心.

阿尔弗雷德也是这样,身体依旧残疾,但是他一来是接受这个事实,二来是他很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同时他用尽一切的办法来帮助自己达到自己内心渴求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就是愉悦自我).不给这个身体的残障太多的关注,这里面需要首先做到自我接纳才能做到减少对它的关注在意.

就算被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就算是被人嘲笑和侮辱也没有把他击垮。他把这份宝贵的艰辛的人生经历化为成长的肥料,丰富他的精神的生活和整颗心灵拙壮成长。他因拥抱了自己的“不幸的命运”而实现了自我生命的价值,活出自我.他找到了上天的安排所不抗拒的背后给予他的那份礼物.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不是他生来有身体残障,他就不会是在这方面有成就的心理学家,向你推荐他的代表作《超越自卑》。


你的身体已经做了手术了,但你仍然没有办法去勇敢生活,因为你的心灵仍然弯曲着,身的直代替不了心灵的直。阿德勒的心灵不弯不残(应该说是他曾深深体会到那种痛苦但是他帮助自己站了起来,去带着他的残缺拥抱和面对生活),所以他能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他能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因为他深信这一点(坚定自己想要的和可以的)。你深信的是什么呢?自己会永远被人看不起,当成身体有缺陷的人,当成怪物?自己什么也不行,什么都做不了?我能负责任地对你说,假如你深信这些,这些就会成为你.不需要我证明,你二十年的人生已经证明了,不是吗?

心想真的会事成.吸引力法则的基础是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会是样子,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多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胸部以下残疾的阿姨,在湖南衡阳一个社区开了一个半义务型的心理咨询室。在此之前她仍然残疾,却是一名商人。她的经历很坎坷,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她突然心生弃商的念头,她把十几万的财产都送给了手下的员工,自己拿着仅存的2万元独自去了北京,学习和考了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证。从此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她是一个残疾人,但她一直在过着自己内心所向往的生活.

记得《鲁豫有约》有一期节目叫“无臂才子的精彩人生”,里面有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孩,他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只有两条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没有选择去死,所以他选择了活得精彩.他不仅没有两条胳膊,而且身体也很不好,曾经几次挣扎在死亡线上。即便是这样,不晓得自己的命还能活多久,他却能精彩地活着,充实地活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二十岁了,你面前或有两个选择:或呆在家里继续你现在的生活.看着生病和没有能力养家的母亲,沉浸在内在的思绪,越来越发现自己不能见人,生活越空虚越没意义,越来越不自信而越难去迈出去.活在内心的自责自罪讨厌自己的痛苦感受中。或者是,你尝试着走出家门,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独立自理的责任(意味着你开始为自己负责和自我承担).工作,挣钱,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生活的苦与乐,领悟人生,寻找生活和生命的真谛。结交朋友,谈恋爱,学着与人相处,学着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学会欣赏别人也学会欣赏自己。在这些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中慢慢地打开自己,建立起自信,让经济和内心慢慢地变得独立自主,让生命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工作对个人(心理健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功能,在诊断学上可以用来判断个体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人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且收获自信和能力感。劳动,付出,然后收获,这是一个自然流转形成生命动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人心理保持平衡和健康。工作的本身人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创造性,所得的收入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加独立自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自我所需,更好地给予而获得成就感.可以很大程度地不会让个人感觉自己活着一点用处:作为一个重要的外力作用,帮助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帮助自信的建立.感受到自身的能力.

当全心投注于工作时,人活在当下,心静,专注,忘我,纷扰的念头时常被对当下的专注所取代,这样的时刻最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本质,忘我的时候,常常也是我们体验到静心和烦恼不在的时刻.那是很美的一个状态和时刻.

对于许多人来说,工作仅仅是为了钱,为了生存,但其实,工作的本质不仅如此,它让人过上一种相对来说有规律的生活,让人不得不去活在当下,发现自己的本真。它的作用远不止是金钱所能衡量。而在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则是我们融入社会的学习过程。

父母和自己的长相都是没有办法选择的,我们所能选择的是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自己和生活,成年之后我们可以选择给予自己什么样的内心体验。最后重复这一句:你想成为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我相信你的本能会指引你找到让自己解脱于痛苦的方式.你会相信吗?

如果你对阅读有兴趣的话就更好,阅读疗法也是不错的自助方式.它可以滋养贫乏的心灵,打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推荐以下这几部电影给你《叫我第一名》《美丽心灵》《自闭历程》。推荐尼克胡哲的<生命不设限>,路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当时我还不认识尼克胡哲,这位活出美丽人生的残疾人代表,想到他常常会让我们感动,真正的健全在内心,真正的自信亦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那么,不论是上天给予我们什么样的际遇和躯体,都会成为我们探索生命之真相与本源,寻获解脱之道的一个利器.]

即便是你的家族有遗传病史,那又怎么样呢?1.它不代表你一定会发病;2.在你清醒的时候,你仍然是你,你可以过你想过的生活。

没有谁的人生是没有缺陷的(虽然我们认为别人的生活和人生就是完美的,但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揣度的他人永远只是自己的内心投射),愿意接受这个缺陷带着它去生活的人生就是完美的人生。


吴晓芬,又名默默,壹心理专栏作家,心理咨询师。QQ&微信:1501728029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