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只奖励一个人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33774409_m.jpg

导读:老生常谈看腻了?这次咱们来看看科学家们的最近研究成果,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新的想法?

作者:唧唧堂研究人SerenaLBW|原创文章首发于唧唧堂

1.对单个人的奖励可以激励整个团队:正式的个体奖励制度在团队中起到的积极溢出效应。

许多公司都会使用一些正式的奖励方式(例如“月季最佳员工”),从而在全体成员面前去奖励那些工作出色的人,并且激励这些表现出色的人继续高效率的工作。但是,在团队中,强调个人的成就对团队的其他人而言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好或者坏的程度是多少呢?我们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从社会影响理论角度出发,探究了团队中的“individual formal recognition program”(正式个人奖励项目)的潜在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大白话就是,除了对个人有好处,对团队也有好处)。

作者假设:通过社会影响的过程,这种正式的个人奖励会对整个团队的绩效起到一个积极的溢出效应,尤其是当被奖励者在整个团队中的地位很高时。

作者一共做了三个实验,前两个是实验室实验,最后一个是现场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被试分别是24人和40人,实验三中被试是52人,来自制造业。通过实验证实了作者的假设:对个人的这种正式奖励会促进团队中其他个体产生积极的改变,同时会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因此,正式的社会奖励项目(individual formal recognition program是其中一种)不仅仅对于被奖励者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团队起到激励的作用

论文原文:
Recognizing “me” benefits “we”: Investigating the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s of formal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n teams.
Li, Ning; Zheng, Xiaoming; Harris, T. Brad; Liu, Xin; Kirkman, Bradley 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925-939.

2.团队任职期对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和氛围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对团队成员绩效的启示

有关团队的一些文献认为,团队任职(团队任职:团队成立了多长时间)时间越长,对该团队的心理安全氛围和氛围强度也会越强烈,即团队任职期对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和氛围强度具有线性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量的实证研究却得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此外,团队形成理论认为,团队任职期对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和氛围强度具有“U”型影响。即,团队任职时长处于中等水平的时候,团队心理安全氛围最差。本研究就借鉴了团队形成理论,以115个研究和开发团队为被试。最终发现,团队任职期对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和氛围强度具有“U”型影响。研究的结果最终也是对团队形成理论的支持,即相比于中等长度团队任职时长,较长和较短的团队任职时长的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和氛围强度更高。

与此同时作者还发现,团队任职时长和团队成员的平均创造性绩效之间也是U型关系,并且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原文是中介,但是小编觉得表述的是调节作用)。只有当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强的时候,团队心理安全氛围才有助于团队平均任务绩效的提高。同样的,只有当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强的时候,团队任职时长和团队成员绩效之间是U型关系。

论文原文:
Nonlinear effects of team tenure on team psychological safety climate and climate strength: Implications for average team member performance.
Koopmann, Jaclyn; Lanaj, Klodiana; Wang, Mo; Zhou, Le; Shi, Junqi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940-957.

3.深入研究在人才选拔中通过电脑打分所得到的数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脑来收集数据,对于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从而诞生了“大数据”时代。组织中也开始尝试使用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然而,组织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让人才选拔过程更加的有效呢?尤其是当这些数据是文本型数据的时候(文本型数据和数字型数据相对,常常让人感觉无从下手)。作者参考了一些有关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文献,利用电脑软件进行文本挖掘,并将预测模型软件运用到人才选拔的过程中。

在论文中,作者向大家介绍了如何“训练”这款电脑软件,从而可以让这个软件像真人(HR,面试官,评委)一样进行打分。之后作者又对这个软件打分的信效度进行了评估,发现该软件的结构效度良好,说明了这个软件并不会对少数种族不利。并且这款软件将会给组织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最后还讨论一下本论文的意义。文章的最后,作者讨论了使用该软件的一些潜在影响,强调了电脑打分的一个负面影响——效度问题。作者认为,这款软件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前期大规模数据筛选中可以节约大量人力财力。

论文原文:
Initial investigation into computer scoring of candidate essays for personnel selection.
Campion, Michael C.; Campion, Michael A.; Campion, Emily D.; Reider, Matthew H.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958-975.

29002372_m.jpg

4. 评估中心(一种人才选拔技术)的结果存在混淆因素

尽管有大量的研究探讨了评估中心(ACs)的测评维度和模拟演习在人才选拔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测评维度和模拟演习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因为其中存在一些混淆因素。正是由于这种混淆变量的影响,人们就很难确定测评维度和模拟演习对ACs的影响程度。在本研究中中,作者利用贝叶斯概化理论,寻找到造成评估中心测评产生偏差的所有可能因素,从而使得评估中心的结果不再是混淆的。

我们的结果发现,在评估中心测评结果中,有小于等于1.11%的变异是由行为测评维度造成的,这就意味着测评维度方面的混淆因素对评估中心测评结果的可靠性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即使将聚合度纳入考量中,模拟演习和一般绩效可以解释评估中心测评结果中的大部分变异。文章的最后,作者讨论了一些本研究的意义。

论文原文:
Everything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told about assessment center ratings is confounded
Jackson, Duncan J. R.; Michaelides, George; Dewberry, Chris; Kim, Young-Ja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976-994. http://dx.doi.org/10.1037/apl0000102

5. 首次报价的信息-锚定模型:首次报价对谈判过程是利还是弊

首次报价对谈判结果有利还是不利呢?以往研究中,有的发现是有利的,有的发现是不利的。为了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本研究开发了一个整合模型——首次报价的信息-锚定模型,并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测试。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预测何时首次报价是有利还是有弊的,以及为何首次报价是有弊的或者有利的。本文的研究者认为,首次报价会产生两个效应,一个是锚效应,一个是信息效应。

首先,首次报价就像锚一样,使得最终的报价以首次报价为基础或者接近首次报价的价格,这就常常会产生“先发优势”。其次,首次报价会让对方知道到自己所关心的重点(这就是一种信息),这就使得报价者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从而增加了“先发劣势”。

为了验证这个信息-锚定模型,作者进行了三个实验,操纵了三个实验中报价者在首次报价中所传递出去的信息。当报价者没有在首次报价中透露出他们所关心的重点时,就会产生“先发优势”。然而,当首次报价中直接或者间接地透露出报价者所关心的重点的时候,就会产生“先发劣势”。谈判者的社会价值观(共两类proself和prosocial)对上面这个模型具有调节作用。当报价者面对的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proself)谈判者的时候,就会产生“先发劣势”效应,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谈判者会挖掘报价者所关心的重点。作者运用有调节的中介分析,得到的结果支持了本研究模型中的假设。在文章最后,作者阐述了一下信息-锚定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原文:
The information-anchoring model of first offers: When moving first helps versus hurts negotiators.
Loschelder, David D.; Tr?tschel, Roman; Swaab, Roderick I.; Friese, Malte; Galinsky, Adam D.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995-1012. http://dx.doi.org/10.1037/apl0000096

6.意识到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认知冲突能够帮助人们克服认知陷阱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探索了在决策的过程中,矛盾心理的功能效应。作者基于错误归因和矛盾心理的相关文献提出了本文的假设,即如果个体能够正确地意识到自身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即,identified ambivalence),他们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加工相关的环境线索,从而做出更有效的决策。作者一共做了4个研究。

结果发现,与那些没有经历过矛盾心理或者没有感觉到矛盾心理的个体相比,如果个体意识到自身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那么他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就会减少(认知偏差包括:框架效应,可用性偏差,结合偏差)。尤其是,在决策的过程中,个体的情景感知能力可以解释两者(意识到的矛盾心理和角色有效性)之间的影响关系。作者还发现,当个体的特质自我控制(trait self-control)较低的时候,意识到的矛盾心理促进决策的有效性。总而言之,本研究推进了理论的发展,并且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矛盾心理为什么会产生实用性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实用性的结果。

论文原文:
Identified ambivalence: When cognitive conflicts can help individuals overcome cognitive traps.
Guarana, Cristiano L.; Hernandez, Morela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1013-1029. http://dx.doi.org/10.1037/apl0000105

35035412_m.jpg

7.是否我们的基因会影响我们跳槽的频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探索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从美国选取代表性样本,探索多巴胺遗传标记物——DRD47重复等位基因在与早年生活经历(即,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和邻居的贫穷程度)的相互作用下,如何影响个体成年后跳槽的频率。多巴胺基因在早年生活经历和跳槽频率之间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同时学业水平在两者之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特别是,当个体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时候,个体往往会获得更高的学业水平,此后他自愿跳槽的频率更高,非自愿的跳槽频率更低。当个体拥有更多的DRD4 7R等位基因的时候,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水平、自愿跳槽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强(即,正相关更加正相关,负相关更加负相关)。相比较而言,当人们的邻居越贫穷的时候,人们的学业水平越低,此后人们自愿跳槽的频率越低,非自愿跳槽的频率越高。同样的,DRD4 7R等位基因会使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强。从本研究的结果中,我们知道了,DNA的遗传信息和我们早年的生活经历对我们的早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论文原文:
Can genes play a role in explaining frequent job changes? An examination of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from human capital theory.
Chi, Wei; Li, Wen-Dong; Wang, Nan; Song, Zhaoli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1030-1044. http://dx.doi.org/10.1037/apl0000093

8.团队中的偏态任务冲突:如果只有少数人感受到了团队的冲突,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呢?

任务冲突到底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团队的绩效呢?过去大量的研究文献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研究认为,在团队中,团队成员对任务冲突的感知会影响任务冲突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具体说来就是,当团队中大部分人感知到的任务冲突较少,而少数人感知到的任务冲突较多,(以上这种情况叫做“正偏态的任务冲突感”),那么任务冲突就有利于团队的绩效。本文中进行了两个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以学生为被试,让学生们玩一个商业决策游戏。研究者发现,正偏态的任务冲突感和团队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者采用现场实验,被试来自一家金融公司。研究者发现,思考型的团队交流在偏态的任务冲突感和团队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论文原文:
Skewed task conflicts in teams: What happens when a few members see more conflict than the rest?
Sinha, Ruchi; Janardhanan, Niranjan S.; Greer, Lindred L.; Conlon, Donald E.; Edwards, Jeffery 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1045-1055. http://dx.doi.org/10.1037/apl0000059

9.当追寻多趋目标或多避目标时,人们总会偏离最佳方案。

这篇研究聚焦于当人们追寻多个目标的时候,是如何偏离最佳目标的。如何获得最优方案呢?在研究中,作者使用了一个动态的程序,这个程序是一个数学模型,它可以计算出个体在每个阶段做决定的时候的期望值。也就是说这个程序会帮助人算出最佳目标。根据前景理论,当人们的目标是趋近型目标的时候,人们会选择风险比较小的那个目标,也就是说人们会优先争取那些处于有利位置上的目标,而不是程序中算出来的最佳目标。当人们的目标是回避型目标的时候,人们会选择风险比较大的那个目标,也就是说人们会优先争取那些处于不利位置上的目标,而不是程序中算出来的最佳目标。作者最终通过实验范式正式了上面的两个假设。即在面对两个双趋目标的时候,被试优先选择风险小的目标;在面对双避目标的时候,被试会优先选择风险大的目标。

论文原文:
Departures from optimality when pursuing multiple approach or avoidance goals.
Ballard, Timothy; Yeo, Gillian; Neal, Andrew; Farrell, Sim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7), Jul 2016, 1056-1066. http://dx.doi.org/10.1037/apl0000082

壹心理分割线.png

图片来源:123RF图片库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