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岁女童被亲妈与男友虐待险丧命丨有的人,不配当妈

文:笛子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6 岁女童被亲妈与男友虐待险丧命,2亿网友震怒 | 有的人,不配当妈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气到发抖,几度泪目。 


辽宁抚顺,女孩童童被亲生母亲及其男友虐待整整三个月,几乎丧命。


被用开水浇头,用钳子一颗颗拔掉牙齿,还不让她扔,逼她吞进肚子里。还有用打火机烧嘴、钢针扎腿、逼她吃猫粮…… 童童全身是伤,数十处骨折,血肉模糊。 


她才 6 岁。 伤成这样,亲妈过了 9 天才送去医院救治。


经鉴定,童童伤情为17级伤残,29级伤残,110级伤残。

来源:@新京报微博 


童童姥姥曾问她,为什么被打也不告诉自己,她说: 


“不敢。

我要告诉姥姥就死定了。

姥姥姥爷都死定了。

全家都死定了” 


被虐至此,童童还在想着要保护姥姥姥爷。 

姥姥想报警,亲妈还威胁她。 

最后,姥姥还是亲手报警抓了她们。

而童童的爸爸,和她妈妈18年离婚,童童判给妈妈,但期间一直是爸爸带,今年1月才给妈妈带。 


他没想到,自己亲手把心爱的女儿送给了恶魔,看到孩子的伤,他想死的心都有。 


完这个新闻,我和很多网友一样,不敢相信这是亲妈能做出来的事,也无法想象这会给孩子留下多深的心理创伤。 

每次谈到原生家庭创伤,很多人都说,天下无不是父母,妈妈天生都是爱孩子的。 

可是,一次次这样的虐童新闻出来,你都不得不戳破这个天底下最大的谎言: 有的父母,不配为人父母。


有的父母,根本不爱孩子,也没有爱孩子的能力。 


万幸的是,这个被虐的女孩,还有真正疼爱她的爸爸和姥姥,时刻陪在她身边照顾她,童童也在慢慢康复中。

记者去采访,童童会给关心她的网友们比心


会笑着安慰大家说,现在就是好日子,如果没有生病的话,她就去吃牛排了,但是现在没有牙,吃不了。


如果没有姥姥和爸爸,以及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忙,真不知道,她该如何疗愈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又该如何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来面对以后的人生。 


这个事件,让我想起一部9.4分日剧《母亲》,剧情和该事件惊人地相似。 


6岁女孩怜南,也是被亲生母亲和男友虐待,偶然机会被老师奈绪发现并“拐带”领养,最终得到救赎。


当然,不是所有父母都这么极端。但太多人都像她们一样,在不被爱的环境中长大,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故事。 希望能给从小缺爱的人,一点点力量。


01

“妈妈,救救我”

乖巧懂事的怜南,在外人面前,总是笑得如天使般灿烂。 


没有人知道,这个6岁小女孩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孤儿院。 


因为妈妈的男朋友,每天都虐待她。 而妈妈,是知情者。


 怜南曾哭着求她: 妈妈,救救我。妈妈,救救我。救救怜南。 


但妈妈为了维系自己的恋情,选择忽略她的求救声,对她说“如果妈妈幸福,怜南也会开心的吧”,希望怜南忍着。


 怜南闭嘴了。她再也不会求救了。 


她知道,妈妈“抛弃”了自己。 


即便这样,她也还爱着妈妈,还期待着妈妈的爱。 


所以,她把自己逼成了一个要保护和讨好妈妈的“小大人”,天天笑容满面,把悲伤封锁在内心角落。 


被那个男人装进垃圾袋密封着,妈妈发现后,她会笑着跟妈妈说:怜南在叔叔玩捉迷藏呢。 


她身上满是伤痕,老师来家访,为了保护妈妈,她都说是自己不小心弄伤的。 


直到有一天,怜南被妈妈男友逼着穿上白色公主裙,还变态地给她涂口红。 


妈妈回家看到,不是冲上去保护她,而是拼了命打她,骂她“好脏”。 


然后把她装进满是剩菜剩饭的垃圾袋,像扔一袋垃圾一样,丢在足矣冻死人的马路上,然后和男友去酒吧喝酒。


 如果不是被她的代课老师奈绪及时发现,救了她,一个小女孩也许就这样死去了,悄无声息 


家,本该是一个人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却变成了只想逃离的炼狱。


02

“我想成为你的妈妈” 

奈绪救了怜南,并且“拐带”了她。 


她想成为怜南的妈妈。 为什么? 


因为,她和怜南都有一个共同点:童年被亲生妈妈“抛弃”。 


由于被抛弃的经历,她的“内在妈妈”是不爱孩子的,认为自己是不配得到爱的,是会给家人添麻烦的,不然妈妈怎么会抛弃自己? 


所以她从小就告诉自己,绝对不要当妈妈。 


直到近40岁,依然单身,讨厌小孩。


这样的她,为什么会放弃一切,甘愿变成一个拐带孩子的犯人,只为了成为她的妈妈? 


因为,她的“内在小孩”一直渴望着妈妈的爱,害怕被抛弃的感觉。 


所以当她看到和她有相似遭遇的怜南,就仿佛看到了年幼的自己。 


就在那一刻,怜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绝望,唤醒了她内心深处被母亲抛弃的痛苦。 


她决定“诱拐”怜南,成为她的妈妈。

哪怕可能要坐牢,她也要马上带她逃离这里,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奈绪选择保护被虐待的怜南,其实也是在保护小时候被抛弃的自己,那个依然活在阴影里的“内在小孩”。 拯救怜南,也是理想的“内在妈妈”在拯救自己。

03

“妈妈,会一直守护着你”

奈绪为怜南取了新名字——继美,和“候鸟”同音,希望她像天上的候鸟一样,自由地飞往幸福的地方,重生。 


在拐带她逃亡的过程中,奈绪一直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继美被虐待造成的心理创伤反应,奈绪都试着一一接住,慢慢填补她缺失的安全感。 


奈绪每次出门,会告诉她自己要去做什么,让继美安心。 


因为办事要晚回家的时候,会跟继美说对不起。 


给她做好吃的饭菜,陪她睡觉,听她说话,让她感受被爱的感觉。 


继美害怕妈妈会被警察抓走,想偷偷坐车从东京回那个恐怖的家。 


但奈绪告诉她:就算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也没关系,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是我们的家。


继美的生母跑来东京找到了怜南,要接她回去。 


面对质问自己为什么不回家找妈妈的生母,怜南很平静地告诉她: 


怜南去天国了哦。我叫继美。你,已经不是我妈妈了。 


在那一刻,她真正在内心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妈妈。

生母走后,继美还在故作坚强,习惯性强装笑容。 


但奈绪知道她内心的伤痛,心疼地抱住她说: “不用勉强自己笑。哭吧。” 


妈妈理解你,妈妈看见了你的悲伤、委屈、痛苦,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不要怕。 继美终于敢放声大哭出来。

即使奈绪最后被抓了,被迫要和继美分开,她依然坚定地告诉她: 


就算继美长大了,变样了,妈妈还是会认出你。


妈妈的手,会一直握紧你。


妈妈,会一直守护着你。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是回应,是看见,是链接。 


奈绪对继美,都尽量做到了。


在这样的爱里,那个总是假装快乐,难过时不敢哭,生病时不敢说,睡觉常做噩梦,不敢依赖他人的继美,终于有了内心稳定的安全感。 


因为继美知道,这个妈妈是值得信任的,自己是被妈妈无条件接纳的,是值得被爱的。


04

因为被好好爱过,才会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

为什么童年被抛弃的奈绪,懂得这样去爱孩子? 


小时候被抛弃的奈绪,也是被养母领养之后,得到了无条件的爱,才开始新的人生。


 “有母性的不一定是母亲,而母亲不一定就有母性”。 


她太清楚,“母亲”这两个字在一个孩子生命中的分量。 


奈绪被养母领养后,总是离家出走,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拿去找她的亲生母亲。 


养母不要求奈绪改变自己。只要奈绪想这样做,她就一直陪着她满大街去找亲生母亲。 


一次次的满怀希望,一次次的失望,养母始终陪在她身边,奈绪终于慢慢敞开心扉,开始接纳养母。



即便长大后的奈绪,依然对人保持疏离感,十年不肯回家,她也不舍得责怪她半分。



当奈绪“拐带”孩子的事情快要暴露时,养母一开始为了保护她而反对。 


后来理解了奈绪,成了她最坚强的后盾:不管世人怎么评论,你都是妈妈的骄傲,你是妈妈的好女儿。


精神分析大师比昂,把婴儿需要母亲那里得到的安全感比作“容器”。 


就像一种双臂环绕的感觉,母亲能够吸收和处理婴儿体验到的不快乐的、有损害的、威胁的、冲击性大的种种体验,把孩子内心的东西装起来,保护好,让孩子感到非常安全。 养母给奈绪的爱,就是“容器”般的安全感: 因为爱你,我给你一个家。 因为爱你,你也可以随时离开这个家。 只要你需要,只要你回头,妈妈都在等你,守候你。


 即便童年经历过被抛弃,后来养母给的爱,也影响了“冷漠”的奈绪,习得爱的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


05

“谢谢你,做我的妈妈”


爱是可以传递的。 奈绪对继美付出爱,也得到了继美爱的反哺。 


继美喜欢关于奈绪的点滴细节,妈妈的发型,妈妈的眉毛,妈妈晾衣服的样子,妈妈的声音…… 


妈妈的存在,是支撑她活下去最大的勇气。 她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变得和妈妈一样坚强,温柔。 


她感恩奈绪:“谢谢你,做继美的妈妈。”

“我爱你,我会一直一直爱你。”


而奈绪,自从成了继美的妈妈,也像变了一个人。

 之前,奈绪其实还一直是那个被抛弃的受伤的“内在小孩”,总是冷冰冰的,不会表达爱,不敢和任何人亲密,包括爱她的养母,想靠近她的两个妹妹,想追她的异性…… 


成为妈妈后,来自孩子的无条件的爱,融化了她内心的坚冰,她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是温柔的,有力量的。 


爱他人的同时,也让奈绪有勇气重新面对痛苦的伤疤,疗愈受伤的“内在小孩”。 


拯救者和被拯救者,都在爱与被爱中得到了救赎。

著名萨提亚亲子婚恋专家林文采博士认为,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营养,比如无条件的接纳、充分的自我价值感。 


而给予我们心理营养的,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所有人的“重要他人”,第一个一定是妈妈,第二个是爸爸。 


如果从小就缺爱,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 


长大后,一生都要去寻寻觅觅,去找到除了爸爸妈妈以外的重要他人,来满足缺失的心理营养。 


这个人,可能是你的姥爷姥姥、爷爷奶奶,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同学、伴侣、同事…… 就像文章开头的童童,有爱她的爸爸和姥姥,《母亲》里的奈绪遇到养母,怜南遇到奈绪。 


这些“重要他人”,让她们有了“重生”的力量。 如果童年被好好爱过,是一种幸运。 如果童年没有被好好爱过,可能会觉得很无力,很悲观。 希望你不要害怕,爱的能力,是可以传递和学习的。 


希望你能遇到你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给予你爱的营养。 


如果暂时没有,长大后的你,也已经有能力去成为自己的“重要他人”,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营养,而不是只能从外界寻找。 无条件接纳自己,不管是什么样的你,快乐的,悲伤的,成功的,失败的,都能获得自己内心的接纳、尊重和理解。 


还有,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排版:小鲸鱼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