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弑母少年:“天生坏种”还是“习得恶行”?

01  冷血少年

双手被砍断、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头皮血肉模糊,身上二十多道伤口……

血腥的杀戮者是一个12岁的少年。惨死在刀下的,是他34岁的母亲。

2018年12月2日,这起发生在湖南益阳沅江市的少年弑母案,让听闻者震惊不已。

然而,少年弑母后的种种冷酷的行为表现,更让人心惊肉跳。

弑母后,他用母亲的手机向老师请假,“吴某康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

他将二楼卧室门反锁,把钥匙收起来,把沾了血迹的衣服换下,把作案的菜刀扔到房屋后的鱼塘中。第二天外公来敲门,他神情镇定对外公说:“我妈去外面了,没在家。”

警察没来前,他镇定地对别人说,“母亲不是我杀的,她是自杀。”警察来了后问询他,他才承认是自己杀了母亲。

12月5日,警察带他回案发现场了解情况,他居然还在楼下笑,脸上没有一点害怕的表情。

在弑母之前,这个孩子有各种不良行为。逃学、抽烟、偷钱、撒谎……经常给母亲要钱,还动手打母亲。对外婆很冷漠,一次嫌外公给的钱少,还打了外公几下。

村民说,“这孩子习惯不好,喜欢偷别人钱物。他平时不怎么爱和别人交流,比较沉默。”

这些,都指向一点——反社会人格。

02  反社会人格发展连续体

一提起反社会人格,我们马上想到冷酷无情、撒谎成性、不知悔改。这个少年的行为,完全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但是,对于未满18岁的人,是不能诊断人格障碍的。

如果追溯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成长史,会发现一个警示标志:品行障碍

根据DSM-5,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或违反与年龄匹配的主要社会规范或规则的反复的、持续的行为模式,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为下列任意类别的15项标准中的至少3项,且在过去6个月内存在下列标准中的至少1项:

攻击他人和动物

(1)经常欺负、威胁或恐吓他人;

(2)经常挑起打架;

(3)曾对他人使用可能引起严重身体伤害的武器(比如: 球棒、砖头、破瓶子、刀或者枪);

(4)曾残忍地伤害他人;

(5)曾残忍地伤害动物;

(6)曾当着受害者的面夺取(比如:抢劫、抢包、敲诈、持械抢劫);

(7)曾强迫他人发生性行为;

破坏财物


(8)曾故意纵火企图造成严重的损失;

(9)曾蓄意破坏他人财产(不包括纵火);

欺诈或盗窃


(10)曾破门闯入他人的房屋、建筑物或汽车;

(11)经常说谎以获得物品或好处或规避责任(即“哄骗”他人);

(12)曾盗窃值钱的物品,但没有当着受害者的面(比如:进店行窃,但没有破门而入;伪造);

严重的违反规则


(13)尽管父母禁止,仍经常夜不归宿,在13岁之前开始;

(14)生活在父母或父母代理人家里时,曾至少2次离开家在外过夜,或曾1次长时间不回家;

(15)在13岁之前,就开始经常逃学。

尽管品行障碍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一个警示标志,但有品行障碍的人将来未必一定会变成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但在15岁之前具有品行障碍,是诊断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标准之一。

在10岁之前儿童期起病的品行障碍的青少年,还有一个先兆:对立违抗障碍

根据DSM-5,对立违抗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种愤怒/易激惹的心境,争辩/对抗的行为,或报复的模式,持续至少6个月,以下列任意类别中至少4项症状为证据,并表现在与至少1个非同胞个体的互动中。

愤怒的/易激惹的心境


(1)经常发脾气;

(2)经常是敏感的或易被惹恼的;

(3)经常是愤怒和怨恨的;

争辩/对抗的行为


(4)经常与权威人士辩论,或儿童和青少年与成人争辩;

(5)经常主动地对抗或拒绝遵守权威人士或规则的要求;

(6)经常故意惹恼他人;

(7)自己有错误或不当行为却经常指责他人;

报复


(8)在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2次是怀恨的或报复性的

我们可以把反社会人格的发展看成一个连续体:5-10岁的儿童具有对立违抗障碍;到10-18岁时,慢慢成为品行障碍;到18岁之后,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03  如何拯救“小恶魔”

这个少年的凶残,让我想起发生在2013年12月的重庆“电梯小魔女摔婴“事件。


12岁的小女孩,在电梯里暴打一岁半的原原,然后把他从25楼扔了下去。

之后,小魔女还若无其事地对原原的奶奶说,“阿姨你别着急”,还撒谎说原原被一个男孩抱走了。对别人的询问,小魔女很淡定地说,原原自己摔下楼的。

两个孩子的行为,都一样地冷血残忍。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如此残忍?他们是天生坏种,还是被养育成小恶魔的?

“品行障碍既受到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儿童的生物学父母或养父母,或兄弟姐妹有品行障碍时,个体患该障碍的风险因素也会增加“,DSM-5认为。

在《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中,南希在谈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时认为,“反社会人格者的高情感、掠夺性攻击的生物学基础可能并非直接源于遗传,更可能受早年经历和基因表达的交互作用所‘锚定’”。

追溯反社会型人格者的成长史,他们的童年常常充斥着不安和混乱。教条式的严厉管教夹杂着过分的纵容和忽视,形成了令人迷惑不堪的生长经历。有些孩子是在暴力和虐待的家庭长大,有些孩子的童年可能不乏物质的满足,但多有情感的剥夺。他们很少有情感流露,缺乏用语言表达内在体验的动机,也缺乏通过对话理解他人的心理能力。

我们从12岁弑母男孩的成长经历中也看到这一点。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直到近两年母亲才开始带他。据外公说,孩子爷爷很宠他,之前他偷了爷爷1000多元,“他爷爷也不批评他,昨天警察带他回事发现场了解情况,他爷爷还摸了摸他的脸。”

对这样的小恶魔该怎么办呢?

我们发现,我国目前的教育和精神卫生体制和机制,尚不能提前把这部分孩子筛查出来,并尽早为他们提供治疗和帮助。一旦他们犯下恶行,也因为年龄太小无法追究刑事责任。基本上,他们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我上网查了一下,没有找到电梯小魔女接受心理治疗的报道。可能,正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她被父母领回家之后,最终“不了了之”。而正是父母创造的不正常成长环境,才导致她的扭曲的人格。


对于这个弑母少年,媒体也报道说,“因为吴某康才12岁,年龄够不上负刑事责任,所以,如今就连外公外婆都有些害怕自己的外孙,‘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这样的孩子如何才能得到拯救?


如果司法部门没有强制他们接受心理治疗,那么父母或老师也许可以做点什么。比如,如果发现孩子有对立违抗或品行障碍的行为,应高度关注并充分警惕,并尽早向专业人士求助。


但愿来自于外在干预的力量,能阻止这些“病孩子”成长为“小恶魔”。

给父母的贴士:

好斗或破坏性的儿童和青少年,对于父母可能是特别的挑战。对于许多年幼的(2-4岁)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有顽固或违抗的行为是正常的,它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保持镇静,表扬好的行为,寻求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如果有严重的、持续的,或破坏家庭或学校生活的不良行为,应该寻求那些与儿童和青少年打交道的精神卫生专业工作者的帮助。任何伤害或危及他人,如其他儿童、动物的行为,需要紧急治疗

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年龄稍长的儿童和青少年需要了解,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他们的行动和选择的结果。选择智慧的干预并决定强化哪些规则是有帮助的(如安全的规则)。坚定地执行已经声明的结果。

父母可能从学习那些管理儿童不良行为的新技术中获益,父母可以鼓励和示范健康行为,并反对问题行为。

——摘自《理解DSM-5精神障碍》



作者简介:代桂云,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实践者与分享者。心理咨询师、私人心理顾问、蓝橡树心理援助中心创始人,擅长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为来访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个人公众号:云心理  yunxinli-aiziji。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