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我一生的内心勾结都是和父亲完成的

文:周周|来源:DEVON陈(ID:develop0909)

“我的名字叫李安,但是我很不安”

众所周知,华人导演中,李安已经是大师级别,而最近他参加的一期访谈节目里,当主持人问他:您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人吗?李安带着他一贯儒雅的微笑回答:我的名字叫安,但其实我内心很不安的。那一刻,他就像个孩子。

6401.jpg

▲李安与弟弟李岗、父亲李升、母亲杨思庄

李安的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甚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逢年过节在家里还要行跪拜礼。李安就是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庭带给他的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也养成了他压抑自卑的性格。

李安直言,从小到大,他和父亲的交流都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餐桌上面听父亲训话,他则默默的听着,不敢有任何回应和表达。

64011.jpg

▲少年李安与父亲

高中时候,李安曾努力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是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他就因为紧张而影响发挥,连续两年都高考落榜,而作为这所学校校长的儿子,李安感到无地自容,对父亲有着很深的愧疚。

在第二次复读以后,李安因为数学成绩的拖累,只勉强凑够分数上了一所艺术大专学校,而他的父亲从小就对他们说过:此生最痛恨的职业一是船员,二是演员。李安知道父亲不认同他的选择,但他还是在沉默里做着自己的坚持,这或许就是他对于父亲无意识的叛逆。

很快,李安就从高考的阴影里走出来,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他成了校内的积极分子和文艺骨干,还多次参加环岛巡回公演,甚至到工厂里表演舞台剧。

640.jpeg

▲青年时的李安

但只要一回到家,李安就会收敛很多,因为害怕父亲责怪自己。有一次因为自己黑瘦的形象,父亲在饭桌上当场训斥他:什么鬼样子!已经接近成年的李安很尴尬,将碗筷一放,就直接回自己房间了。

这样的沉默对抗,一度让他们父子关系异常紧张。后来父亲提出想让他出国留学,希望他能拿到学位后回国当教授,李安没有采纳,坚持着自己做导演的梦想之路,如果说上艺校是李安的第一次叛逆,那执着的要走导演这条路,就是对父亲的再一次叛逆。

640-2.jpeg

▲坚持导演梦的李安

直到后来看他在美国连续拍了几部反响不错的片子,他的父亲才逐渐认同他这个职业,并预言凭他的天赋可以在50岁左右拿到奥斯卡奖项。李安没有辜负父亲的重托,在46岁那年就提前拿到了奥斯卡奖项。

640-3.jpeg

▲《卧虎藏龙》获得199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将

就在父子关系逐渐和缓的那些年,李安接连拍摄了“父亲三部曲”来表达对父亲深沉的敬畏和爱,这三部影片分别是“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影片中包含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也有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里两代人观念的冲突。

640-4.jpeg

▲父亲三部曲之《饮食男女》

而三部剧中无一例外的严厉权威的父亲角色,都和李安现实中的父亲有很多相近之处,李安自己直言不讳的说:自己是在电影里表达对父亲的愧疚和敬意。

李安在49岁时,突然觉得自己江郎才尽,身心俱疲,他曾对父亲表达了退隐之意。那时的父亲年岁已老,性情柔和了很多,他没有批评李安的草率决定,而是当即写下一幅字以勉励自己的儿子:入山不必太深,下笔不必太浓,顶起钢盔继续往前冲。

640-5.jpeg

▲李安与父亲

李安虽得父亲得鼓励,但当他接到断背山的邀约时,还是在退休和拍片之间犹豫不决。而就在这时,李安接到了台湾传来的父亲过世的噩耗。李安以长子身份迅速返台,处理了父亲的丧事。而后回到美国,来不及悲伤,就开始了断背山的拍摄。

640-6.jpeg

▲《断背山》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八项提名,并夺得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

“断背山”里的Jakre也有个严厉的父亲,和李安的父亲一样,对儿子有很高的要求和期待,Jake因此叛逆而很早离家,我相信这一段内容里隐含着李安对父亲的怀念。

640-7.jpeg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在内的四项奖项.

后来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有一个情节是,男孩派在孤船上独自面对风暴时,朝着呼啸的海面大声呼喊“爸妈,对不起,我没能见你们最后一面”的这一幕,让李安自己触景生情,情绪崩溃。

少年派这部片子再度让李安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没有父亲的喝彩,李安仍旧感觉内心有一个缺。

640-8.jpeg

▲功成名就的李安,却很不安

但是即便他挑战了无数高难度的电影,做成了很多貌似不能完成的事,在生活中,李安人仍然内向腼腆,敏感不安,究其原因,首先是童年在父亲绝对权威之下的个性压抑,以及成长过程中未顺遂父亲意愿而产生的愧疚。用他的话说,他一生的内心勾结都是和父亲完成的。

640-9.jpeg

▲一生的内心勾结都是和父亲完成的

童年的李安,由于父亲的强势,他很少有表达的机会,也因此造成了他表面乖巧服从的性格。而在日后他选择了电影这条路以后,他的情绪在电影里得到了完全的释放,电影给了他抒发情绪的广阔空间,他获得了掌控世界的感觉,没有权威与他对抗,电影就是他自己的王国。

有了这些做铺垫,他所有拍摄的赋予挑战的题材都能获得大的成功就不难理解,用他的话来解释就是:仿佛有另一个隐性的自己逼着我往不安全的地方走,我没有退路,只有往前冲。

640-10.jpeg

▲电影让李安逐渐将内心的那个小孩释放了出来

因此就有了集最难拍摄的题材三要素(水,虎,孩子)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让普通大众很难接受的同性题材电影“喜宴”以及“断背山”,这几部片子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也让影评人对李安有了这样的评价:他通过少年派放出了自己内心的猛虎,也通过那部同性题材的电影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断背山。

640-11.jpeg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就连最近的一部新上映的电影,李安又领先全球,运用了最先进的3D技术,很多人怀疑他是在玩票,标新立异,但当主演林恩站在舞台上,镜头对准他时,他淡蓝色的眼睛里泛起的眼泪,以及他嘴角细微的不自在的笑,都让人有近在眼前的真实感觉,对于这样一个有关情绪题材的影片来说,这样逼真的清晰度,无疑是验证一个片子实力的最好助力。

对于这部片子的意义,李安说不是在宣扬反战,也不是在讲关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修护过程,他是讲述经历战争后的男孩成长的过程。

我有一种错觉,或许林恩就是李安,李安就是林恩,他们都受过伤害,他们都曾不被理解,但是通过电影,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爱。

640-12.jpeg

▲李安与儿子李淳,一场父子的传承

作者简介:周周,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爱好烹饪和阅读。作者公众号:周周的茶话会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