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职场晋升,转型培训师,问题解决升级,锦囊在这里

近期,我报名了同为生涯规划领域安晓辉老师的一个在线训练营,虽然生涯领域的课程和模型已经学习了不少,但也是想到说,2021年来到了年底了,可以看看说安老师自己通过学习和经验总结的职业复盘模型是怎样的,后面我也想帮助到我的客户来解决他们的职业发展困惑。

昨晚是训练营中的第一次问题答疑,不同的学员提出了自己当前面临的职业发展困惑,其中有几个问题是我在过往的咨询中经常有客户问到我的问题,很典型,也相当有代表性,在这里我整理了三个问题,以及安老师对于问题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1

35岁职业转型发展建议

问题一:“作为一个过了35岁的研发工程师,感觉现在的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想转型做技术管理,又担心没有管理经验被拒绝,有什么好的发展建议吗?”

35岁,对于大多数的在IT领域发展的工程师岗位的从业者来讲,这样的年龄的确看上去是不太友好。这个时候,如果到求职市场上去寻找发展机会,很大程度上会遇到诸如“年龄歧视”这样的求职问题。

虽然现状不太有利,但若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安老师给出四个点发展建议。

1、选好平台很重要

35岁的职场人如果再做职业选择,一定尽可能选择中大型平台,或者重点考虑某个行业内已经有成熟且被市场验证口碑还不错的产品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本身相对稳定。基于此,个体在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平台上,后续的职业发展相对才会稳中求进。

我们不妨来打个比方,人、公司、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人、船、大海的关系。人如果想平稳度海,就要选择一条平稳的大船,或者比较先进的小船,这样在遭遇不确定的海风海浪的大环境中,才更有可能存活下来,持续驶向海岸。

2、确认并发挥自身优势

35岁的职场人,如若按照正常的职业发展路径,应该已经在某个领域建立了自身优势。什么是优势?简而言之,优势就是那些你擅长又比同龄小伙伴做得好的事情。

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力”和“资源”这两个维度上。如要细分,还可以细分更多的点,比如在专业理论上是否有优势?在专业技能上是否有优势?在项目经验上是否有优势?人际关系上是否有优势?工作成果上是否有优势?品牌声誉上是否有优势?等等,这样细分,思路就开阔许多。就工作来讲,35岁以后,我们需要要围绕着自身优势来发展,而不是哪里不行补哪里的传统思维模式。

一旦找到了自身优势,再来考虑接下来是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可能会更合适。如果你的优势聚焦在专业能力方面,那选择继续技术路线可能更好;反正,经过梳理,你发现优势中涵盖更多的通用能力,比如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等,那选择管理路线可能会更有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3、提升人际技能

把人际技能这个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对研发人员来讲,工作的前五年甚至前八年或者前十年,往往把精力聚焦在专业技能提升了。但到30岁或者35岁往上,你就会发现,人际关系人脉圈子和影响力这些维度就特别重要——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寸步难行。

究其原因,有两点:首先,职业生涯前期和中期发展的专业能力,积累的项目经验,到这个年龄应该是骨干和核心角色了,就要带人跟项目了,这些任务角色需要更好的人际技能;其次,这个年龄阶段,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随着项目难度和复杂度增加,参与的人更多,利益相关方就会更多,更需要人际技能,否则问题无法解决,就玩不转大项目。

你可能会说,我不做复杂项目不行吗,当然不行了,如果不通过难的项目,你跟年轻人对比就毫无优势,那还怎么谈发展呢。

因此,不管是技术工作还是其他工作,一旦到一定年龄,就要努力提升人际技能,构建既广泛又深入的人际关系。一旦有人际关系作为基础,不管是做项目、转换工作,都会比较顺利。

4、升级思维层次

研发工程师在职业生涯初期,一般是做具体任务,只要完成上司或者主管分派好的任务就好。这时候拼的是执行力和精力。

等年龄大,就会发现拼体力精力这事不可持续,这种情况下,还要在这个领域发展,拼什么?能拼的就是思维。如果你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系统,你就能完胜那些陷在具体任务里、没时间思考的工具人。

所以,想要持续发展,就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框架、工具,对标更高的标准,有意抓住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匹配得上年龄。

以上四点,选择平台、明确个人优势、提高人际技能、提升思维层次,它们可以让我们无惧年龄,持续职业发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2

转型培训师如何起步?

问题二:“作为一个参加工作6-7年的人,每个行业大概干了1-2年,想转型成为培训师,有什么好的入门方法吗?”

很多人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都会考虑转型到培训师这个职业上来,希望把过往多年的工作经验用来做成课程,同时时间上也相对灵活一些。

既然说到培训师,得先说说培训主题。就是说,作为培训师,你要讲哪个方面的课程。比如有的老师讲领导力,有的人老师沟通技巧,有的老师讲Java开发,有的老师讲人力资源管理,有的老师讲销售技巧,还有的老师讲时间管理等等。

就培训主题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专业主题和通用主题。

专业主题一般就是指针对专业能力的培训主题, 比如Java开发、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敏捷开发,这都是专业主题。

通用主题一般就是针对通用能力的培训主题,比如商务演讲、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结构思考力、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些都是通用主题。

要转型成为培训师,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培训主题。

不同的培训主题,有不同的成长路径。

专业主题,一般而言有两条典型的成长路径。

第一种路径,先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或者专家,然后转向培训。

第二种路径,加入某个培训机构,针对小白做专业主题的入门培训。

通用主题,也有两条典型的成长路径。

第一种路径,先在大企业里面做培训,成为培训师。

比如你在500强企业,负责培训,就做团队管理、有效沟通这样的通用主题培训,久而久之,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培训师,可以继续在企业里做,也可以出来做通用主题的培训。

第二种路径,学一门通用主题的版权课程,抱一个大腿。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知名的课程,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情境领导力》,《可复制的领导力》等等,如果你学好了,多练练,就有了讲课的基本能力。

然后你就要抱大腿,融入圈子,因为学课的人很多,讲课的机会有限,抱得住大腿,才能获得机会。

说完路径,说回到你身上。对你来讲,你是各个行业都干了一两年,专业积累应该是都不够的,所以专业主题的培训就不容易实现,可以重点考虑通用主题的培训。

那要成为通用主题的培训师,你就可以从两条路径中选一条,看看是先进入大企业做内训,还是业余时间去学一门通用类的版权课,抱一个大腿。

这个就要看你的实际情况了。

03

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在这里

问题三:“在之前的工作中一直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最近半年发现抄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开始学习一些理论的东西,可在不断地看偏理论方面的资料同时,发现自己不会的越来越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理论其实也是类似的,不知道怎么能把这些分散的东西,给系统整理出来,好解决遇到的问题?”

其实学习的东西越多,发现不会的越来越多,这本身是自然的现象,因为伴随知识量的增加,你的认知半径也就扩大了,圆周变大了,接触的未知也就越多了。所以,这点先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而且是很好的现象,说明自己在不断扩大舒适区,在进步的过程中。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说在一个领域内的理论,它其实是有限的,但写这些理论的人,是很多的,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经验和视角出发,于是就会有很多与个人经验、特定情境结合的知识、框架等,虽然相似但也有不同。

那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怎么用它们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呢?

有一种来自日本剑道的学习方法,叫“守破离”。

“守”指的是,当我们接触到一种新方法和新框架,需要先按人家的规范来,照做,多多练习,多多照做,直到做好。

“破”指的是,突破所用方法的规范,可以做一些小的改动、重组、优化。破的起点,可以从你的具体情境出发,做一些定制性的变化。

“离”指的是,理解你所用方法的内核、原理、精髓,然后基于这些原理,创造一些基于自身新的招式、方法、框架。

所以当我们学习新理论、新框架,遇到很多看起来相似的东西时,不用着急,可以先挑其中一两个,在一段时间内,强制自己去使用这一两个方法或框架,用熟了之后,再去理解原理,去重构或优化。

按照这样的逻辑,伴随着掌握的方法、框架之后,就可以尝试着去拆解这些方法,寻找它们里面的基本组件,或者说叫知识组块、积木块,都可以。

你收集了各式各样的积木块,就可以进行组合式创新了,就能进入“守破离”所说的离这个境界。

以上,希望对你有启发。


结束语

每到年底,大家都开始撰写年终总结和复盘,以及筹备新一年的发展计划。新旧切换期也是很多职场人职业切换机会的选择期,如果在选择前有些许犹豫和困惑,不妨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你会发现说你的一些顿悟和认知升级就在这几次谈话中循序渐进的酝酿,直到你意识到的那刻,仿佛是出乎意料的发生了。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和教练,我能给到客户最好的结果就是你的成长和改变。虽然在咨询结束时,一定还会有许多未竟之事,但我们已经取得了足够的进步。你的问题会得到阶段性解决,你的感觉也会有所改善,你的情感也会更有韧劲,更懂得变通,你也更能把握日常生活的方向。

我充分相信你——我的每一位客户,我能在你身上看到连你自己都没有看到的可能性。我也能预见到一些变化在和你的交谈中悄无声息的发生。

让我们一起来重新编写你的故事吧。

期待下一个就是你!

– END –

文:Emily_DONG  (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斯坦福人生设计认证教练,生涯规划师,MBTI认证人才施测师,贝尔宾团队角色授证顾问,TTI Disc+Motivator国际认证分析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在读),法国IESEG商学院MBA,国内多家职业发展平台签约导师,学习与人才发展顾问,简书、知乎、豆瓣、壹心理平台签约优质作者,赋能个体团队及组织绩效提升。「咨询培训合作,请私信」。公众号ID: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知乎|简书|豆瓣|壹心理|小红书:Emily DONG)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