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难,父母该做好的四种准备

文:阿正 | 壹心理专栏

三岁半的小宇,九月开始上幼儿园小班。虽然已经开学一段时间了,她还时常哭闹不愿意去幼儿园,更喜欢待在家里。爸爸妈妈以为,小宇闹着不肯去幼儿园是因为太想妈妈。和老师交流后才明白原因不只如此。老师告诉小宇爸妈,小宇似乎还跟不上幼儿园的生活节奏,上课时似乎不太明白老师的指令,不会自己拿勺吃饭,只会用手抓或等老师喂,也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体验不到上幼儿园的乐趣。爸爸妈妈很后悔以前在家对小宇百般溺爱,呵护过头,较少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很少让她动手做事。

入园对孩子是个大挑战,意味着孩子要暂时离开亲人的呵护,去独立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能较快适应新环境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学习兴趣,善于和同伴交往;而迟迟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通常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善和同伴交往,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常有受挫感,分离焦虑越发严重。

想要帮助孩子顺利入园,减轻分离焦虑,父母可以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提升孩子的适应力。

一、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动手吃饭、上厕所,是入园之前需要着重培养的两项基本生活能力。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要根据孩子年龄发展特点引导。通常,孩子到一岁多,精细动作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开始学习用勺子吃饭;两岁多,孩子控制肛门和膀胱的肌肉发育相对成熟,才可以开始排便训练。如果提前练习,孩子生理条件没发育成熟,能力自然跟不上,容易失败受挫。

其次,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允许做得不好。在许多家庭里,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动手。有的家长觉得让孩子自己吃饭,耗时间且容易饭粒洒得到处都是,还不如大人直接喂。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经过不断练习,才能越做越好,允许孩子做得不好,孩子才有机会做得更好。

第三,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多,追在孩子后面喂,或开着电视让孩子边吃边看,慢慢地孩子感受不到饥饱的内在需求。同样,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尿湿裤子,不断提醒甚至强迫孩子尿尿,孩子从情绪上变得很抗拒上厕所。只有尊重孩子自身的需求,饱了就不硬塞食物,孩子才会对自己的饥饱负责任,更愿意动手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四,多用鼓励,少用奖励。人的行为受动机驱动。用肯定性言辞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动机,更能持续自发地去做某件事。物质奖励属于外部动机,有奖励才有行为,奖励取消则行为终止,孩子不会自发去做某件事。例如,在排便训练过程中,可以用肯定性语言强化孩子的进步:宝宝现在能自己上厕所,好能干!妈妈好开心!孩子从妈妈肯定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内部动机增强,比较愿意自己尿尿。相反,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配合起夜,承诺奖励孩子棒棒糖,结果发现一旦没有棒棒糖,孩子就不肯起夜。

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一方面,给予充分的感觉刺激,促进大脑神经统合。0-3岁的孩子脑神经可塑性最强,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期,给予充分环境刺激,孩子的脑功能会有飞速发展。事实上,婴幼儿天生就会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喜欢用手摸、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舔。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摸东摸西会觉得很烦,实际上,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让孩子自由地触摸各种不同材质、形状的物体,有利于孩子大脑发展的更成熟,还能让认识更深刻。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和运动,让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动觉和前庭觉都获得充分刺激,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优化,更好地进行整体协调工作,为将来的学习能力发展打下生理基础。

另一方面,尊重孩子自主意识,让孩子有机会动手体验。孩子在一岁半之后,萌发自主意识,凡事都想要自己做。家长需了解并接受孩子的自主需求,并利用这个关键期,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动手体验。比如,孩子想舀水到空瓶里,就给他提供尝试的空间和时间,一开始可能无法对准,试了几次后学会用手扶空瓶,再试了几次学会稍微倾斜空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动手还动脑,思维得到发展,通过试误获得成功,拥有能力感,保持了学习兴趣。但往往家长都过于心急,过早干预孩子行为,代替孩子决定一切,忽视孩子的自主需求和思考力的发展,导致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三、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3岁以下的孩子,即使在一起玩,大多数时候也是各玩各的,彼此之间最多的互动是争抢玩具,并常引发肢体冲突。是待人有礼还是拳脚相加,是乐于分享还是吝于合作,成为孩子在幼儿园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关键。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不强迫分享。当其他小朋友想要自己孩子的玩具时,孩子往往会紧紧护住玩具说:“这是我的!”许多家长会觉得特别没面子:“你怎么这么小气啊!”其实,孩子捍卫自己对物品的占有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自我概念越清晰,对物体的所有权意识越强。家长说孩子小气,甚至强行把孩子的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会让孩子感到被侵犯,不利于孩子学习尊重别人。更合适的做法是,向孩子保证玩具是你的,小朋友只是想借着玩一会,待会会归还给你,同时鼓励孩子,分享有利彼此:“你如果把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会更加愿意把他的玩具借给你。”

同时,让孩子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规则。比如,表达愿望要使用礼貌用语,避免拳脚相加。想要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可以说:“我能跟你一起玩吗?”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可以说:“我能借你的玩具玩一下吗?”另一项重要的人际交往规则是,公共场所的玩具要轮流玩,排队玩;私人玩具可以交换玩。孩子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鼓励孩子尝试拿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交换,如果其他小朋友不愿意,也要接受事实尊重他人,因为玩具是他的。

四、提前和幼儿园“亲密接触”

入园之前,除了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社交的能力,还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所熟悉。孩子在正式入园时,就不会因为对幼儿园感到太陌生而紧张害怕。

首先,熟悉幼儿园的物理环境。通常幼儿园会有开放日,有的幼儿园还专门开辟早教课程,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带孩子参加。幼儿园离家近的话,平时散步带孩子去转转,即使不能进去参观,也可以看看操场。如果这些事先不能做到,那么入园第一天一定要陪着孩子进教室,告诉孩子厕所、游戏区、就餐区都在哪里,切勿丢下孩子就跑。

其次,与幼儿园老师接触。通常幼儿园老师会安排入园前家访,了解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程度。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以身示范和老师热情打招呼,营造融洽氛围,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

第三,真实地告诉孩子幼儿园大致的生活安排,让孩子有心理准备。这里强调“真实”二字,指既不要过度美化幼儿园生活,抬高孩子期望值,也不要把“幼儿园”当成恐吓孩子的工具,比如“看你到幼儿园还敢调皮!老师可不像妈妈这样好说话!”当幼儿园在孩子心中变成一个可怕的地方,当然一万个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作者简介:阿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PET(父母效能训练)学习者。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