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人打出满分的,你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你的错

我一直认为,和一部电影的相遇,也是讲究缘分的。

《心灵捕手》这部经典,虽然早闻其名,却一直到最近的某个契机,才让我得以有缘和它相遇。

一个午后,一杯清茶,欣赏一段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


寻衅滋事的天才VS心理学教授

《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这部电影上映于1997年,彼时的马特·达蒙27岁,饰演一个21岁的年轻人威尔(Will)。

故事的开始,穷小子威尔在麻省理工大学担任清洁工的工作。

数学教授蓝波在教室外的黑板上连着公布了两道困难的数学题,众多聪明才子的学府中却无人能解。这样世界顶级的数学难题,却被威尔轻松答出。

是的,威尔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教授蓝波真心的热爱着数学,所以对出身穷困的威尔珍重惜才。但这个年轻人却和教授平日接触的年轻人大相径庭,他对蓝波抛出的橄榄枝不屑一顾。

威尔出生在波士顿南部,从小就是个孤儿,辗转于各个寄养家庭,长大后变成一个问题少年,打架滋事是家常便饭。这样的他,对世界充满了愤怒和恐惧,这样抗拒的态度无法令他真正的学会和世界打交道。

为了更好的帮助威尔,蓝波请了很多心理学专家为威尔做辅导,但是威尔十分抗拒,专家们都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之下,蓝波求助于他大学的好友,心理学教授尚恩,希望尚恩可以帮助打开威尔的心房。

英文片名《Good Will Hunting》是个双关语,Will同时有“心灵”和“威尔”的意思,所以片名可以理解为“美好心灵的捕手”,也可以理解为“寻找美好的威尔”。这样巧妙的设计不禁令人感叹编剧的巧思。

当威尔和尚恩相遇,故事由此展开。



如果不曾体会被爱,也就无法感受爱

威尔这个角色的设定,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

就如少林扫地僧一般的隐士高人设定,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却甘愿默默无闻的做清洁工,甘愿和一帮哥儿们流连酒吧,把高等学府才子怼的哑口无言,甚至在法庭上还能旁征博引法律条文为自己高声辩护。

让人心生好感的同时,也带出了一丝心疼。

毕竟,他只是一个21岁的年轻人,无父无母,空有过人的天赋却做着清洁工的工作。痛苦的成长经历让他学会了以一种尖锐的姿态和世界对抗,只有这样,他才能存活下来。

天才又如何,他不曾体会爱,不曾敢去爱。

心理学教授尚恩和威尔的第一次会谈,就被这位锐气的青年人狠狠伤了一记。威尔擅长引经据典,而且他聪明,异乎寻常的聪明。

仅凭一幅画,威尔就猜出了尚恩的伤来自于一个女人:“你被这个女人抛弃了吧?”


年轻气盛的他像一只张牙舞爪的狮子,妄图撕裂每一个靠近他的人。

但这个女人,其实是尚恩癌症去世的爱妻。

正因为威尔不懂爱,他才敢肆意妄为,他才会无所畏惧,这些愤怒正是他对世界的报复,也是他高筑的心墙。

这样的心墙,也让威尔无法信任亲密,无法信任有人会真的爱自己。

当情义渐浓的女友邀请他一起去加州时,威尔害怕了,虽然渴望着被爱,却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恐惧之下,他对女友说出了痛心的那句:“我不爱你”

精神分析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反向形成”。最早由安娜·弗洛伊德,也就是精神分析鼻祖佛洛依德的女儿,经过新的思考所提出。

所谓“反向形成”,指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防御机制,表现是“我们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截然相反”。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明明喜欢一个人,希望靠近ta,希望ta靠近我,我却采用攻击的方式对待ta。

比如一个男生明明喜欢一个女孩,会故意捉弄她甚至漠视她;比如一个女人明明渴望男人的爱,却会歇斯底里的冲他怒吼:你就是不爱我。

弗洛伊德说,被禁忌的东西也是被需要的。我们惧怕的,正是我们希望的。

你所有的遭遇,都不是你的错

所幸,尚恩是一个高超的心理咨询师,他并没有被威尔的怒吼和攻击吓退,恰恰相反,他看出了这头幼狮虚张声势背后的伤痕累累。

尚恩和威尔的第二次见面,贡献了电影中最为闪耀的台词片段: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没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这样一番饱经世事的沧桑真挚之语,仿佛一枚犀利的子弹,直接打中年轻人脆弱的心房。

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

威尔在智商上诚然是一位天才,他的光芒足以让麻省理工教授容忍退让,但他同时也只是一个历经苦难的孩子,用他心甘情愿的埋没天赋换取和好友们陪伴左右的安稳。

他的酒鬼养父,喝醉回家便会拿他当出气筒,甚至连暴力的工具都会让这个可怜的孩子自己挑选:皮带和扳手,你今天选一个。

相信小威尔一定在心中无数次的问自己,正如每个人在遭遇生活的不幸坎坷时会问的那一句:是不是因为我的错,才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是不是我的存在,就是个错误?

尚恩看出了威尔的自责和愧疚,他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宽容又温和的告诉威尔:

这不是你的错。

在威尔的否认中,尚恩一连说了十遍“这不是你的错”。这也是对我来说全片最大的泪点之处,两位演员表现出来的情感细腻而动人。

这样温暖又坚定的包容,终于让那个躲在角落哭泣的孩子被看见,威尔得以卸下心房,抱着尚恩,泣不成声。

原生家庭的伤,要怎样来愈合?

电影有个温暖的结尾,威尔敢于正视自己的天赋,拥抱未知的未来,他留给了尚恩感谢信,开着好友们东拼西凑出来的爱车,去追回自己一生的爱。

但现实并不是电影,大部分人都没有威尔惊才绝艳的天赋,没有得遇智者指点的机缘,但却有伤痕累累的伤,和躲在心墙内恐惧被抛弃的内在小孩

心理学中有一个有名的依恋理论,将成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风格大概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阻抗型依恋、恐惧型依恋。

电影中的威尔就属于恐惧型依恋。这种依恋风格的人往往表现出矛盾心理,他们倾向于回避自己的感觉,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他们会出现难以预料或突然的情绪波动,以及害怕被恋人伤害。这些个体会被伴侣吸引,但又害怕接近伴侣。所以,该依恋风格个体很难与他人建立并保持有意义的、健康的亲密关系。

这些伤大多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也就是小时候的成长环境。

网上曾经有一句话引起了千万人的共鸣: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幸运的人不多,不幸的才是大多数。许多人都像威尔一样,在面对爱人的时候恐惧靠近,用攻击的方式推开对方,用回避的态度来证明自己的“不配”。

如何才能让自己摆脱这种“死循环”,重新让爱在亲密关系中流动呢?

1. 和原生家庭和解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无法摆脱家丑,那就欣然接受吧。

接纳的这一步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愤怒,好在我们的时代有了许多新的实践和研究来指导我们。美国家庭治疗师罗纳德·理查森在他的著作《超越原生家庭》中详细论述了如何改变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其中包含7个步骤,分别是:理清家庭成员关系、重新联系家庭成员、创建一段家庭历史纪事、发现家庭内部运行模式、探亲与家访、完成自我分化、重做一遍。

每个人的节奏也许不尽相同,有些步骤甚至会反复进行,但无论如何,走出第一步就意味着离新生更近了一步。

2.接纳真实的自我,重新和他人产生连接

亨利·克劳德的《他人的力量》一书中提到“四个层次的人际关系”:

·第一层次“孤立状态”;

·第二层次“坏的连接关系”;

·第三层次“虚假的良好连接”;

·第四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

只有接纳了真实的自己,才可能建立真正的连接关系,在这样滋养的关系中,会让你成为更为完整的自我。这样的关系,可以是友情、亲情、爱情中的任何一种,你们可以毫无保留的身在其中,互相理解,互相扶持,互相分享生命的喜悦与悲伤。

就像电影结尾中的威尔那样,接受了自己的天赋和出身,勇敢的追求心中所爱,哪怕他仍然害怕抛弃。

祝愿我们都能像威尔那样,勇敢活出真实的自我

作者:徐徐Tessa
公号:萤之光心理
人本心理咨询师
尝试自我表达的路上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