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首份风险报告显示:B端心理服务是企业发展刚需

文:喜猫
来源:心榜(ID:psytop)
原文标题:2022年首份风险报告显示员工心理危机成社会焦点:B端心理服务是企业发展刚需

 01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日前,国际SOS集团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风险展望》报告,报告显示: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点。

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生活,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如生产力下降、频繁出现工作问题造成重大的损失等。

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员工心理问题太过普遍,则容易对整个社会的生产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而这,却常常被我们忽视。

本次的报告,是由国际SOS集团对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企业风险管理人员进行了调研,并结合企业员工韧性委员会(Workforce Resilience Council)与国际SOS的全球风险数据进行分析。

调研发现,全球受访企业机构普遍面临员工身心健康方面的双重挑战,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2022年,心理健康问题将成为降低员工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这一次,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之所以引起大范围的关注,与新冠疫情的肆虐离不开。

新冠疫情不仅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心理健康危机。

报告显示:

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与新冠疫情、自然灾害、交通出行问题、安全威胁与社会动荡并列成为2022年显著影响员工生产力的五大因素。

心理健康挑战,也将成为2022年影响员工生产力的主因之一,导致员工缺勤现象和业务运营中断问题不断增加。

这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所以,从报告中也能看到:

全球各类企业机构正考虑提升对员工健康的投入,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


超过半数的企业倾向于同时增加用于提升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投入。

国际SOS全球医疗总监Neil Nerwich就表示:

很多专家认为,2022年将是全球“离职大年”,各行各业必须为保持员工稳定及人才竞争采取积极行动,为员工提供必要支持与福利。其中,对员工心理和身体健康的投入,将成为人才留任的关键之一。这也将有助于避免生产力下降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员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的企业,同样如此。

  02  


去年,智联招聘便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有超三成职场人表示自己的工作是在“沉闷压抑”中度日。

其中,仅有10.8%的受访者表示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心理健康咨询”。

同样是去年,7月28日,保柏环球(Bupa Global)发布的《2021年高净值人群身心健康调研报告》中显示国内的高净值人群普遍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53%高净值人士表示他们曾向家人和朋友寻求过支持,其中17%的人向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寻求帮助;

使用线上咨询的人数增加了17%,直接向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进行咨询的比例增加了8%。

网络社交平台脉脉发布的《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2021》则显示:

71.5%的受访者认为,工作是导致焦虑的主要来源。

而在人才测评机构倍智发布的《2021年职场心理健康数据洞察报告》中,则显示,自2020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

40%的职场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13.84%的人存在敌对情绪;

24.98%的人存在希望感不足的问题;

18.10%互联网从业人员有恐怖情绪;

高达34.74%的生活服务行业从业者拥有两项及以上心理健康风险。

可以看得出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职场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内卷”情况越来越严重,员工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过度焦虑、敌对情绪、恐惧、抑郁乃至成瘾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由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社会事件也频繁见诸报端。

同时,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与企业形象,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产生巨大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

《2021年高净值人群身心健康调研报告》中,就显示有近40%的企业高管表示,会考虑增加保障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身心健康方面的投入,同时也支持增加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讨论。

而许多大厂,如华为、腾讯、百度等企业,也都为员工开展了EAP(企业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及相关服务。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服务于企业端的心理机构受到关注。

  03  


去年六月,两家心理公司,LifeStance Health和Talkspace,先后上市。

而它们,都是以B端市场作为重要业务布局方向的企业

LifeStance Health成立于2017年,主要业务模式为面向健康保险公司出售心理健康服务,以线下心理诊所为载体,提供线上融合线下、精神科医师结合心理咨询师的整合服务。

Talkspace成立于2012年,以低客单的文本治疗、视频等产品模式切入心理咨询服务,允许以用户不限量短信的方式和咨询师联系。

前期主要面向C端用户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后期逐步扩展到B端面向企业雇主提供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并逐渐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

它们的上市,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心理健康B端市场这一新赛道。

除此之外,国外一些新晋的独角兽公司,也是以面向企业雇主提供心理服务为主要业务。

如喜猫之前报道过的Spring Health, 主要面向雇主雇员,提供心理健康福利服务,包括在线治疗、咨询、辅导和自我指导练习。

其服务,主要作为员工援助计划 (EAP) 的补充,甚至成为它们的完全替代品进行营销。

在去年获投1.9亿美元融资后,该公司也成为心理赛道上新的独角兽公司,而其创始人 April Koh,也成为独角兽公司的最年轻女性创始人,年仅29岁。

相比之下,我国心理健康B端市场的开发仍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并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企业员工服务的心理公司出现。

但一些原本面向C端(个人)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布局B端,比如:

原本做抑郁症患者社群运营的抑郁研究所,在去年就推出了针对企业心理健康服务的业务,用“人工智能+危机心理团队”的模式,对企业员工中处于自杀边缘的抑郁者进行干预。

壹心理等企业,也开始面向B端提供数字化心理服务、心理风险筛查SaaS系统等产品。

虽然这一趋势还处在刚发展的阶段,但从本次《2022年度全球风险展望》发布的内容,不难看出:面向B端的心理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需要,中国也概莫能外。

尤其是,作为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和高压的职场环境,将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员工心理服务需求。

而如上文所述,国内的许多企业高管已经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许多大厂都已经开始引进相关的服务了。

未来,面向B端的心理服务机构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

对广大的心理工作者,尤其是面向个人执业的工作者来说,也必须面对越来越多的人转向通过公司寻求心理帮助的局面。

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作者简介:喜猫,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