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饭分手:因爱引发的自卑情结

文:高浩容 | 壹心理专栏作者

近几日,在微博上有个[见饭分手]的新闻被炒得火热,详情见下图:

1.jpg

不禁让我想起那句歌词:难道,我就这样过我的一生?同时也想起一个心结:就这样了吗?我真的要和这个人过一生?

在这里,门当户对及家庭背景这千古问题又被推到聚光灯下。然而当一段真挚的恋情,面对门不当户不对的现实时,我们究竟感受到了什么呢?

§ 自卑感的分身

这两天陆续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大陆友人口中看见「上海姑娘回农村过年」这则新闻。刚开始,我并不打算回应,大概因为这是一个经常出现再我们生活中,十分经典的个案。

个案的核心围绕一个概念展开,「自卑感」。

围绕自卑感来谈议题不容易,尽管十分常见,因为自卑感就像婴儿肌肤般柔软,经不起重压。并且自卑感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诚如阿德勒(Alfred Adler) 所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但既然要谈,又要遮掩,就失去了揭示问题本身的意义。

对这则新闻,第一个唤起我的是两岸三地剑拔弩张的关系。不只一次,我听到某些台湾、香港朋友用嫌弃的语气,表达他们对大陆人来往港台的不屑。那些象征落后文明的事件经常被放大,置于明显的版面,成为民众攻讦的目标。

有些事件是真实的,好比前两天才有朋友在台湾某个旅游地点,目睹插队的大陆孩子,当场受到身边台湾人的指责。

有趣的是,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北京和上海,我也不只一次听到某些北京、上海的朋友用嫌弃的口吻,表达外地人如何糟蹋他们引以为傲的土壤。

大陆与港台;上海、北京与所谓的外地人,双方彼此之间的嫌隙、不满与愤怒,用模拟的角度来说,全是「上海姑娘」和「江西男友」的分身。

种种现象,都呈现了阿德勒所说的自卑感,及自卑感所带来的焦虑

2_副本.jpg

§ 真实的自卑与虚假的优越

阿德勒认为人人皆有自卑感之外,还说人人皆有「优越感」,因为「优越感是自卑感的补偿」。

我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位朋友苏州朋友问我,她认识一位公务员,这位公务员娶了南通乡下老婆,过年从不去丈母娘家,老说:「那种地方谁待的下去!」

苏州朋友很纳闷,几字想问他:「你这么看不起乡下人,为何要娶她?」

这个现象屡见不鲜,自卑感经常以虚假的「优越感」形式表现出来,通常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缺乏创造力

阿德勒认为,具备完整人格的人,会将己所具备的「创造性自我」发挥得淋漓尽致。好比一个农村子弟,如果他身边的人,给予他生存的希望,使他不因为出身失去成就自我的勇气,并帮助他有所行动,那么他生命的创造力就能够不断展现出来。

创造力的另一面就是「生产力」,也就是将生活目标加以实现。一个勇于实现理想的人,他的存在价值就在实践中奠基与决定,这是一种内在动力,而不是将存在感交付在他人之手的外在动力。即使上海女友对他的成长背景无法接受,也不妨碍他对自己的肯定,甚至他能够告诉女友「我能实现妳想要的生活」,且是在「这不是为了妳,更重要的是为了自我实现」。 

第二、逃避真实欲望

被自卑感垄罩的人缺乏创造力,更甭谈生产力。当自卑情结被引发,他们缺乏实际的行动,经常用「放弃」来做为应对的手段。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连说出口都怕被人耻笑。

我曾经跟一位BMI超出健康值的肥胖女性对谈,她希望自己能够增强减肥的念头。对谈中,她清楚意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异性关系的障碍,但她的态度十分矛盾,在每个她认知到的缺点后头,都追加了一个「接受也无妨」的理由。

自卑的人们往往耻笑自己的软弱,通过这一点,他们不敢面对内心的欲望,无论是物质欲望或性欲,都因需要承认自己的能力或意志力不足而放弃。这就像是在说:「我放弃不是我不想要,而是我能力不够。就像我不会开车,假如我买一辆车,不但浪费钱,真开上路还会造成他人的危险。」

话语底下的潜台词却是「我想要,但我害怕一旦失败,我会更瞧不起自己。」 

3_副本.jpg

第三、伤害比自己弱小的人

自卑者逃避内心欲望的理由,或许可以说服自我的意识层次,却无法满足潜意识中缺乏满足的痛苦。正如饥肠辘辘的婴儿,他们经常没来由的忧郁、悲伤、愤怒、绝望,用脾气失控以偶尔妆点生活极度缺乏的激情。

自卑使人不敢行动,即使行动也只敢做少数自己能够掌控的选择。但生活还是需要动力,但长期的缺乏使他们不自觉误认情绪的爆发,为一种生活动力的展现。

好比生气的时候,他们不小心的呈现出对外在世界的影响力,这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因此活得更真实,就像吸毒来带来生理性的愉悦感,通过这份愉悦感掩埋所有生活的不快与内心的苦楚。但当药效退去,真实生活历历在目,生活的无力感将再次无情的提醒他们过得有多糟糕。

具体展现的情形就如前面提到「苏州公务员娶乡下老婆」的例子,他之所以娶一个老婆来嫌弃,基本是自卑感作祟的表现。唯有通过对弱者的掌握,才能满足他内心长期匮乏的信心。但这种暴力式的拥有,无法转换成对自己的爱,他们深知「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那些比我好的人的爱。」

自卑导致失去「爱自己」的能力,使得他们通过欺压他人来宣泄对自己的不满。

毋宁说,他们把对自身的攻击——就像那些想通过自残获得满足,拿起利刃又感到恐惧的人们——加诸在别人身上。他们对他人的攻击力量越强,实则显现出他们对自己的自卑感越深。

4_副本.jpg

§ 结语:农村男孩可好?

翻开《曾国藩家书》,物质上的富裕,在曾国藩看来「贫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唯家风可以长存,可以让一个家庭永保兴盛。他写道:

不管世道是治是乱,家庭是富是贫,只要能够谨守星冈公的八个字和我的八本,总不会失掉上等人家的地位。 

家风,有如内在的自信,是生命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轻易受外在影响而患得患失。

阿德勒认为一个健康人格的养成需要通过社会教化,而健康人格的呈现则通过一个人处理他人关系的「社会兴趣」是否趋向增进公众福利的光明面。

回头看「上海姑娘回农村过年」这则新闻,两个人即使因为观念不合,因为双方家庭背景落差而分手,都不足以论断这起事件的结局属于悲剧。也许江西男孩的内心很强大,他有自己的理想,也走在理想的路上,即使现在遇到的上海姑娘走不到最后,也不影响他完善自己的人生。

通过阿德勒的视角,其实关系中的平等再简单不过,就是「无论彼此条件,相处起来丝毫不引起任何无谓的自卑」而已。

这一点,我想无论用于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乃至国与国之间都适用。 

一句话解语:人只有在感觉「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尽情地展现自我」的时侯,才能真正感受到爱。(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页120)

原题:谈自卑:「上海姑娘跟男友回农村过年,第一顿饭后想分手」的新闻

四維碼.jpg

9537cbd9d10a7f0c3e11c6515bc16186.png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