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后的悲伤,祥林嫂的伤痛仍被视为羞耻

在咨询空间待久了,我对一个人愈加熟悉起来,因为太常听到她的“名字”。


其实也不是她的名字,似乎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大家给了她一个代号。


她的代号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标签,一个意义,常常被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们提起,也常常被人们在生活中提起。


她是一个勤劳且容易满足的女人,她也会尽着自己的努力去与命运抗争,有时候她抗争的力气还挺大,但悲凉时代的命运冷若冰霜,她的抗争总是被冻结。


最终,在命运面前,她成为一个物件。


后来,这个物件也被冻结了。


在四十岁上下的光景,已满头白发,面如死尸的她,带着被诅咒的恐惧,倒在了冬日的雪夜里,终于再也不用醒来。


你早就知道了她的故事,我还是想说说。


她的第一任丈夫没了,婆婆为了给小儿子娶媳妇,为了多些礼钱,把她改嫁到深山里。


没两年,她的第二任丈夫也离世,这并没有摧毁她,毕竟她已是一位母亲。


而不久,她年幼的儿子竟被狼给叼了去,待寻到时,小宝贝的五脏六腑已被吃空。


女人失去孩子,便是失去了魂魄。


前半生未被坎坷压倒的她,从此成了一个活死人,永远地活在“我真傻”的懊恼之中。


她永远地待在了那个时空,那里重复上演着正坐在门槛上剥豆的儿子,突然不见了,待寻到时,孩子的五脏已被狼吃空了,而他的小手还紧紧捏着那只装豆的小篮子……


她反反复复讲述这个时空发生的故事,似乎想通过讲述让自己永远地留在那个时空,以便可以永远地在那里陪伴儿子。


而她的讲述,渐渐成为她的罪,她的悲哀在大家咀嚼鉴赏之后,成为渣滓,令人唾弃。


一个又一个年头过去,人们眼中的光景在年头里时过境迁,而她的罪仍被大家牢牢记着。


她经历的悲哀已被大家淡忘,她的罪,却成为一个标志。


也许此刻你已经认出她,对,她就是祥林嫂。


祥林嫂不仅仅是她的代号,也成为很多人的代号。这是令人排斥的代号。


有些来访者见到我,只想要理性分析,只希望快速的解决方案,而不想去倾诉自己的委屈和悲伤,TA们会说:“我不想成为祥林嫂,所以我不想说。”


来访者有这样的担心,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担心的背后都是有故事背景的。


也许曾经你也有过强烈的倾诉欲望,但你的家人或朋友可能会突然怼回来一句:“别说了,再说你都成祥林嫂了!”


1924年,鲁迅通过书写,让世人看见祥林嫂,也让世人看见那许许多多勤劳善良,质朴坚强的中国女性,是如何被时代的悲凉摧毁后,又成为世人眼中的笑柄的。


鲁迅是同情祥林嫂的,他看见了祥林嫂,他愿意写出她的故事,也意味着他并没有对这个世界绝望,他依然期待这个世界能少些炎凉,多些温情。


而不幸的是,将近一百年过去了,这个世界依然不愿意去共情一下祥林嫂,依然把她视为“抱怨”的标签,视为羞耻的存在。


后来,每当有来访者跟我说,过去的事,说了没有意义,我不想像祥林嫂一样,我都忍不住替祥林嫂说句话:


祥林嫂之所以反复诉说,是因为她从未被真正看见,当她还在诉说的时候,正说明她还没有放弃自

我们总是被教育不许哭,别抱怨,要坚强,要努力,要快快快,我们不被允许为悲伤停留,不被允许有脆弱的空间。这样长大的孩子,当脆弱突然在众人面前被启开时,会羞愧难当,甚至会感觉自己已不配活在这个世上了。


前阵子,武汉14岁少年被母亲当着同学老师的面扇耳光后跳楼轻生,在跳楼前的两分钟,他是怎样的心情?


想起一位来访者告诉我,中学时,TA在被老师厉声辱骂后,迎来的是同学们的嘲笑,甚至有同学因此而孤立了TA,从那时起,TA懂得了羞耻,学会了吞咽眼泪,学会了包裹脆弱。


除了承受来自母亲侮辱性的伤害,14岁少年会否担心他的伤口,从此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他被打开的羞耻,是否再也无力包裹?


当脆弱和悲伤不被允许时,别人带来的伤害,只能成为自己的羞耻。这是“坚强文化”的悲哀。


祥林嫂在祝福之夜,惨死在街头。


近一百年后,她的羞耻依然被大家视为羞耻,这比她的惨死,还令人悲伤。


差不多了,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差不多了。


祥林嫂的委屈需要被看见,如少年,如你我。

写在最后:

14岁少年跳楼的视频被广为传播,也像是为那许多被隐藏的飞翔少年少女们呐喊,心理从业者是知道的,在学校工作的老师也是知道的,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只是不让报,都成为了秘密,而秘密带来的破坏张力更是大的。有些事情需要被看见,那些用生命呐喊的委屈才有出口。

来源:高予清(ID:gaoyuqingxl)
文:高予清  (微信公众号:高予清(gaoyuqingxl);清心,本名高予清,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管理硕士,心理研修生,壹心理认证作家。)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