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是我上帝啊‖讨好难道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在餐馆里就餐,服务员动作熟练地跑过来给你端茶送水,给你看菜单点菜,如果你是一个人还能在旁边给你放一只泰迪熊,两个人用餐还会放上当季新鲜的玫瑰花在旁边,如果还有其他任何要求,随时呼叫最近的服务员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了。

从某种程度来讲,餐馆工作人员似乎必须具备一种讨好类型的人格,否则很难在这里长期工作,同样的在手机销售店、服装店导购员、地铁安检员、洗脚城按摩师、水果店奶茶店等服务业场所的人员流失率非常高,平均上班坚持到离职的持续时间为三个月不到,有的年轻人上午就职下午人就没了,这样的情况现在也似乎见怪不怪了。

消费者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服务质量』来要求服务业从业者不断付出辛劳,要用越来越贴心的服务保证消费者花钱花的开心,用的放心,在消费者这边的角度来看,希望工作人员更加尽心尽力,同时也不要太过分服务,比如说陪聊天拉家常陪上厕所之类的……

虽然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更加乐于助人取悦他人通常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顺利,并且减轻负担,但一些过度取悦他人的人在个体幸福感上面还有工作效率层面都可能有降低的风险。

从最表面的那层意思来看,一个渴望取悦他人的员工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员工,比如说他想把每件事都做好让每个人满意,上班第一个来,下班最后一个走,害怕客户不满意每次客户来都是点头哈腰低声下气,一点尊严都没有留下。

有时这种取悦他人的方式会走得过分,看起来这种员工非常愿意屈从于他人,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声誉、时间精力和自尊,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仍然让其他人不高兴,仍然会产生大量的挫败感。

这种极端乐于助人取悦他人的人,我们通常称之为讨好型人格。

如果他们犯了一个小错误,比如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瓶、不小心撞到了谁、不小心上班迟到了,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不被认可或者受到惩罚而让他卑躬屈膝,实际上讨好者需要把建设性的反馈铭记在心,看看其他人究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或许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一个致力于帮助他人获得快乐获得幸福的人是值得被尊重的,即使他们有时候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而回应他人的需求是正常社会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个部分的功能对于维持亲社会的风格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从来都不回应或者支持他人的需要,那么这也太冷漠了吧。

讨好者非常热衷于得到外界的认可和赞美,以至于他们把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放在一边,他们几乎不会说拒绝,几乎永远都是愿意免费加班的那一群人,从小就是爸爸妈妈邻居老师眼里的乖孩子,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讨好者因为缺乏内在判断系统来衡量自己行为的价值,因此就可能在外界不断寻求他人的认可

讨好者行为的根源通常是在童年时期播下的,当孩子们服从父母的安排和命令时,父母会给他们奖励一些棒棒糖和机器人玩具洋娃娃玩具,反之,如果孩子各种捣乱就可能受到严厉的暴打与教训。

这样的环境其实就是在向孩子们传达了一个扎根在潜意识的信息:我如果要不挨打有价值就要严格服从父母服从其他人的命令,让他们高兴。这种信息会伴随他们长大成人,这种类型的人通常规则感都非常好,属于典型的乖孩子,违法乱纪的事情是不太可能会做的,更不会偷窃偷鸡摸狗,也不会伤害其他人。

所以讨好者其实在大多数方面仍然是具备很多优势的,真正的缺憾在于他们可能沉迷于满足他人的需求,过度被外界所掌控,因此经常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还有终极意义在哪里,这可能会导致消极的抑郁与迷茫情绪。

他们如果想要继续保持积极的、讨人喜欢、让人高兴的特质,就要尝试更多问问自己的需求,如果是真诚地想与人建立联系,那么这种联系应该是互利共赢的,如果只能够满足某一方的利益,也请你优先自己的利益并且不需要感到任何的内疚,你必须这么做。

讨人喜欢、取悦他人的人似乎是友善的代名词,如果不会得到什么回报,一次两次还可以,做多了其他人就会认为理所当然,觉得你的友善是廉价的劳动力,因此仍然要适可而止不能没有底线地去帮助他人。

谁也不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当一个活雷锋,不求回报,把自己累死累活到底图什么呢,要是摊上了咄咄逼人的老板、不断索取的父母或朋友、不断操纵自己挖苦自己粘自己便宜的同事……难免就会让自己被掏空,辛辛苦苦一辈子只是为了他人作嫁衣裳。

我个人的话也是非常喜欢那些乖巧的孩子,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除非这种讨喜已经到了过度的阶段我才会面露难色,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可能会有这种观点:我被爱是因为我给予了爱。

如果我能够对其他人好,同样的,其他人也可能回馈一些爱意给我们,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句话,不仅仅基于他们的存在本身,而是基于他们善良与奉献的美好精神,讨好者们往往具有高度的正直精神、公平原则、共情能力与合作精神。

虽然有时候他们很难拒绝,但是他们绝非软弱,而是会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支持你,现代社会过度突出讨好者的负面缺点,比如说受人操纵、过度委曲求全、没有自我。讨好者似乎在社会上已经变得非常不讨人喜欢。

但是呢,我们身边离不开讨好者,没有讨好哪里来的亲密与合作帮助,我们唯一能改变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如果讨好者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好还是让自己发现并且做出改变,每个人都需要变得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情况,通过尊重的眼光审视自己,看到自己取悦他人的冲动,是否到达过度的程度,如果没有,那么讨好其他人并没有什么问题。

做太多讨好他人的事情会伤害自己的个人生活质量,所以这是一杆秤,自己好好衡量,我们需要让自己与家人、朋友和自己保持更加良好稳定的关系,并且尝试学会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一些无法接纳的事情仍然可以尝试不去接纳并且做出改变,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如何区分并且去启动这个过程。一旦我学会并接受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价值本身的获取就不会那么被动。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抛开他们的感受、工作、或者其他事情……我们可以确保自己并不会迎合那些会恶意操纵利用我们的人,我们可以讨好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友好的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因为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取悦每个人,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

如果忙于关注他人的需求,就可能对自己一无所知,我们也可以喜欢独处,不需要别人来恭维自己,这样就可以很开心,我们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充满活力和滋养。如果一定要获得人际关系,那么这份关系必定要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大家有共同利益和共同支持,才能维持这份真实联系。

我们有很多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论是讨好者还是非讨好者都要注意,讨好者容易变成过度奉献的受害者,非讨好者容易成为过度索取的施害者,如果我们像过度讨好的人经常压制自己忘记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底线。所以仍然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意识到怎么才能够让自己保持一个适当的度。

更加困难的是,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讨好他人不是唯一的一种方式,也可以通过证明自己的价值,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来获得认可。

我们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设定界限,其他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就要去听从,也不一定要去委曲求全让自己痛苦不堪,讨好并非一无是处,讨好是我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却不能过度使用。

如果发现自己有过度讨好的倾向一定要及时悬崖勒马,我们可以去建立我们渴望的关系,让讨好者的名声慢慢好起来,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文:ZHUQIANG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