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国家催眠保健咨询师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方舟老师在壹心理直播了一场主题为“家庭教育是需要技术的系统工程”。
在节目中,老师分享了“作为家长,该怎么判断不同年龄孩子心理营养状态和家庭心理生态环境?”“又该怎么对孩子保有适度的关注?”等课题,并留下了“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系统工程”的话题。
我是一个曾经从事教育工作十来年并在教育主管部门任职的教育战线老兵,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孩子已经步入了青春期 阶段,正是让我抓耳挠腮、手足无措的时期。这些年来,也见识了很多家庭因为不同的养育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孩子,想就家庭教育的话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不同成绩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招人喜欢,有的孩子却被其他孩子排挤?
有人说,这是老师偏心;也有人说,这是孩子先天气质构成。
这些外在因素不能说没有可能。另一方面,我们家长的教育对孩子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由家庭、社会和学校构成,也需要它们之间形成合力。
现代核心家庭一般由父母和孩子构成。家庭教育一般情况下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发展,一直到家庭自然瓦解,或者产生新的家庭,进入新一轮的家庭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并超越父母,成为延续生命和家庭发展的内动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古人云,言传身教。足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西方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
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他认为,每一个阶段的良好发展,会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外在环境有利于个体顺利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人格就会健康发展。反之就会形成不良人格,并妨碍后来各时期人格的健康发展。
换句话来说,在生命早期人格的发展,奠定了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
这其中,学校和社会都是【关键性因素】。
同时,一个人从出生到青春期,由于大部分时间在家庭度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占据着【最核心】的因素,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也是【决定性因素】。
—2—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系统一词来源于英文system的音译,即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中国著名学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对“系统”有着极深的研究,《周易》、《道德经》《吕氏春秋》都曾说过: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可能就是从中演化而来。
它反映了系统无大无小,既可如宇宙般浩瀚无际,也可以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家庭来看,它像一个个细胞,构成了社会、民族 、国家;同时,它又顶天立地,承担着父母孩子的殷切期望,家庭家族的兴旺发展。
可以说,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系统,也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系统。
由于家庭的巨大影响,可能影响着整个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也可以说是最大的系统。
家庭是系统,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套用【埃里克森】的八阶段来说,它承担着一个人出生后成长发展的全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3—
家庭教育是一项需要技术的系统工程
家庭中既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既有日常管理,也有利益纷争,能把家庭这个治理好,也意味着可能需要把其看作一个整体运行的系统来看,通过良好的技术手段让其运行良好。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都可以被撬动,何况是一个相对单纯简单的家庭教育系统。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技术,能让家庭教育这个系统工程运行良好,并顺利完成原生家庭的阶段任务,转化整合为整个人生的阶段任务呢?
家庭的核心还是由人组成。如果把人的各种需要满足了,那么可能也就从理念上、道路上、技术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实现家庭教育是一项技术性系统工程的道路上,我认为需要做到:
第一是生命。要满足孩子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尤其是婴儿期,这是技术手段的前提。纪伯伦说:“孩子是通过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他们是生命的子女。”
生命的需要,是最基础的需求。然而很多家长把孩子认为是自己的私有产品,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对待。这样对家庭教育肯定是极端不利的,可能会对孩子长大后的人格造成影响。
第二是爱。要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歌手韦唯唱过“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只有跨民族跨时间跨空间的爱,才推动了世界的生存和发展。家是心灵的港湾,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夫妻相爱,让孩子学会有归属的需要并学会爱人爱已。心理学的原则就是自助助人,从侧面也反映了人之间关系的本质。人们也常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第三是尊重。要满足孩子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得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创造力。父母需要身体力行,让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可以从心理咨询的【关系技术】上考虑实施,分别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4—
最终目的是完成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们总是要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最终,家庭教育也好,社会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最高阶段是满足每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是家庭教育追求的最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