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过了三分之一了,为什么完成的目标那么少?

文:京师心理|青见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每次我们兴致勃勃制定目标之后,总是充满了完成目标的决心和动力,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马上就能完成任务。可是,在定下目标以后,我们却经常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一项研究指出,我们达不到目标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以及开始实现目标的时候关注着不同的方面,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和脱节[1]。

立flag时给自己画饼,拔flag却只觉得好累


当我们着手制定目标时,关注点是回报。也就是说,我们会在制定目标的同时,想象我们达到目标后给自己的奖励,以及获得奖励以后的积极感受,从而充满动力地开始采取行动着手完成任务。


但是,口嗨画饼谁都会,却不是人人都能真的完成目标。只有当我们开始执行目标任务,才会切实感受到我们要完成目标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等等了。此时,我们的关注点就从事后的奖励变成我们自己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因此,我们不再专注于奖励,而是专注于努力本身。



当我们的关注点从奖励转变成完成任务需要付出的努力时,对这努力关注的越多,就越会感到任务难度升级,并忘记奖励的诱惑,这使得我们更可能去放弃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在开头提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旨在测量在寻求奖励(金钱奖励)时参与者实际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愿意用多大的力气挤压手柄)。在实验中,研究者为参与者提供了2种奖励选项,一种需要付出较大努力并能获得更大的回报,一种则小努力与小回报。参与者能够自由选择来调整自己的期望(是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得更多还是付出更少的努力获得更少)。


实验结果发现:金钱奖励的高低仅仅会让参与者一开始选择更诱惑的“努力-奖励”组合。而当他们开始工作时,任务表现仅取决于他们需要为任务付出努力的程度,而与奖励的金钱数无关。换言之,参与者对于奖励的关注促进了他们对目标的追求,但是当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却会因为任务太难反而懈怠,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完成才是参与者关注的事情。

奖励是快乐的,但是努力好痛苦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总有几个夜晚想要第二天早起运动以寻求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但是一旦闹钟是在1月份寒冷的早晨响起,奖励就不足激励自己起床和下床运动了。


前文研究的作者,伦敦皇后玛丽大学的研究员Agata Ludwiczak解释到:“我们的研究发现,想要获得的奖励与人们实际付出的努力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当我们决定要付出什么努力时,我们会受到期望获得的回报的激励。但是,当我们实际上要按照我们所说的去做的时候,我们只会专注于我们必须付出的实际努力水平,而不是我们希望获得的回报。”


脑神经的研究也可以帮我们理解这一现象。大脑是由奖赏驱动的器官,神经递质,尤其是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产生动力和欲望去实现目标。然而,我们大脑的奖励价值与我们现实行为“完成动作”之间仍然存在脱节[2],无论我们是否正在思考,大脑的活动总是无意识的发生,让我们不可避免很难完成全部目标。


当我们面对现实时,我们会因为意识到需要付出太多努力而放弃目标。

那制定目标时,我是不是漏了什么?


因此,总结下来,立flag失败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奖励上。其实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在于,在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可能没有现实地思考实现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能够更好地设计,想想是否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需要花多大的精力等等,这样才能有策略地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忘记奖励的问题。 


当我们感受到实际需要付出的努力时,或多或少会对我们立完目标的热情产生打击。因此,在flag开始之际,我们需要尽可能切合实际地认识我们所设置的目标,然后立刻开始对目标追求。一旦开始,就必须重新专注于回报并持续保持努力。至少,这样想可以激励我们尽力去完成我,给自己一个机会,完成今年的FLAG不是梦~

参考文献
[1]Ludwiczak, A., Osman, M., & Jahanshahi, M. (2020). Re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ort and Reward: Choice-Execution Model of Effort-Based Decision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112474.
[2]Croxson, P. L., Walton, M. E., O’Reilly, J. X., Behrens, T. E., & Rushworth, M. F. (2009). Effort-based cost–benefit valuation and the human brai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9(14), 4531-4541.

作者简介:京师心理|青见。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