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块都不舍得送我,真是小气”:你朋友圈里,也有高度自恋者吗?

文:壹心理主笔团 | 皮皮酱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2000块都不舍得送我,真是小气”:你朋友圈里,也有高度自恋者吗?

今天,壹心理想聊聊【让人讨厌的自信者】 


这段日子,在家闷得慌,老妹和我疯狂吐槽。 


几天前,她在微信上让朋友还钱。


 一开始,朋友总是推三阻四,经常隔了三四个小时才回复。 


老妹不想无休止地等,厚着脸皮,执意让她还。 


结果,欠钱的人先发怒了:


“不就是 2000 块钱吗?少了这 2000 你会死啊?”   
“没钱就不要学人家充好人”  
“早知道你是这种人,当初就不应该跟你借”。


老妹超级委屈:“我好心借钱给你,怎么倒成了我的错?”。


“如果当初我没有充好人借钱给她,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不会破裂”。 


甚至会觉得,“是我搞砸了”、“如果听他的,事情不会那么糟”、“我还不够好”。 


如果你也遭遇类似的情况,小心,你掉进了一个“高度自恋者”的圈套。 


这种人不管什么公理,还自认为“无论如何,我都是对的”。


非常热衷于“归罪”。 


只要逆他意,他就自带显微镜功能,不断强调:“都是你的错”。 


归罪对象,从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长期在这些人的打压和贬低之下,无论你内心有多强大,都会产生自我怀疑。 


但任何一个坏结果,例如项目黄了、工作没做好,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所以,这不是你的错。 


这些让人讨厌的自信者根本不是自信,而是高度自恋。 


高度自恋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伤害到身边的人。 


他们总将自己的所作所为,赋予一个特别“高大上”的理由。 


最典型的莫过于,“我是为你好”、“你达不到我的标准,没有我,你一定会失败”…… 


杨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他带儿子杨雨辰,参加了综艺《一起出发吧》(原《爸爸去哪儿6》)。 


刚下车,他就发现,杨雨辰走路有点内八。 


为了“纠正”孩子,他前一秒冷嘲热讽:“走路不会走吗?”下一秒怒吼:“脚尖冲前!” 


知道爸爸生气的杨雨辰,明显更加紧张了,他不知道怎么做才叫“正确”。 


而杨烁一看孩子没符合自己的要求,一声下令:“走回去!” 


这还没完。 


选房子的时候,杨雨辰选了 5 号房,这是他的幸运数字。 


可让人没想到, 5 号房最远。 


杨烁得知后,不安慰也就罢了,还不断冷嘲热讽:“ 5 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太棒了”。 


一边走一边问孩子:


“风景这么美,值得吗?”“值得”。“那你下次跑得更远点更值得”。 
“下次你选几号?”“ 1 号”。“下次 1 号最远”。


总之,就是要不断告诉你:“你看,这就是没听我的下场”、“这糟糕的后果是你造成的”。 


一个成年人听着都太难受了,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让人心疼。 


后来,杨烁打水给儿子洗脚,一边洗一边抱怨:“你连句谢谢都不说。”


节目组采访时,杨烁说:“希望他通过我对他的付出,能知道感恩”。 


重点是,要对我感恩,至于你如何,再说。 


高度自恋者,他们的生活中心和标准,是“我自己”。 


你和他们不可能平等,因为他们一定觉得“我高人一等”。 


论你怎么做,他们都不会满意。 尤其是,当你指出他们的错误,他勃然大怒,反向攻击:“是你说错了”“是你误解了”。 


最后,连自己都“骗”了。 


其实,在他们虚张声势的表面下,藏着一个破碎的自我。 

自恋不是错。 


2012 年,《社会心理与性格科学》上,一项研究发现,自恋对年轻人更有益。 


而前提是,你的自恋是健康的。 


哈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专家克雷格·马儿金,在《反思自恋》中写到: 


健康自恋是指,专注自我的同时,也能对别人关怀体贴。 


它的关键性标志是:两个“不”。 


“我有远大的梦想,但不会以我的感情关系为代价”。

“当别人说我自以为是,我可以控制自己”(我可以对过度自恋说不)。


健康自恋得分越高,你越容易给予或获得情感的支持,并且享受亲密关系。 


你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都比一般人要高。 


相反,高度自恋者的自恋比例,失调了。 


过分的自我关注,让他们太渴望外部的认可,来维持自信。 


只有这样,他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对于高度自恋者来说,那是一种获得“完整自我”的美好体验。 


把自我挂靠在外部认可上,非常容易失衡。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过,自我破碎的人,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婴儿阶段,他称之为“巨婴”。


婴儿需要父母以他为中心,按照他的想法来运转。 


否则,他会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对外在的世界存在敌意。 


而一个拥有完整自我的人,可以脱离父母,保持心理独立。 


即使产生挫败感,也可以冷静客观对待,知道事情的问题和责任在哪里。


这就是“归因”和“归罪”最大的区别。 


这时候,那些自我没建立起来的高度自恋者,极需维护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恋,怎么办呢? 


那就将过错、责任都推在别人头上。 


勉强拼凑一个“虚假自我”,让自己不那么难受。 


实际上,他们的本性,是那么地空虚。仿佛在这人世间,“我没有一丝存在感”。 


所以,他们是那么地渴望权力,渴望建造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空间,获得更多赞赏。 


这些东西,可以让自己从失控的状态里,掌握主动权。 


才能支撑那个早已破碎的自己。


不可否认,高度自恋者是“恶毒”的。但同时,伴随他们的,是无尽的孤独。 


因为,他们从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他们无法承受,也无法容忍,那个怯懦的,不那么优秀的我。 


所以,他们宁愿活在一个“以我为准”的假象里。 


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我”可以掌控的一切。 


安全感十足。 


李阳,“疯狂英语”创始人。他的名字,在 90 年代的中国,无人不知。 


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曾经被人仰慕的成功人士面试不折不扣的“恶魔”。


在他眼里,结婚不是因为对妻子的爱,而是为了中美教育做实验。 


家庭是他的实验室,孩子是他的实验品。


“那是一个生命啊”   
“生命也是一个实验品啊,小白鼠不是拿来实验的吗?”

当年,在他创办“疯狂英语”的校园里,教学方式的制定、食堂吃什么菜、道边栽什么树,他都要一一过问。 


而且,学校里到处贴着“李阳,李阳,我爱你”、“李阳也爱你们”的标语。 


无数的崇拜者,让他觉得“我是教父,需要我传递正能量,我是有使命的”。 


这种自我崇拜,一度达到极致。 


某次演讲,他公然叫嚣:


“我从来不把记者当记者,我把他们当做我下一个需要拯救的对象”。


然而,自从他被曝家暴自己的妻子,人气一度受损。 


你以为他会反省? 


并没有。 


他的强盗逻辑是:

“人都是不完美的,负面新闻怎么了?至少说明我是真实的”。


现实恰恰相反,他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害怕失败。 


他无法面对“我错了”“我不够好”的体验。 


对他来说,这种感觉充斥着他的童年生活,一旦触碰就会产生巨大的羞耻感。 


他自我保护的唯一途径,是将自己包裹成“神”一般的存在。 


这是他和内在的自我,对抗痛苦的方式。 


或许,真实对他说,就意味着人生的全盘崩塌。


无论是将自己的行为理想化,还是贬低他人,都是高度自恋者最常用的防御机制。 


他们需要通过这两种手段,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感和存在感。 


他们很难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一旦需求没被满足,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报复,发起攻击。 


从李阳被妻子拉下神坛那一刻开始,他就想尽各种办法去攻击。 


2014 年,朝阳法院召开他们的财产分割会之前,李阳给每个记者,发了一篇文章——《一个美国变态女人在中国的梦想》。 


妻子说李阳侮辱她,李阳却“调侃”记者:“你们看吧,这个神经病又来了”。 


李阳每天会给妻子发很多条信息,用各种话来辱骂她,不堪入目。 


你甚至会怀疑:“他是疯了吗?”。 


在高度自恋者看来,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对“我”的敌意。 


可往往身处黑暗的人,是他们自己。 


将自己内心的敌意和恶意,投射在外部世界,再次固化了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所以,一旦你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千万不要试图讲道理。 


他们有一套自洽的逻辑,就像你听李阳解释的时候,匪夷所思。 


最好的办法是:尽早远离他们,离得越远越好。 


如果不能,那就当你被贬低、被处处指责的时候,多思考一下,提高警惕,不被牵着鼻子走。 


我们的传统观念常常要求服从,臣子听君主的,妻子听丈夫的,孩子听家长的。然而服从并不利于形成完整的自我。 


所幸的是,成年后的我们,依然有机会,修复自己的人生。 


完整的自我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看完日剧《我到点下班》,你会更有感触。 


作为一名社畜,东山结衣并没有太大的理想。 


她只希望每天可以准时下班,去她最喜欢的“上海饭店”。


每天下午 6 点 10 分前,那里的啤酒,都是半价优惠。 


她喜欢去喝上一杯,大口吃小笼包。 


很多同事和领导,都不认可她的工作方式。 


新来的部长上岗第一天,看到这位准时下班的员工,开始苦口劝说:


“你再拼一拼吧,大家都还在工作呢,你只做自己的工作吗?” 
“只拿工资就满足了吗?你对身边的人不感兴趣?”


同事山谷,要求“比规定时间提早 30 分钟上班是常识”。 


她对新人说:“我是为你好才说这些的”,强行给他们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不过,这句话在东山结衣的身上,并不奏效。 


刚毕业的时候,她也曾过着拼命加班的生活。每个月加班超过 100 小时。 


超负荷工作半年后,因为过度疲劳,上班的时候失足。 


整个人从楼梯上滚下来,昏迷不醒,一度病危。 


或许,走过一趟鬼门关,让她清醒知道,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管别人怎么想,我都不要勉强自己了。  
自己开心最重要,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


所以,无论别人怎么以“为你好”的借口劝说,还是对她冷嘲热讽,她都不在乎。


“我准时下班,不代表我在混日子”;  
“我热爱生活,认真品尝食物的味道,享受私人时间,重视自己的感受”;  
“我不会因为工作,而忽视真实的生活”。


这是她完整的自我,带来的清楚认知。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坚定的信念,让她不会那么容易被自恋者带节奏,也不会因为他们的闲言碎语而难过。 


尽管看起来很难,但在你面对高度自恋者无处可逃时,重塑完整的自我,才可以走得更远。 


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多问问自己: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什么信念,可以让你不在乎一切声音?” 


“为了这个信念,你可以放弃什么东西,坚持什么东西?” 


“你所做的一切,价值在哪里?” 


当然,这都只是开始的第一步。 


我想,如果哪一天,你像东山结衣一样,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那时候,无论面对什么伤害,你都可以更勇敢。 


就像李阳的妻子,经历家暴 9 年后,她说: 


“我不害怕他,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变得很强大”。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作者简介:壹心理主笔团丨皮皮酱,日常撸猫的吃货少女,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