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夏令营事件”:孩子,你无需盲从权威

作为8岁女孩的妈妈,看到这则新闻


忍不住心痛“12岁女孩夏令营事件”:

事件发生在北京,一家连锁机构夏令营的教练猥亵学员的事情。


一对12岁的双胞胎姐妹,是营里年龄最大的孩子。先是姐姐凌晨3点被男助教带出去“谈心”两个小时,谈的内容非常成人化,女孩表示“听不懂”;


第二天,妹妹被男助教带到监控死角,按肩强吻;离营时,男助教又要求孩子们留下家庭地址,打开手机定位;营地活动结束后,还联系两姐妹,以过生日为名,要带她们吃饭,送礼物。孩子的父母已经报案,涉事助教被刑拘。

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夏令营资质、人员素质各方面的关注。曝光的细节是冰山一角,如果可以督促整个行业的法规和运营更加规范化,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作为家长和思维教育工作者,我也在关注事件中的另一个维度:孩子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教练做出明显“越界”,超出为人师表者的行为之后,孩子们如此“乖巧”?


一篇公众号里提到一个细节,家长责怪姐姐,教练把你带出去,为什么要跟他走。孩子说:“不是你叫我要听老师的话么?”家长听完很痛心。


对于细节的出处,我们可以再进行澄清和考证。


更重要的,是从类似频发的事件中,能否深入思考,孩子总有一天会独立面对世界的风雨,除了善意和温暖之外,也会面临恶意与歹念。

 

2017年,性侵儿童案例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女童遭遇性侵占比为90.43%、男童遭遇性占比为9.57%。熟人作案占比高,家庭成员性侵占比上升。7至14岁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标。

熟人作案,比例之高让人痛心疾首。


为什么如此轻易得手?


无论是夏令营的“教官叔叔”,还是某个知名的“补习大咖老师”,家长报着让孩子“尊重长辈,听话顺从”的理念,孩子选择了沉默隐忍。

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爸妈带着她回农村老家看望奶奶。和奶奶一起生活的,还有孩子大龄未婚的叔叔。


爸爸带小女孩去参加亲属家的聚餐,已经很晚了,小女孩困意四起,可是,爸爸意犹未尽。叔叔说,不如他带侄女回去,孩子也着急睡觉了。小女孩不想和叔叔走,爸爸厉声训斥,直至小女孩“听话”顺从。悲剧就此发生。


家长们的初心是好的, 用“听话”这个词来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别违反纪律或肆意妄为。这也是在自己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势,一代代沿袭,用“听话”这个词来要求。

语言的本质,是一种强有力的行为规范。


很多家长习惯用“听话”来指导教育孩子,在家听家长的,在学校听老师的。很多孩子在权威面前,缺乏活蹦乱跳的童真,套在壳子里,唯唯诺诺。


如何在不合理的披着“威严”的外衣的人物面前,有勇气说“”,有能力保护自己,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也许,家长们可以从改变语言体系开始,转向引导对规则的思考,可以更多讨论规则的重要性,而更深入的思辨,包括了对规则存在的再次思考,以及如何优化现有的规则。

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讨论规则呢?

向孩子们提问,如果没有规则会怎么样?


七岁的A说:“如果没有交通规则,可能会出现车祸,马路上会觉得混乱不堪”。

九岁的B说:“如果班级里没有规则,就会很吵很闹。

孩子们由此总结,遵守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规则,是为了生活轻松美好,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需要遵守规则。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规则可以改变吗?哪些规则不合理?”


C同学说到:“黑人奴隶遭到歧视,必须给白人让座这些历史规则就不合理”。

D说:“中国历史上,都得给皇帝下跪磕头,不合理。”

E说:“古代女生裹小脚,很残忍,给女性带来身心上的痛苦。”

孩子们得出结论,不尊重人性的、不合理的规则终究会被废掉。


下一个问题:现在的种种规则都是合理科学的吗?也不一定。

是不是需要检查,规则存在的意义?


规则的制定者,是不是真正制定了合理的规则?

如果犯了错误,老师用手机给孩子拍照,发到班级群里,是不是老师也需要思考,有没有更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同学?

班长有时会有很大的职权,有的甚至还教训同学,罚写500遍错字,这种不合理的规则是否需要改变?


在家里,如果家长还在用暴力来对待孩子的问题,是否也需要来自我成长,而不是盲目去揪着孩子?

每个孩子稚嫩的脸庞,闪烁的是思考的光芒。当他们敢于提问,是作为一个小小的社会公民,真正的在思辨问题。


想对孩子们说,当你在遇到所谓的“权威”,来以师长名义提出非分想法时,你可以想想这是合理的规则,还是披着“要求”的恶意;


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你有拒绝的权利;也可以向信任的人迅速求助。


想对家长们说,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让更多的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前提是,作为成人,我们先具备辨别的意识和思考的能力。

作者:Melody曾婷,积极心理&思维教练,致力于亲子教育、情感咨询和自我成长领域。帮助了几百位妈妈走出思维困境,构建更幸福的家庭,走向更蓬勃的人生。30岁赴英进修;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系硕士;CoRT(Cognitive Research Trust)系统思维训练认证讲师;两次在TEDx演讲平台发表“女性成长思维”主题演讲;微信公号“女性成长思维”。文章发布于2000+在线平台,如人民日报夜读、读者、作家导刊、家庭、中国教育研究等。一对一咨询Wechat:37035772。

排版: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