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超时加班直通两会,我们能做些什么?

今天,你996了吗?

“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希望‘两高’像重视治理欠薪一样,重视解决超时加班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讨论“两高”工作报告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的这番呼吁引发现场热议。(3月10日《工人日报》)

网友“豆芽郡主”在《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留言说:“超时加班不仅影响劳动者身心健康,对劳动者的家庭和谐、亲子教育、照顾老人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年轻人也没时间交朋友、谈恋爱,下班除了休息什么都不想做。”

“超时加班”已经成为某些行业的常态。比如,近年来,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引起广泛讨论,受到多方关注。而据媒体相关调查,有76.15%的互联网从业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5小时以上。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很多超时加班都是“隐形”的。比如,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有了工作微信群,很多人的上下班时间界限就模糊了。

不仅如此,2020年12月底,拼XX的一名23岁女员工在凌晨一点时的下班路上猝死。大概过了一周左右,拼XX的另一名同样23岁的小伙子也跳楼自杀了。

联想起曾经富XX的十八连跳,这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重视,直至直通两会。

—1—

去年底,还有拼XX员工爆料,公司软性暗示员工需要工作300-380小时每月,没有达到就会被谈话问是否工作不饱和。

因此就有网友在问:超长的工作时间,对我们有哪些心理上的伤害?如何在长时工作中自我调节?企业应该给高负荷的工作岗位什么样的保障? 

我们可以稍微换算一下,300小时换算成30天,就是一个月不休息,一天10小时;380小时则将近13个小时,这不仅大大超过了国家法定的每天8小时每周休息2天的工作量——那是160小时,300-380小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2个人的满工作量。甚至连臭名昭著的996工作方法,也达不到这样的工作量——换算过来,那是288小时。

联想到拼XX的“两连跳”,两个23岁的年轻生命就此陨落,可想而知会对心理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了。再想想前些年“富XX”十八连跳等,让人感觉触目惊心。

心理上的伤害来看,可以说是“内卷”,即大家都达到了如此高负荷的工作量,你没有达到这个工作量就是你不正常,就要被约谈。那么你可能会被“内卷化”。这样的情况给员工的压力可想而知。

巨大的压力会导致【内攻击人格】造成【抑郁】,其余大部分人则造成普遍的焦虑,形成【习得性无助】,浑浑噩噩、不知疲倦地加班加点,最终直至有一天身心疲累,直至崩溃。

—2—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只能选择如此高强度的岗位。这样的话,需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

一是学会放松。【正念冥想】可以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行或走或站或卧,都可以进行练习。

二是学会宣泄。书写疗愈、运动锻炼、到大自然中去等都是很好的解压方式,可以选择其一或结合起来进行释放。

三是进入心流。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时,试着把自己当作这个环境中的一员,并努力爱上它,使自己想办法适应,并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

这样多管齐下,可能会使自己的状态稍微好一点。

当然,如果不想呆着这样的环境里,抽出时间来看书学习,不断突破思维的墙,努力跳出这样的公司和岗位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3—

作为用人单位,可能出于不一样的目标,会有不一样的企业文化。但如果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想做成百年企业,甚至常青树企业,需要进行人文关怀还是需要的,毕竟每个单位可能都有任务量比较超负荷的员工。

那么,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负责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上,可能就不能强调一味地稳准狠,不能完全崇尚狼性文化。毕竟,哪怕是狼,长途跋涉也是需要休息;哪怕是弹簧,拉得太久也就失去了弹性。

对待高负荷特殊岗位比较多的单位,可以参考大学校园或者中小学的做法,毕竟都是一样的特殊群体,也是高压力段人群,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减压室、拳击室等,供员工宣泄愤怒等。

这个成本并不高,但对于需要求助的员工来说,效益还是蛮明显的。日常,也可以设置组织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已经发生意外的公司来说,找寻靠谱的危机干预人士来进行危机干预还是很需要的。毕竟,当危机发生后,很可能会出现连锁反应。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能够及时进行干预可以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

据说,当年终止富士康连跳的时候,最终心理专家进驻也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参考各地突发事件,天灾也好,人祸也好,心理专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对待事态向良性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4—

高科技没有带给大家便利,反而带给人更多的焦虑,比如拼XX等。

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人社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加大对企业用工的监督和管理。要及时面对问题,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遏制“超时加班”需要“硬举措”,关键是劳动用工监管执法亟须硬起来。在2018年广东省珠海市人社局就公布了一则案例:珠海某科技公司因为赶制订单,违法延长1905名职工加班时间,被处以19万余元罚款。

但从现实来看,这样的给力案例太少,其实唯有加大对违规加班行为的惩治力度,才能更有力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多部门协调联动祛除畸形“加班文化”也亟待重视起来。此前就有专家就建言,行业集体协商机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而后再由工会督促实施,劳动监察强制介入,最后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予以权利救济。

我们要明白,市场经济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不是为资本服务的。不能存在短视行为,因噎废食,本末倒置。

谁违背了历史的规律,谁最终就要为历史埋单。

时代的每一片雪花,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如那两个23岁就逝去的孩子。

原创:洗心岛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