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心理学:据说内向的人更容易成为追星狂?

奥斯卡明星自拍.jpg

壹心理小编有话说:

奥斯卡是每年电影界的一大盛宴。各大明星汇聚一堂,即使平时不是骨灰级的影迷,也会对奥斯卡略有耳闻。就像我们会特别关注小李子在悲情陪跑20年之后,到底能不能拿奖。当小李子拿奖之后,有些孩子甚至会因感动而落泪。我们似乎特别容易关注名人?(虽然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啥关系)


译:黄君& cherrychess|壹心理翻译专栏

QQ图片20160229160407.gif

其实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我们是社群动物,从人类进化来看,我们的群落里一直都有首领,我们关注着他们的表现。我们从这样的模式中进化而来。而名人在群体中的魅力,在媒体的包装下,则呈现出同样的趋势。

奥斯卡观众群体的演变

小李子2.jpg

人们开始持续关注名人的八卦新闻也只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浪潮。但是名人本身并不足为奇,人们更多的把目光放在名人的时尚着装,社会效应以及社交暗示等,包括历史上的君王,如184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以一身洁白雅致的白色婚纱示人,引得皇室与上流社会新娘争相效仿,白色才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结婚首选的婚纱颜色。

密歇根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丹尼尔·克鲁格曾说道:即便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狩猎时代仍然存在着等级制度,其他灵长类动物也会密切关注在群体中占据上风的优势个体。

克鲁格在《生活科学》上谈到”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原因:通过学习上层人士从而让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跻身上流社会;第二个原因:本质上关乎政治权力。如果你想要知道上层人士都在做些什么,你最好能够主导上层社交场合的游戏规则。”

布拉德·皮特和他的前妻詹妮弗·安妮斯顿关系如何不太可能对普通人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克鲁格也说到社会中关爱八卦的现象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在名人的生活中寻求现实的平衡。

推特明星

各路明星和媒体都在借势发挥。名人接受采访,分享自己精彩的个人生活,有甚者也会在网站上(比如推特)与粉丝进行直接的互动,这就形成了一种?”parasocial”关系-这是心理学上的术语,指的是粉丝和名人非面对面接触产生的一种关系,粉丝知道这个名人,但这个名人可能对其粉丝一无所知,这种关系在狂热的粉丝中应该体会更加强烈。

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拥有明星梦的人来说似乎离明星之路又更近了一步。?加利福尼亚大学媒体心理学的名誉教授Stuart Fischoff说道:“如今和明星交流的平台如此之多,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明星进行深入的互动,想要成为名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克鲁格也提到媒体很多时候会有意制造名人崇拜效应,比方说脱口秀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会想法拉近名人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这是一场高明的营销。“克鲁格说道。

从小粉丝到追星狂

82001253636157369.jpg

(痴迷刘德华的狂热粉丝:杨丽娟)

大部分情况下,追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对于某些狂热粉丝而言,这样的明星崇拜反而能提供给他们一个接触社会的途径,而这样的途径以前并不存在,Fischoff告诉LiveScience记者。特别是对于那种极度内向的人,明星崇拜甚至可以成为某种“心理假肢”,从心理上为他们提供帮助,他这样说道。

“对于那些内向的人们来说,如果他们本身并不打算主动与外界他人进行交往,那么追星这个行为至少可以为他们提供社会交往的渠道”,Fischoff说。“所以,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也算对坏东西的物尽其用吧。”

当然,不同粉丝的狂热程度是有区别的。Houran和他的同事发现,要将粉丝分类很简单:心态良好的普通粉丝和狂热的“私生饭”[“私生饭”是艺人明星里行为极端、作风疯狂的一种粉。他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喜欢跟踪、偷窥、偷拍明星,常做爆门牌、堵家门、监听电话等等行为,骚扰自己喜欢的明星,影响他们(以及艺人的家人)的私生活。人气越高的明星,“私生饭”就会越多。]。实际上,对明星的崇拜是一种连续的情感系统,不同的人可能处在其中不同的水平,不一定非要在两个极端,Houran告诉LiveScience记者。

“最可怕的问题在于,那些跟踪名人的私生饭就呆在我们身边,”他说道。

Houran说,其实对最后变得难以控制的明星崇拜来说,其本身的出发点一般都是好的。人们带着美好的想象谈论明星的八卦,享受地和不同的人一起追自己喜欢的明星。但是接下来这种情感就发生了变化。追星的人一边望着远处的明星,一边逐渐远离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与此同时,沉溺而冲动的追星行为则慢慢出现了。

最后,很少的一部分人会到一种“病态的边缘”,他们非常真诚地相信,自己和喜爱的明星有很亲密的关系。如果问他们,是否在追星过程中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时,他们的答案则是肯定的。

Houran认为,在普通粉丝发展成行径恶劣的“私生饭”的过程中,人格特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自我中心的人,或者有敏感性、冲动性和情绪不稳定人格特质的个体更有可能变成私生饭。当然外界环境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当人们正好处在寻求自我认同的阶段时,他们会更容易产生过度的明星崇拜。如果一个人正经历离婚,或者刚丢失工作,或者感情刚好出现了问题,那么此时,追星则可能变成他们赖以度过人生危机的救生筏了。

寻求自我认同这一因素或许能解释,青少年们为什么如此容易迷恋贾斯汀比伯或者其他明星。而对于那些正在建立自我认同的、更小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就更容易陷入追星的狂热之中了,Houran这样说道。

“明星崇拜,从本质上看,好像是填补了一个人生命当中某种缺失的东西,”他说。“它带来了某种认同感和自我感。它满足了一个人心理上的需求。

壹心理分割线.png

原文来源:http://www.livescience.com/18649-oscar-psychology-celebrity-worship.html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翻译 黄君 & cherrychess 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susan.liao@xinli001.com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