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做到高层还不开心?要专注于创造价值而非创造财富

这是职业规划师Vin公众号的第255篇原创文章

30岁不到的李苒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在一家地产头部企业做到了副总的位置。

而「女性」是李苒身上的另一个标签。前几年,地产行业内部做过一个统计,女性从业者的占比达到57%,但如果将目光锁定在这个行业的金字塔尖,能够站上独立高层管理岗位的女性,比例不到3%。

这几年李苒会感觉到,身为女性,「有一个看不见的天花板,有一根看不见的绞绳在绞杀你」。

在这个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领域,她付出了全部的时间,才抵达目前自己这个位置。这个心无旁骛的过程,有点像赛马,赛马时,人们会给马儿戴上一种眼罩,英文叫「blinder」,这种眼罩会帮助马儿遮住侧方视野,避免干扰,她希望自己「put yourblinders on」,像赛马一样,100%专注向前跑。

李苒语速飞快,声调高且有活力,一般人一分钟说200个字,她能说300字。她的朋友说,相识10多年,鲜少见到李苒停下来,「她就一直跑着,过一阵子,就跑来跟我说,我升职了,我又接到了一个project,我加薪了」。

01

李苒来找我咨询的时候,可以用“一筹莫展”来形容。

八年前毕业于艺术设计专业。刚毕业那会儿,为了拿到一线城市的户口,李苒选择进入地产行业世界500强的国企,并很快如愿拿到了这座城市的户口。

从入职到现在,出色的工作能力让李苒一直处于职务快速发展期,30岁不到就晋升为项目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至今,也是公司重点培养的年轻管理者之一。

但是由于近几年地产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及企业应对的乏力,目前进入到职业瓶颈期。

首先是她负责的项目启动时间不可控,导致目前处于被动等待期;其次是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受限,因此未来职业晋升机会不会很多;最后是做为女性,在目前所在的公司,到了副总的岗位,再想晋升到总经理岗位,可能不仅仅是能力问题。

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她强烈的感觉到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不是自己想要的:“目前这份工作可能是别人眼里非常理想的工作,也是别人眼里的幸运儿,但是于我而言却经常处于痛苦和煎熬之中。”

“反观目前的工作,既不能给我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也不能让我短期内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也无法给我带来合适的收入回报,长远看发展路径也并不清晰明确,因此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导致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还有有一个觉察更让李苒倍感心塞:对自己定位不清晰,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适合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擅长做什么,这些在她的求学生涯和职业生涯的初期并不明确,所以很多时候感觉是被推着走的。

她承认当时是因为户口选择了这份工作,又因为自己的能力和运气非常顺利的到了目前的位置,但心里非常清楚这不是她所想要的状态。

她擅长和喜欢的还是与艺术审美相关的事情,可现实的问题是,由于这8年李苒做的工作和自己专业无关,等于在自己兴趣的事情上荒疏了8年——心仪的单位进不去,愿意给他工作机会的单位她自己又看不上,一时间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李苒犹豫再三,选择寻求职业规划的帮助。

02

事实上,李苒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都在第一份工作选择的时候过于草率而仓促,他们既不具备起码的自我认知,又缺乏相应的准备与规划——仓促选择引发的结果,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

由于在毕业后的第一次职业选择时,李苒并没有基于自我认知,而是为了眼前的户口做出了当下的选择,以至于从事着一份看似光鲜但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工作;

8年过去了,当她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似乎与专业方向渐行渐远,而自我内在的冲突再次刺痛了她,这才发现,自己未来的路似乎越来越窄……

想要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叫“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道格拉斯·诺斯是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放在个人职业发展中,我们每个人第一份的职业选择对我们影响之深远,就可以用“路径依赖”这个概念进行解释。

路径依赖对于我们职场人而言,如果你第一份职业选择恰好是适合你的,那么显然,它能让你在这条路上一路深耕,最终获得成功;但如果你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有一种可能会是,它让你在一定程度上固步自封,错了也无力跳出。

这就是李苒如今深陷困境的根源所在。

03

当一个人能够以自身原本的面目去生活时候,生命自身的完成就是一种至深的乐趣。

在生涯的个案里Vin发现,这类案例的客户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在跨入工作世界之前,分不出“他们是谁”与“他们想是谁”。

用心理学的术语说:“他们是谁”即“自我”(self);“他们想是谁”即“自我意象”(self- image)。前者系“如其所是的自己”,也就是真正的自己;后者系“想象的自己”,也就是虚拟的自己。“自我”是自性,是真实的(real)我;“自我意象”是别人眼中的我,是虚幻的(fantasy)我。

当自我实现被自我意象实现所取代时,“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也就是自我疏离的开始,悲剧的开始。

那么,对于千千万万的职场人来说,到底该如何改变类似李苒的困境呢?

1、停下来进行自我觉察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如同锁链,环环相扣。 也就意味着,即便你对现状不满意,但你似乎已经很难改变它了,因此,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在现在尽可能停下来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落脚地。

这里面常见的方法叫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人职适配程度的诊断依据。“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很多来访者真正的苦楚。

一个原本喜欢艺术的年轻女性,因为户口去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业,以为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因为走得还相当不错(以假当真),把对艺术的喜爱深埋心,却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艺术(疑真似假),她也分不出什么是原来的,什么是后来的。何把“原来的”与“后来的”明白区分出来,这是作为咨询师的我要去帮助李苒的。

我邀请李苒回到曾经发生过的经验世界去,看看哪些原始经验是快乐的,来帮助她去察觉她和别人的不一样的特质。

“我原来学画画的时候很短的时间就超越了普通的学生,老师说在艺术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当年艺术考试也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的考试。然后在大学阶段,做广告设计,在策划和广告创意方面也比较得心应手,会有一些另外的灵感,也获得了国内外很多的奖项。”

“我对艺术与美相关的行业及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包括时尚、设计、艺术陈列、画廊、家居、广告等等。自己会收藏很多喜欢的设计师的作品、包括家具、版画、艺术品等等;也喜欢买一些喜欢的设计师或者品牌的衣服、包包、鞋子等。业余时间喜欢逛这种类型的买手店、美术馆、画廊以及博物馆等。”

当这个经验以某种表证呈现时,可以明显看到,李苒的兴趣特质是A(艺术型)最高。

只有带着她回到那个曾经发生过的经验世界去才能呈现它的意义,她多才多艺,更喜欢做创作类的事情,而且能做的很好。

2、如果不慎选错了路,务必及时纠正,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这里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结果倒推法”。即,我们从未来出发,思考下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再倒推现在,看看需要做哪些调整与努力,千万不能一错再错下去。

在咨询中段,我带着李苒进入到视觉探索阶段,愿景画面中的她拥有自己品牌的工作室或者公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开启热爱的事业。那个自我实现状态下的李苒,充满活力又自在,自信满满。

结束后,她非常清晰地说出自己未来想要的:“这个事业让我愿意为之全力付出,给我足够的经济条件,同时让我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我能够去感受这个世界,偶尔陪伴家人,这就是我眼里完美的生活。”

3、选择好跑道,有意识地持续深耕,获得良性的职业发展

Vin提醒李苒,这里面需要注意三点:

一是在没有找到进入新跑道的登入口前,先从当下的赛道寻求突破;

二是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进入新跑道必须要有耐心;

三是要刻意迎接挑战,有意识不断接近并深耕下去,提升新跑道各项能力;

意识到这几点,李苒又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的直属领导,去聊了聊目前停滞的状态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主动积极的抓住了改变的突破口;第二件事是为以后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机会,她报名了MBA并很快拿到了录取的名额 ,她想要提升学历,结识人脉,为未来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的话

半年后,李苒告诉我,经过那次和大领导的谈话,她被公司派到了新的项目组,地块已经摘牌,她也正式成为项目公司的总负责人。

另外随着MBA的课程的启动,她也结识了不少有共同目标的同学,最近她们在聊艺术创业的事,真好,我想今后有的李苒忙碌的了,很高兴咨询后的她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调整的策略。

祝福她!

现实中,大量迷茫而困顿的李苒们依然在原地打转,找不到出路。对此我想说——

“自我意象”载满了诸多社会的期许与价值,把外在的价值视为自己的价值,把外在的期许视为自己的期许;大风起兮,扬帆而去,以为风势就是罗盘的指向,不自觉地背离了自性的航道,渐行渐远。

于是许多人的生涯是活在其自我意象中,内射了社会认同的期待(拿到一线城市的户口,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性别期待(“女孩子当什么高管”)或家族期待(“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和真正的自己渐渐疏远。

对于很多职场人优秀的年轻人,毕业的时候偏向于选择去国企、银行,因为能解决大城市的户口,或者享受买房福利。这无可厚非。在一线城市,能够有房有车有户口,已经是很多人想象中很好的生活了。

但是你会发现,有些人,他们的目标和想象力远不止于此。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觉得,长远来看,只要我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那么车房户口,早晚都会有的。这些都只是附带品。

最关键的是,我要不断成长,积累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稀缺,有能力去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他们不会在乎刚毕业几年的收入,他们在乎的是眼前的工作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成长。

相反,如果刚毕业的时候,你的目标就是在北京买一套房,早日攒齐首付。那么你可能就会想尽办法赚钱、攒钱。你的一切决策,都聚焦在首付上。

一个兼职,哪怕没什么成长,只要能赚钱就去做。

一个有价值的培训,但是要花不小一笔钱,那就选择放弃。

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短期收入不高,但是长期可能有巨大收益,不确定性太大了,还是算了吧。

几年之后,这样做确实攒了不少钱。看上去虽然赚了,但可能是亏的。因为你放弃了不少成长的机会。

这个世界很奇怪,你冲着钱去,却往往赚不到钱。

这个世界也很公平,你选择了赚小钱,却往往赚不到钱。

所以想要成点事,就要有更大的目标和想象力,专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创造财富。赚钱,只是一个顺带的结果而已。

PS:出于对保密条款的尊重和咨询工作的特殊性,为保护当事人利益,文中客户均为化名,另有涉及到客户隐私和咨询技术不能对外公布。

文:职业规划师Vin  (生涯咨询师,中高管教练,专注分享职业咨询案例,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更多职业规划真实客户案例,请移步微信公众号:职业规划师Vin)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