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哺的父母,成就过早衰老的孩子

文:心理师安之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懂事能干的孩子常常被人夸奖,这一部分归功于自身的勤奋努力,一部分还德归功于父母创造的“不安”的环境。未被满足的需求总会通过无尽的创造力和潜力来达成,这听起来是一件蛮美的事情,好像说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制造空缺,这样他的成长空间就更大。

然而,恰到好处的爱也许很难做到完美。不是太多就是太少。爱太多,即是捆绑。绑住了天使的翅膀,让他永远停留在摇篮中,父母可以永远做父母而不被孩子抛弃。爱太少,提前剪断了孩子的脐带令其站立,目的是让这个新生成为他们的母亲,也避免了自己跌跌撞撞产生不愿承担的痛苦。

一、“孝道”是温柔武器,伤害着每一个小孩的真心

过年回老家,逼婚逼辞职逼回乡总是在上演,这背后蕴藏的是人类心底深深的“死亡焦虑”。随着人进中老年,身体状况明显呈下滑趋势,变老的事实在一次次地敲击着他们的内心,年老后的不能自理、丧失生命能量会让人感到恐慌,以及对自身生命的失控感。

我看到过这样的现象:父母中年,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平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些兼职和自我提升的学习,而父母在孩子的卧室里贴满“孝道”的文字海报,并在平时孩子回家后经常询问孩子挣了多少钱,侧面唠叨最近家里经济比较紧张。

孩子这么大岂不懂得孝顺父母吗?用自己在大学兼职来的微薄工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岂不是很好吗?还有,一个家庭的经济重担应该是孩子能承担起来的吗?这个孩子因为父母的这些话而深感伤心,也被家庭的经济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他说:“我尚在学校,即使想为家里挣些钱,也心有余力不足。因为我妈妈经常的唠叨,我真想尽快毕业直接进入社会挣钱,也不想再升学了。”也许这些事情这对父母并不知晓。

在这对父母的眼里,感觉孩子要离他们而去只顾自己的快乐,即使之后挣了钱也不会想到孝敬父母。当这个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这样的想法后,内心感觉极为委屈以及失望。父母担心孩子自私、不会孝敬,看起来孝顺只能用金钱表达,实则这背后还是对“被抛弃”的担忧,对亲子关系的不信任,以及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小孩的位置去软控制孩子。

最后,极端的情况可能会变成——“爸爸妈妈,今年我不回去了。给你们卡上打了一笔钱,你们拿着花吧。”没有常回家看看,也没有陪爸爸妈妈聊天。

二、大人的嗷嗷待哺,孩子给不了

如果一对家长总是不自觉将自己放置到一个“孩子”的地位,需要孩子去给予安全感,会把孩子累坏,也会让自己总是处于焦虑和恐慌状态。

因为,你的生命从来都是自己的,如果你不能先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那么谁都帮不到你。就像是,对待一个病人,即使你将所有饭菜放到他的眼前,他自己不愿意吃、不愿意锻炼身体,他的肢体也无法恢复正常状态。父母也一样,自己不愿意为自己的身体和心态负责,孩子给你再多营养品,你只能老得更快。

这样的状况下,做为孩子基本的孝敬一定要做到,然而重点是放在对父母的情感交流上。人和人之前维系关系的重要纽带是情感,而不是金钱与物质。春节期间,央视新闻有一个小小的片段是采访群众“孝顺是什么”的话题。得出来的大部分结论是: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对父母脸色好一点、常和父母谈心、教父母使用手机和网络。

所以,其实父母的内心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即使长大了,也不要和自己的内心走得越来越远。只是,我们经常会忽略了内心对情感的需求,而把注意力放在表层的直观能看到的物质上面。作为孩子如果过多回应了父母对物质的需求,可能永无止境。加上大人不能体会自己对于时间逝去的恐慌,就越来越用物质填补自己的恐惧。以此双方陷入无尽的循环。

有一种方法是,孩子能和父母多谈论他们对于自身的感受,多去回应他们对于时光逝去、身体不适的感觉。通过倾听再去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也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生活中的乐趣,将注意力放在享受生活、活在当下的感受。同时给予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和承诺,令他们对自己对孩子都变得安心。这样的交流远比你给予他们钱财或营养品来得重要和有效。

QQ图片20160213211552.jpg

三、孩子,你是不是已经忘了你是孩子?

“乖孩子”会凡事顺着父母,做他们希望的样子,对父母的情绪能敏感捕捉。这样的孩子比较成熟,因为这会让他赢得喜欢。(当然也不是每次都奏效)

他们从来不能完全活出自我。为了获得父母的的认可,会努力学习工作,会迎合周围人需求,有时过了头,会被别人突破底线也不知如何保护。这是关系上的悲哀。感受不到很多的悲伤压抑情绪,面对难过的时候却是笑着说出来,直到自己得了抑郁症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他们的努力会永无止境,因此在业务上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更多时候是不允许自己软弱的,因为没人能帮他承担、为他坚强。在他的心目中,他需要托着父母,而不是被人呵护。所以,会累会孤独。

忘了自己是孩子,还举手托着父母。让自己尽力成为一个成熟世故的人,就能应付周围复杂的环境。像个大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以此,大人越来越像孩子,孩子越来越像大人。大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好像可以达成他们的需求,孩子认为自己必须努力达成父母的愿望。听起来是不是乱了套?

四、终将成为空心人,无法接近自己的软弱

努力让自己坚强的人,是很少能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委屈的。不愿意看到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一旦感觉到委屈和无力,就会回归到一个不能帮助自己的境地,就无法继续现在的咬牙坚持。

做一个依赖他人的小孩是需要勇气的,这份勇气是周围人给的。即受到及时的照顾和安慰。如果一个小孩的委屈和无力都无人理会,那么这份深深的失落会留在他的心底,在之后的日子里也不会轻易地寻求帮助,因为寻求帮助意味着失望。谁都不愿意体会失望、尴尬和受挫。

但是这份柔软会以其他方式呈现,也许当事人并不能察觉。虽说自己没觉察到自己的伤心委屈,但在情感关系中,偏偏被柔弱、深沉的人吸引;在友情上,也偏向于善解人意,照顾弱者。甚至对于更弱的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这份愤怒是指向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那个被自己忽略的、不接纳的小孩。

人若是丢弃自己内部的柔弱,在外表就会变成一个刚硬的汉子,或是一个毫无感觉的空心人。若是一个年轻的孩子忘掉了自己可以撒娇和依靠的能力,那孩子会变衰老。这算是一点悲哀,还没来得及享受小孩子的纯真轻松,就要承担大人的压力早早面对周围的世界。在个人成就上可能是好事,但对于一个生命来说,这不符合生长顺序。

你看到了你内心的苦楚了吗?你的委屈和压抑还在吗?请抱住他。若你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学会照顾自己的能力,现实生活中也暂时没有这样的人出现,也许你需要在咨询中让咨询师带领你去照顾自己,以自己最平衡的状态去迎接未来能让你柔软下来的人。

——The End——

作者简介:安之(半截湯匙),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现代教育报特约观察员。曾从事五年文化传媒工作,对情感情绪的感知更为敏锐。通过心理学与文学的结合,给你温暖又深刻的陪伴。整合精神分析、人本认知、家庭治疗、积极心理学等咨询技术,紧贴来访者的咨询目标。咨询擅长方向:恋爱情感、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职业规划。

QQ:2868587309。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心理师安之。

我与你一样,曾在无人能懂的世界里彷徨。还好的是,我们从未放弃生之希望。

亲子.png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