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之道

这是一个沟通的时代,

而不是比声音与拳头的时代

透过沟通

冷战时期结束了;

透过沟通

不流血的民主达到了;

透过沟通

人际的冲突能平和的化解。

但是

亲子不沟通,孩子变成街头游童!

夫妻不沟通,双人枕头同床异梦!

朋友不沟通,鸡同鸭讲关系疏松!

师生不沟通,校园悲剧层出不穷!

同事不沟通,工作学习做无用工!

我们不沟通,大好前程自己葬送!

可见,整个人生几乎都是沟通。那么沟通都有哪些“道”和“术”呢?

一、沟通的原则(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要遵从怎样的原则呢?心理学建议上建议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相互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疏远那些疏远我们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喜欢与不喜欢都是相互的。所以,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同理,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2、交换性原则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社会学的角度,人际交往也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的过程中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如果一方一味地付出,另一方只顾索取,那么关系就会趋向萎缩,最终分道扬镳。人际关系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的选择。


3、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由于自我价值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所以个体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称价值的人,个人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和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也有可能激发自己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由此而导致争吵、批评、排斥、厌恶等心理。


4、平等原则

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地位、影响力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本能地产生等级倾向、地位差别。一旦产生这种差别,沟通起来不可能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沟通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人平等,只有分工不同,这会让对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重。那么,我们即使与那些看起来门不当,户不对的人也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沟通的技巧(

心理学家舒茨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一是包容需要,二是引导和被引导的需要,三是爱与被爱的需要。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少要满足双方这三个基本的需要。一般来说,一段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也会经历包容与被包容、引导和被引导、爱与被爱三个阶段。良好的沟通就是充分应用文人际沟通的四个原则来满足交往双方的三个需要。从行为发生的过程来讲,就是要掌握听的技巧和说的技巧。


(一)听的技巧

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美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抚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旋即抚起琴弦,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便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其鸣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严,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这就是历史上高山流水的佳话。

其实这种心意相通正是沟通所要达到的效果,我们说的用耳朵听、用眼睛听、用心聆听就是要听出话里的“弦外之音”。具体怎么去听呢?


1、“听”人

“听”说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地,要表达什么样的信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比如一个失恋者找你诉苦,同样是失恋,如果他是一个内向、消极的人,这失恋可能对他来说就是刻骨铭心的痛;如果是一个外向、乐观,这失恋对则只是暂时的苦恼;同样是一个人,他在职场得意时的情场失意远不如职场失意又遭遇失恋而雪上加霜;失恋这件事,有的人想表达的是自己的留恋、不舍和哀伤;有的人想表达的是自己的愤怒、姑息和不满,有的人诉说是为了寻求安慰和理解,有的人诉说是为了发泄和平衡。因此,不同条件下的“人”,我们要不同方式去“听”。

2、“”话

不同的句式表达的话外音。如“我希望……”表示对目前不甚满意;“你应该……”表示隐含的指责;“我觉得……”是对观点的不赞同;“好像……”其实是告诉你其实他也不确定;“随便”的潜台词是你怎么样我也不满意;“我将来会……”其实是表达他现在根本不会;“如果……”意思是现在已经放弃了。

3、“”音

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绪。还好。还好!还好?简单的一句话,不同的语气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语速不同,情绪也不同。一般来讲,愉快的时候,心跳、呼吸减缓,语速也慢;激动、愤怒的时候,心跳加速,语速也加快,悲伤的时候,语气低沉,语速最慢。

语调不同,情绪也不一样。开心、愉悦的时候,说话不紧不慢,抑扬顿挫,一般以升调结束,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激动、愤怒的时候,一般都是降调,声音短促,给人不怒而威的感觉。悲伤、抑郁的时候,一般都是平调结尾,无明显的情感色彩,给人味如嚼蜡的感觉。

在与人沟通时,不仅要会看,看脸色、看表情、看姿势,还要会听,听人、听话、听音。看与听的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我们的人际感受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说的技巧

1、说朋友式的话

人都有交朋友的需要。朋友之间是基本的是平等、尊重、真诚和包容。把他人当成朋友,这样沟通更轻松。


2、说关心的话

我们都希望有归属、有依靠、引导与被引导,而这样的东西怎样来?这就需要我们本着互利的原则,多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以“利”相交。


3、说温暖的话

温暖的话像午后的阳光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爱与被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美好品质。常言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谢谢,足以融化一颗冰冷的心。


4、说给人信心的话

就像小树一样,人都是向成长的,一时的退缩、逃避、放纵、堕落是因为暂时难以抵挡人生的风雨,这种时候,更需要我们扶持、陪伴。阳光般的温暖和陪伴给人安全,鼓励的话则给人战胜风雨、拥抱阳光的信心。


5、说理解的话

理解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对别人的感受和处境感同身受。在沟通中,我们常常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支配。特别是当对方的话语让我们感觉到厌烦、不悦甚至刺痛的时候,当对方的所作所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原则时,我们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带进去。语气里会带着指责、抱怨、厌烦甚至嘲讽、鄙夷,这样我们常常会好心办坏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培训员工、辅导孩子、教育学生中举不胜举。一句话,你没有理解别人,别人凭什么尊重你,又为什么听你的。


6、说“好听”的话

卡耐基说:人之与赞美远胜于面包。赞美是快速让人产生好感,接近距离的好方法。俗话说,下等圈子人排挤人,上等圈子人赞美人。特别是在男女交往上,因为女人天生是听觉的动物。一句适时、中肯的赞美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说话的人让如沐春风,不会说话的人让避之不及。三国中,诸葛亮和庞统可以说是一对绝好的例子。


7、说“现在”的话

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有其时态。只有当下时态才能最大的体现沟通的效果。说现在的话,意味着我在积极地关注此时此刻的你,而不是纠结你过去,许诺你未来。因为谁都知道,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不谈及现在的沟通,多少有敷衍的成份。而不当的回到过去或引向未来容易把话题岔开,这样会影响沟通的效率从而导致沟通不良。


8、说“别人”的话

重复和反馈的技巧在人际沟通中相当重要。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把别人叙述的内容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不添油加醋也不穿凿附会。把别人的话重复意味着告诉别人:我在听你讲,你说到这了。这样既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又能激发别人继续说的欲望。反馈是指将别人的叙述完全清楚理解后,再将他人叙述的意思呈现给说话者以求得确认增进理解。


9、自信地说话

自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个人没有自信就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没有尊重又哪里来的平等。而一旦沟通中没有了平等,那将是一个让人相当难以接受的过程。

10、思考着说话

有的人说话,该说的和不该说的,能说的和不能说的话,完全不考虑场合,不加以修饰,一股脑地说出去。自己说得嘴爽,别人听着苦。这是沟通之大忌。所以,中庸之道说,过犹不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掏一片心”、“话不可说绝,力不可用尽”,这些沟通艺术颇值得玩味。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