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走就走!跳槽前你应该问自己的两个问题

QQ截图20160225065625.jpg

文:彭小六|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职场学霸

又到年底,很多小伙伴可能按耐不住,准备年后跳槽了。

可是跳槽意味着你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重新开始;当然跳槽也意味着你面对新的机会和更有吸引力的收入。

我们在跳槽这件事情上纠结,也正式因为拿着SWOT(优势劣势)矩阵进行分析,然后陷入僵局。那有没有简单的思路分析能解决我们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跳槽前,或者说当你想跳槽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的这个两个问题,相信你会很容易找到答案。

QQ截图20160225063933.jpg

问题1:你是职场的那个层级?

下图是小六公司的职场规划阶梯图:

QQ截图20160225063953.jpg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变得更加简单些,把它简化成最简单的三个阶段:

-优秀个人管理

-高效团队管理

-卓越组织管理

1、如果是个人管理,意味着你在追求的是个人的高效率。围绕这个人管理,你在工作中学习金字塔原理来做汇报、做PPT和写邮件,你用时间管理来让自己在工作时间关注重要的事情,保持专注。

2、如果你是团队管理,你在追求团队的成果。你知道团队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知道什么事情谁适合做,你学习如何带领团队承接公司安排的项目任务,并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争取一切对团队有利的资源,任务完成后,你整理工作绩效,组织根据你的过程记录对参与的成员论功行赏。

3、如果是组织管理,意味着你能很好的领悟公司的战略决策,并能提前为这些战略进行基础建设,人才培养,流程建设,资源配备··· ···你会提前贮备这些东西,在公司发展的前进道路上等着。

请注意,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我们常说的工作年限,即使是在小六的半导体行业,年纪轻轻就成为总监的,管理几百号人也是常有的事儿,更别提互联网公司的90后大神们了。

所以,第一个问题是,你属于三个层级的哪个?

为什么要问?因为跳槽实际上就是一次定位的重新辨识,只有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定位。你才能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关注什么。

QQ截图20160225064017.jpg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里面的需求阶段,对你所处的三个层级来说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

个人管理者关注的是薪水,个人发展路径;

团队管理者只是不会为薪水去发愁,他们更关注在组织中获得的成就;

而组织管理者是公司的核心,他们更关注组织的发展未来和社会的认同感。

你现在在哪个层级呢?

QQ截图20160225064056.jpg

问题2:跳槽属于公利需求还是私利需求?

私利意味着是从你自身出发产生的需求:

比如和上司相处不好,

和同事没法沟通,

干得不开心··· ···

公利意味着是你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产生的需求:

比如工作任务太重,

工资水平低,

经常需要加班,

企业文化太狼性竞争太激烈,

制度不完善,

公司任人唯亲,拉帮结派··· ···

分出了公利需求和私利需求,其实也就是找出自己跳槽的真正原因。

1、如果是公利需求,一般很难解决。我们说公司是一个组织,组织的文化只可能去适应,但很难被改变。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向你额上司提出你的疑惑,但是不要期待有解决的结果。那为什么还有提?注意,我说的是提出疑惑,这是一种学习的心态;如果你向上司抱怨加班太多,公司制度不完善,你最好附带上着建议和方案。

拿薪资水平来说,一家公司的薪资水平是有一个标准参考的,比如工作三年工作经验,薪资就是6K一个月,虽然会根据你的能力进行小范围浮动,但是绝不可能给你开1W,因为HR做不到,她也没有办法想老板解释。

多一些建议,少一些批判,这是一个专业职场人士应该学会的专业态度。

2、那如果是私利需求呢,这时候你就可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因为这些私利需要如果现在不解决,你进入到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重新面对这样的问题,甚至还会更严重。这个时候如果你跳槽,意味着其实是问题的逃避。

你会说,“我找了一圈,不是我的问题,就是我的领导傻逼,同事逗逼,我实在受不了和这些一起工作!”

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任何问题,这才是你的大问题。

这时候如果能和上司或者同事谈一下自己的现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改进的机会。可惜我们很多人直接放弃了这个过程,用跳槽来省略这个步骤,于是可以预见,下一份工作,还是会遇到这些问题。

最后进行SWOT分析

小孩子看对错,大人才看利弊,在跳槽前用两个问题对自己的决策进行判断之后,这时候还你再用SWOT来进行优势劣势分析就很有谱了。

QQ截图20160225064122.jpg

比较的无非就是机会成本和收益的过程。

如果我不跳槽我会得到什么?那如果我跳槽了呢,我能得到什么?

两者权衡,利弊立即体现了。

—完—

作者简介:彭小六,简书签约作者。30岁IT老处男,产品狗。微博:@彭小六

职场.png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