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都是外貌协会的? | 一则征婚启事引发的科学探究


国际心理资讯 | 有料 前沿 权威

心理0时差 第08期

2017.10.30 星期一


壹心理翻译社 ◎ 荣誉出品
本期主编:张真Derek

各位伙伴们,周一好!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一大早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就听到有人在抱怨:“怎么周一这么快就到了?我还没休息够呢啊!!”


不过小编更关心的是,早在上周一就有朋友留言说:“下周一要什么时候才会到啊?好期待下期周刊!”


真的很感谢读完上期周刊后给小编提出建议的朋友,好多人都告诉我说:


“男男女女交朋友神马的确实很有趣啦,不过我们更想看谈恋爱方面的事情,嘿嘿~”


满足你!这一期『心理0时差』,就让我们来看看:


国际心理大咖们对男男女女爱来爱去那些事有何见解?


让我们先从…… 两则“征婚启事”说起。

-01- 征婚启事:你心目中的TA是怎样的?

Typical Spouse-Seeking Ads

北美的心理学家曾研究过各类征婚启事,有从线上社交软件里提取的、也有从线下男女约会活动收集到的。


他们发现,以下两则征婚启事最具有代表性。


大家赶紧来猜猜:哪一则是男人找未来老婆用的?哪一则又是女人找潜力老公用的?


[A] 我希望找到的ta,受教育程度要高一些,本科是起码的,硕士或者博士更佳。工资不用太高,但要顾家、收入稳定,也懂得规划。有一定的幽默感,对政治、科技类新闻资讯有一定兴趣。哦哦哦,要是能熟练运用一种他国语言就更棒啦~


[B] 我心目中的ta,身体健康、对自己的身材和脸蛋基本满意。从不会把天聊死,能让我愿意和ta讲一天的话都不厌倦。有一定自主和独立性,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总之不仅外观,内在的个人魅力也是不可或缺哒~


“好好好,征婚启事我看完了,where is my 答案?”


…… 哈哈,等会儿再告诉你!先给大家说说心理学家总结的“男女择偶标准”


相信你在认识这些标准之后,不用我说都知道答案啦。

-02- 要么好看要么钱多,不看内在?

男女择偶标准的异同

Sex Differences & Similarities in Attraction

根据进化和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女人在找老公的时候,更看重他获取物质资源的潜力(resource potential),同时也希望他在获得这些资源后,能投入到未来两人组建的家庭中。


这里面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男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socioeconomic status)、以及对未来获得更多成功的雄心壮志(ambition)

而男人在找老婆时,更看重她外在的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包括脸蛋好不好看呀,身材靓不靓啊,之类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

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从自然选择角度出发,认为人说到底也是动物、也有生物本能。

男人的本能是这辈子要尽可能繁衍更多健康强壮的后代、让这个世界上有更多更多的人,身上流淌着自己的血液。


(从这个角度上说,历史上最成功的男人非成吉思汗莫属。知道他生了几个孩子?900+!900+!900+!)


(远处飘来成吉思汗的声音:“老子本来还想要破千的好吧?”)


而女性从怀孕到生育和养育一个孩子,都要付出比男性多千倍万倍的代价(男人似乎只要XXOO一次就大功告成了……)


女性一个月能有几次机会能怀上孕?受孕之后怀胎十月是怎样的体验?生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痛苦?孩子从小到大的养育,妈妈一般都会比爸爸付出多少心力?


所以,女人不求让自己的后代雄霸天下,只求自己的宝宝能有健康成长、安全稳定的环境。


好了,这下子都说得通了:


什么样的女人更能生?长得漂亮的、身材好的(这是雄性和雌性动物自古以来的生物评判标准,比如…… 身体那个地方大的,生育成功力比较高、乳水也比较充足……)


什么样的男人更能给自己和宝宝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收入又多又稳定、还顾家、愿意为老婆孩子付出的。


(各位读者读到这里,可能心里会闹着些小脾气和小不服哈。)


(“我不是这样的人!Ta也绝对不像你说的那样!”)


等等等等,这些话都不是我说的,都是心理学家说的。而且他们一次又一次用了各种实验和问卷调查,在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身上,反复证明了这样的男女差异。


(说到这里,上面一题的答案也不言自明了:[A]是一个女人在找老公,[B]是一个男人在找老婆~)


欣慰的是,除了上面的男女差异,心理学家还发现6项比任何外在因素都更有吸引力的品质。这些可都是男女通用的内在魅力。


这6项内在品质是(按吸引力从高到低排序):


  1. 善良(kindness)

  2. 幽默感(sense of humour)

  3. 善于表达、开诚布公(expressive & open)

  4. 机智聪明(intelligent)

  5. 聊天能手(good conversationlist)

  6. 开朗外向、善于交际(outgoing & sociable)

Yes!比起这些,所有的外在魅力,无论美颜还是有钱,都得靠后站。


而且!还记得上期周刊提到的吗?心理学上的相似吸引理论(similarity attraction)说的就是:

如果两个人都具有相似的品质(如两人的性格、三观、思维方式等),这两人就更愿意靠近彼此。

这一点对友情适用,对爱情也同样生效。


外在美的确是一种吸引,而内在美,不只是吸引。


但吸引完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在其中”呢?


心理学家告诉你:“满足下面3个条件,你们就是一对完美爱人。”

-03- 到底怎样才算爱?完美爱情法则

Three Components of Love

斯坦伯格(Sternberg)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有三个组成部分,简称“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所谓爱情三角,顾名思义,由以下三个爱的要素组成:

  • 激情(passion):情绪上的着迷,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生理上的性欲

  • 亲密(intimacy):两人在爱情中靠近对方、给彼此带来的舒心和温暖

  • 承诺(commitment):开始爱一个人的决心(短期承诺)、以及长远经营天长地久的一种至死不渝(长期承诺)

斯坦伯格这个理论的有趣之处在于:不是所有的CP关系都能同时拥有这三个要素。


数学好的朋友大概已经算出来了:三个要素彼此都可以是“有”或者“没有”的状态,由此可以组合出7种不同的CP恋爱模式。


在斯坦伯格看来,真正的爱情必须是3要素完全满足!

他把有激情、亲密无间、且在短期和长期都为对方许下承诺的爱恋,称为“完美爱情(consummate love)”


如果无法同时拥有这3个要素,那你和你的ta必须也只能是以下6种关系中的一种:


喜欢式爱情(liking)、迷恋式爱情(infatuation)、空洞式爱情(empty)、浪漫式爱情(romantic)、伴侣式爱情(companionate)、愚蠢式爱情(fatuous)。

“诶?其他几个先不说,浪漫和伴侣听起来也不错啊~”


也许这两个称呼听起来还OK,但这6个名称里都有个“式”字,这是因为斯坦伯格认为:这6种关系只是“类似爱情”,或者是“不完全爱情”。


斯坦伯格除了提出三角理论以外,还观察了许多CP的恋爱质量。他发现:


恋爱中的男女,在“激情”和“承诺”上彼此的感觉都比较相近,但女性显然比男性更需要也更享受“亲密”。


遗憾的是,这是一种较为危险的恋爱状态。


“亲密”是需要两个人才能达成的,如果女性很想要靠近和享受亲密,而男性对亲密二字毫无感觉甚至对一天到晚“黏人”的伴侣感到厌烦,两人的恋爱三角就会缺失“亲密”。


看看上面的三角模型: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的爱情,属于哪一种恋爱模式呢?


答案很明显了:愚蠢式爱情(fatuous)。

斯坦伯格认为:这种CP之所以爱得愚蠢,是因为没有亲密的激情,大多只是生理上的性冲动而已;同时,没有亲密的承诺,很可能也只是空头支票。


还是那句话:想证明你们是真爱?三要素摆出来看看!


真正的爱情,是责任,是动力,是手拉手走过一生的勇气!

最后再卖个关子


既然拥抱了爱情,怎样才能让它永不变质、幸福一辈子呢?


先来看看是谁做到了这一点!心理学家柯德克(Kurdek)邀请了600多对CP参加他的“CP爱情调查”,跟踪十年来两人的关系质量(relationship quality)。


根据育儿状况和性取向,柯德克把这600+CP分成了四组:

  • 已生育孩子的异性恋

  • 未生育孩子的异性恋

  • 女同性恋

  • 男同性恋

下面是柯德克最终公布的CP十年恋爱图表。纵轴代表关系质量高低,横轴是这对CP从成为恋人那一刻起共同走过的10年。

这四条线,分别对应哪一组CP呢?

(欢迎大家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发表在下面的评论区~)

恋爱质量的高低,又由什么决定呢?


男女之间在维护恋爱质量的策略上,是否存在什么异同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祝大家整整一周都有满满好心情!



上期周刊(2017.10.23):
抑郁症传染是闺蜜害的?异性好友的5大好处 | 心理0时差
Notes / 附注:

本文中所指的性别差异指的是男性女性的身理性别(sex),而非心理性别(gender)。前者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男女区分,后者是指人们个体心理上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和行为上的表现。
本文中呈现的性别差异是基于男女两个群体的大数据,并不能代表具体的个人。例如:虽然女性总体上说较男性而言更注重配偶的经济能力,但也可能存在一位对丈夫经济能力不太在意的女性。请大家用智慧和辩证的眼光看待心理学中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成果。
Acknowledgement / 致谢:
This article is in part based on the lectures on the Psychology of Gender and Sex Differences by Dr. Sunaina Assanand and Dr. David K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We sincerely thank them f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ent within this article.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r. Sunaina Assanand教授以及Dr. David King教授的心理学术讲座:《男女心理和生理性别差异》。我们对两位教授做出的贡献表示诚挚感谢。

Main References / 主要参考文献:

[1] Edwards, R., Eccleston, C., & Keogh, E. (2017). Observer influences on pain: an experimental series examining same-sex and opposite-sex friends, strangers, and romantic partners. Pain, 158(5), 846-855.
[2] Hatfield, E., & Sprecher, S. (1995). Men’s and women’s preferences in marital part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Japan.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6(6), 728-750.
[3] Furnham, A. (2009). Sex differences in mate selection preferenc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7(4), 262-267.
[4] Shackelford, T. K., Schmitt, D. P., & Buss, D. M. (2005). Universal dimensions of human mate preferenc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9(2), 447-458.
[5]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
[6] Kurdek, L. A. (2008). Change in relationship quality for partners from lesbian, gay male, and heterosexual coupl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2(5), 701.
[7] Graham, S. M., Huang, J. Y., Clark, M. S., & Helgeson, V. S. (2008). The positives of negative emotions: Willingness to express negative emotions promotes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3), 394-406.


© 本文内容于壹心理旗下“壹心理精选”微信公众号独家原创首发(ID:yixinlijx),转载前请关注并联系我们获取授权。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