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一事无成,如何改变自己?一个公式包含改变的真相

前两天,在某平台上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快30岁了,学习不好,毕业很多年了,想要考公务员,但是自卑,不自信,觉得一事无成。明明知道要学习,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希望,可是总是控制不住的刷视频、追剧,怎么办,我想戒掉,不想一直下去。”

每天,在知乎/头条/壹心理等各大平台上,关于改变的问题总是很多,各类答案也层出不穷。

大家总是热衷于提关于改变的话题,一方面因为,真的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同时,改变自己又实在是太很难了!

那改变到底如何才能发生呢?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明改变是什么,解释清楚为何改变可以发生,就必须提到这个著名的改变公式:D * V * F > R。

其中:

D是Dissatisfaction:对于现状,有多不满。

V是Vision:对于积极的愿景,有多想要。

F是First step:对于达成愿景的下一步行动,有多清晰。

R是Resistance:改变过程中的阻力。

这个公式基本上把改变发生的核心因素都解释清楚了。

01

你是否足够痛


改变一定是伴随着痛苦的。


这是因为,痛苦是改变的契机。很多人的改变,都是发生在某个瞬间,遭遇了变故,或者遇到了人生至暗时刻。在那个瞬间,自己会突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不破不立,变则生,不变则死。

你有没有充分认识到你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无能为力,你有没有充分感受过那些不好受的滋味,无助,愤怒,失望,颓丧……,这些感觉有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涌上心头。

比如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睡不好觉,身体像是灌了铅似地不想动,一想到还要去做那些重复无意义的事情,就感到恶心想吐……

又比如,你说自己自卑,一事无成,所以想学习。那么,你对“一事无成”的忍受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是觉得,自己太失败了,再这样下去就活不下去了,还是觉得说,就这样吧,反正身边人很多都这样。

我们终究会为了解决这样的痛苦而改变。

除此以外,因为痛苦而改变,在改变中也需要忍受痛苦。


即使你已经选择了改变,你会发现,改变也面临着迷茫和不适面对未知以及走出舒适区的痛苦,在两边的痛苦中摇摆,最后时间耗尽,这就是大多数人难以坚持下去的真相

  •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受尽苦难,还失去了妻子,写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 阿德勒童年患上了佝偻病,5岁又得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肺炎。在那个小小的自我成长的时期,健康活泼的哥哥一度成为了他羡慕的对象。面对这样的苦难,他写出了《自卑与超越》,为自体心理学开创了新的时代。


面对痛苦迎难而上,是少数人的选择大多数人因为无法和痛苦共处,所以选择了不改变,孰不知,这样的选择,往往会让自我越来越小,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大,事态越来越糟糕。

所以,你到底有多痛呢? 你有没有和痛苦共处的能力呢?

如果你不够痛,改变的意愿并不强烈,那么找再好的导师,学习再好的方法都无济于事。

02

你是否有足够强烈的愿望

你想要怎样的生活,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这种想法是无时无刻都在你脑海里盘旋,还是只是一闪而过? 你觉得这些想法是可以实现的理想,还是如空中楼阁般的梦想呢?

比如说,你想考公务员,那你有多想呢?是非考不可吗?公务员方方面面都很好,很吸引你,做梦都想考上吗?如果考不上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吗?还是,这只是个备选项,锦上添花而已。你只是想想,结果如何,根本无所谓。

足够强烈的愿望,才能扣动改变的扳机。


为什么现在的你急需改变?改变是为了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发生改变,未来的你和现在的你什么变化,你有多享受这个变化?你有多渴望成为那样的自己,或者拥有那样的生活?那些画面和细节清晰吗,有可操作性吗,身边是否有人通过某些路径实现过它,你知道该如何达到吗?如果变化不发生,你也是否能够忍受?

想找到自己改变的目标和愿望,方法有很多。比如生涯咨询、自我觉察和梳理、未来的自己冥想、转型定位课程等等。

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并且一直问下去,比如:

我现在特别想减肥。

—>我为什么要减肥?

—>因为上次有个男同事嘲笑我胖。

—>为什么那个男同事嘲笑你?

—>因为我身材不好,并且我好欺负,没自信

—>如何改变?

—>外表变得更漂亮,内心变得更强势,下次面对攻击要有力怼回去。

—>如何做到?

—>戒糖,多运动,减肥;多看书学习,提高自信,培养自己的社交圈子

—>如果做到了,自己是怎样的?

—>漂亮优雅,自信从容

—>你有多想成为那样的自己呢?

……

03

下一步行动是否清晰

改变自己需要的不是勇气,也不是下定决心,而是经历,以及经历后的反思和行动。


如果只是口头上说我要改变,那改变永远也不会发生。要想让改变发生,一定要采取行动,并且是持续地行动(否则就会三分钟热度)。

当你真正清楚了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以后,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改变的方法,制定改变的目标,以及详细的改变策略。


这里的行动目标,一定是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可以用SMART原则来制定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明确具体、可衡量、可操作、与愿望相关、并且有时间限制。比如,你的目标不能泛泛地说,我要什么,我想怎样,我会做什么。而是,每个月要看多少书,刷多少题,跑多少步,达到什么水平,要非常明确、具体、可量化。

其次,这个目标,一定要细化分解到微行动。换句话说,具体到每一天的行为,一定是立刻可以完成的微行动。 比如每天背两分钟的知识点,做一道题之类的, 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以后再慢慢增加。 而不是一上来就是,今天写一篇文章,跑五公里之类的, 因为这样的话,你很容易会因为完不成而气馁。

04

上述合力,大于改变的阻力

D * V * F > R, 这个公式最重要的一点是, D、V、F 中的任何一项为零,改变肯定不会发生。同时,这些东西的合力,一定要大于改变的阻力。


对于内在阻力,比如限制性信念,认知和知识储备不够,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习惯不好,行动力不够,可以用刻意练习来强化。这些都是有方法可循的。

如果你靠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很多人,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有太多的外在羁绊: 情感上的、物质上的、家庭上的、生活压力上的,有很多的“不得已而为之”。 比如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只凭一个人就做决定改变职业或者改变生活方式,这个时候需要克服的东西更多。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看似的外在阻力,其实也是某种内在阻力。周围大环境限制了你,身边的人和事限制了你,说到底,还是因为你没有足够大的决心和勇气来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所以,如何克服这些阻力,也是你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想要改变,如何改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每个人关于是否能改变,如何改变,都有无数的困惑:

我现在改变还来得及么?

我起点太低了,还有机会翻身么?

25/26/27/28/29岁一事无成,我该怎么办?

的确,这个每天睁眼是“00后年入百万”,闭眼是“时代抛下你不会说再见”的时代,有这样的焦虑和迷茫是可以理解的。但总看些短暂的心灵鸡汤,看别人的故事,并不能找到解决焦虑的出口。

关键是,你有没有真的去想,真的去做,而不是问问而已。

所以,对于想改变的你,是卡在了哪个环节上呢?

除了口头说想要改变以外,你没有花时间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改变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是否愿意克服内在和外在阻力,真正采取行动?

普通人想要变好,想要提升,想要获得简单的成功,其实并不难的。行动可以解决焦虑,哪怕只是一点最简单的行动。学一个技能、持续努力地做一件事情,突破自己尝试新领域,这些都是可行的方法。

当然,如果没有想好要改变,那就放过自己。也不是非改变不可,刷剧玩游戏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一种解压方式。但前提是,你愿意接纳这样的自己。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文:冰蓝(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冰蓝成长探索部落)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