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人上不了高中,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

中考实施5:5分流的这项政策改革一出,在周围的家长圈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不光是有近几年马上要参加中考的学生家长,还有一些娃只有三四岁的家长也陷入了焦虑。

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印象中,上完小学上初中,上完初中上高中,上完初中读大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5:5分流的政策下,我们的孩子极有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因此不免心生焦虑。于是,有的家长就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希望孩子能考个好成绩。

然而,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孩子就完全没出路了吗?其实做家长的都应该了解一下“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是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多元的,人的“聪明”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而学校教育的择优其实只注重了孩子语言、数学逻辑等方面的智能,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智能。

但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数学逻辑方面智能的发挥,如果能找到孩子在某些智能方面的优势,让孩子去发展,同样能获得“成功”。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叫《唤醒孩子的多元智能》,作者是布鲁诺·乌尔斯特以及阿尔巴纳·德博勒佩尔,这两位都专注于研究教育教学,在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很多教育方法。

01

跳出固定思维,

以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很多父母都会陷入这样的固定思维:孩子要是学习成绩不好,就考不上好的中学,上不了好的中学就考不上大学,那他这辈子就完了。

这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焦虑情绪,看看《陪你一起长大》、《小舍得》等之类,讲述孩子升学父母如何在焦虑情绪的支配下使出各种大招小招的现象剧,就可见一斑。像《小舍得》里的南俪,本身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比较佛系的,但是在周围人的影响下,也开始疯狂“鸡娃”。

其实南俪的孩子欢欢在其他方面很有特长,她的唱歌、主持之类的才能非常优秀,但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就被同学骂是笨蛋。

《唤醒孩子的多元智能》中说到,聪明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运动员、艺术家、音乐家、老板、神学家、参议员、销售员、小学教师、机械师、建筑家……凡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获得成就和满足的,都可以称为“聪明”。

我们的家长通过孩子的学习成就早早地就定义了孩子聪明与否,其实是没有从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老师、家长其实都只看到了那些在某几方面智能比较突出的孩子,而忽略了拥有其他智能的孩子。

5:5分流的政策,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家长反思,让家长重新全面地看待孩子。

02

真正的幸福是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并为之付出努力

现在频频发生学生跳楼自杀等惨剧,以及大多数孩子患有抑郁、焦虑等疾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学得并不开心。整个教育环境的焦虑波及到的是家庭、学校、孩子等方方面面,而孩子作为最薄弱的一环,往往成为牺牲品。

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难道每个人都一定要向主流意识倡导的那样,读好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才行吗?

美国的摩西奶奶,从未受过正规绘画训练,前半生都以农妇身份生活着,却在80岁一画成名。幼时的摩西奶奶没有条件绘画,青年也没有机会学习画画,但是她从未放弃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在年近80岁时,仍然拿起画笔,因某位艺术收藏家的发掘,从此一鸣惊人。

这世上成功的路并不只有一条,幸福的样子更是多种多样的。

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有八种形式的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如果孩子在合适的环境下,就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智能,并能去发展出来,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

当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就算上不了高中、上不了大学,他的一辈子也不会就此毁掉。因此,作为父母,比起一味盲目地“鸡娃”,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环境,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反而是更切实、更有意义的事情。

03

如何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智能?


在《世界奇妙物语》里面,有一种吃了以后发现自己某方面才能的天赋糖果,一个一无是处的年轻人,吃了一颗,发现自己犯罪天才的天赋,于是借此成为了有名的侦探。

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没有这样的天赋糖果。但是父母仍然是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交流发现的。《唤醒孩子的多元智能》书中提到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现象。

比如,孩子很容易能找到自己见过的物品,能准确地回忆一幅图画在书中什么位置,很可能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比较发达。

从小就喜欢在家里敲敲打打,发出各种声音的孩子可能音乐-节奏智能比较发达。

比同龄孩子更爱运动,更容易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的孩子,也许身体-动觉智能比较发达。

很早学会说话,语言很丰富的孩子,极有可能言语-语言智能特别发达。

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是有道理的,即使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也会习惯性地问为什么的孩子,可能在逻辑-数理智能方面比较发达。

很容易交到朋友,在人群中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的孩子,往往在交往-交流智能方面比较发达。

从小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及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的孩子常常拥有发达的自知-自省智能。

从很小开始就喜欢收集和大自然有关的东西,比如小石头、树叶、贝壳等,这样的孩子自然观察智能会比较发达。

(更多智能可能发达的现象可以参考本书)

父母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扬长避短,在书中有相对应地提高孩子某方面智能的训练方法。

一般来说,孩子完成必要的基础教育是需要的,如果孩子在学校看重的言语、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比较薄弱的话,家长可以予以适当的训练,让孩子能够尽量不太费力去完成。同时,创造多元的、不受限的环境,让孩子身上的每种智能都能得到平衡发展,并可以去发挥他们身上的天赋智能。

这个环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比如,当有些孩子很喜欢问为什么,不停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如果觉得不堪其扰,敷衍孩子说:就是这样,没有为什么。这样的话,就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无形中就限制了孩子逻辑-数理智能的发展。

父母自身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对自我也要有不设限的心理,勇于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觉得已经不可能了。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孩子的榜样。比如一个整日刷手机的父母就不大可能培养出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另外孩子的多元智能越早唤醒越好,0-6岁是孩子多元智能的开发期,父母可以抓住这段黄金时期,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来开发。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也提供了关于培养孩子多元智能的活动建议。像带孩子去图书馆、和孩子一起制作礼物、教孩子做饭、唱歌、针线活、跳舞、画画、读报纸、玩沙子等等。

很多室内运动,可以利用一些家中已有的物品,而不需要花费额外的金钱去购买玩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比如用家里用完的卫生纸卷筒,就可以搭出一座塔。在搭塔的时候,其实就会锻炼到孩子的身体-动觉智能,因为必须要手眼协调,做出准确动作才能把塔搭好。

还有逻辑-数理智能,因为需要考虑每一个步骤,了解物体的质量、平衡、力的作用等,以及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

书中还有非常多的活动方案和建议,详细、实用、可操作,对于无从下手的家长来说,堪称宝典。

推荐每位家有儿女的家长阅读!

文:萧潇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