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禁果效应”:越克制,越想吃

封面图.jpg

文:魏华 | 微信公众号:心理学与生活
题图来源:123rf

现代社会,人们面对食物常常有一种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食物是很多人幸福和快乐的来源,所谓“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另外一方面,食物也会让很多人担忧,主要是吃太多可能会带来外形和健康问题,让人感到内疚。

内疚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在很多情况下具有适应性的功能。

例如,内疚会让个体更有同情心,更愿意帮助他人,更有责任感。

那么饮食内疚是否也有适应性功能,能够帮助大家维持健康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呢?

也许和你的直觉不一样,Kuijer等人(2014、2015)的研究发现饮食内疚会给个体的健康饮食和体重控制带来负面效应。具体来讲,在18个月的时间里,那些饮食内疚程度高的个体在控制体重方面更容易失败

在3个月的时间里,那些饮食内疚程度高的个体也更难减肥。而且,饮食内疚的负面效应更多的体现在那些压力大的个体身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理论上来讲,内疚具有适应性功能。

一方面,作为一种让人难受的消极情绪,内疚可以作为一种信号来帮助个体修正不良的行为。

换句话说,当你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会感到内疚,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种内疚,你会在未来避免再次做这些事情。

另外一方面,内疚可以帮助个体将注意力从短期收益转移到长期目标,从而增强自我控制。

但上述内容都没有考虑个体行为修正的能力以及他们对这种能力的认知。当诱发内疚的行为无法抑制,或者修正行为很难实现时,内疚反而会导致个体自尊下降、自控丧失。

那么,内疚为什么会导致个体的自控失败呢?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内疚会增加食物的诱惑力。

那些饮食内疚程度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去抑制关于食物的想法和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但是这种抑制可能反而增强了食物的诱惑力,增加了个体对食物的渴求程度,产生所谓的“禁果效应”。

Bushman & Huesmann(2006)的研究也发现,相比一般的游戏封面,贴有“禁止”,“谨慎”标签的游戏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相反,如果将标签去掉,被试对该产品的渴望便会减小。

对于人类思维,一个讽刺的事实是,你越是控制自己在大脑里面排除某种事物,那种食物越会反复出现,挥之不去,经典的白熊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内疚会降低自我控制。

关于自我控制有很多观点,有人把它看作一种技能,有人把它看作能量,Baumeister就是后者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自我控制的力量是有限的,短期内只能进行有限数量的自我控制。

压力应对、情绪调节、思维控制和行为控制都会消耗自我控制能量。

当缺乏足够自控能量时,个体的自控行为机会失败。

对于那些饮食内疚程度高的个体,他们会更多的抑制关于食物的想法(思维控制)和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行为控制),从而导致自我控制能量的不断消耗,最终反而无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

从有限自制力的角度来看,一位单纯追求自控会导致“越控制,越失控”的尴尬局面。

除了考察这种直接效应,Kuijer等人(2015)还进一步考察了压力对内疚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饮食内疚所导致的失控感和不健康饮食行为只存在与高压力的个体之中。

研究者从素质—压力模型(diathesis-stress)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结果。

根据素质—压力模型,个体特征和压力事件共同作用导致了负面结果。

例如,当压力较大时,那些限制性饮食者(restrained eaters)会有更多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虽然内疚具有潜在的适应性,但是当压力较大的时候它也可能变成一种非适应性的特征,导致自控失败。

这是因为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人们觉得自己缺乏足够的资源进行行为抑制和修正,内疚的非适应性将会凸显。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对于饮食,女性比男性内疚感更强,而女性对于食物的渴求程度通常也更高,也有更多的女性存在饮食控制方面的困扰。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媒体也越来越多的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但这种强调是否会增加人们的饮食内疚,反而导致不健康的饮食问题呢?

参考文献:

Kuijer,R.G.,&Boyce,J.A.(2014).Chocolate cake.guilt or celebration?associations with healthy eating attitudes,perceived behavioural control,intentions and weight-loss.Appetite.

Kuijer,R.G.,Boyce,J.A.,&Marshall,E.M.(2015).Associating a prototypical forbidden food item with guilt or celebration:relationships with indicators of (un)healthy eat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tr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Psychology & Health.

112.PNG

今日讨论

在生活中,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越控制越失控?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