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由两个问题来决定,一个是自我价值、一个是他人价值。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父母权威感的逐步丧失,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如果孩子长大了,分离了,我内心那份无处不在的焦虑,又该在何处找到寄托?
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跟标签一样的人。
所谓的和父母和解,其实不是一定要和现实的父母和解,而是和自己内在的父母和解。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孩子还是在自己的生命过程里,妈妈所做的是给“条件”,但不一定给了阳光雨露这个种子就长出你想要的桃子,也许它是个橘子呢。
太过自恋的父母,也是自我非常脆弱的父母。
老师们发现,在孩子的表达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往往就会慢慢发生改变了。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攀比是人的天性: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同时厌恶不如人的感受。
仅此一生,你是要不停追责父母、整理童年,还是懂得内心缺憾,想办法补上,然后弹个响指,朝着星辰和大海轻装上阵。
老年早起进行频繁社会接触,同样可以建立认知抵抗力,推迟甚至避免阿尔兹海默症的临床表现。
一个将心比心的母亲,不但知道孩子渴望的生理和情感的需求,更能够跟孩子一起体验快乐与愉悦。
对待老年人应该是敬仰和尊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关爱。
当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的安全感就被破坏了,而他原本可以用在学习上的百分百的精力,就会被大面积分散。
从匮乏到富足,母亲要完成进化之旅,需要跨越很多陷阱。
父母那些以爱为名的控制欲,恰恰是让家失去安全感的根源。
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优化和清晰你的记忆,你将会抹平过去的创伤,你的情绪将不再会那么敏感,愤怒和自责。
如果你冲突刚开始时就介入调解,这对孩子们是有帮助的。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如果妈妈希望自己能做一百分妈妈,那不是孩子的福气,是压力。
我可以不幸福,但我的孩子,必须幸福,为此我愿意付出一切。
外遇,儿女叛逆,情感疏离……人到中年,哪个都是很难解决的家庭问题!
家庭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家庭的关系不仅包含,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也包含父母之间的关系。
矛盾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随着时间逐步增加。
男孩子的妈妈一定要懂得示弱,让你的儿子有机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正因为在爱的名义下,我们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
当你发现孩子某个行为问题时,你可以马上对照自己和爱人,你们身上是否有同样的问题出现过?
孩子甚至会以父母为榜样来建立自己的人生信条,所谓的言传身教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