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课程 | 未成年人犯罪父母有啥责?

文:Adolescent2017
来源: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ID:Adolescent2017)

就在前不久,继“英国偷渡案”持续发酵,新登上微博排名第二的热搜又一次刺痛人们的心弦——“#未成年人犯罪父母有啥责#”。

热搜的背景是一名10岁女孩被害,但施暴者竟然是一个只有13岁的男孩,正是这两个数字的小,才让这件事显得如此大。除此之外,由于男孩并未满14周岁,无须负刑事责任。

(来自电影《彷徨之刃》片段)

抛开13岁男孩自身的冲动和施暴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是应该负主要责任呢?其次可能是学校,接下来可能是社会……

教养涵盖的范围很广,与孩子的关系、教养方式等等。

相较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教养方式更加可控,加之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不同组合,也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01

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通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抚养子女、对待子女的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应包括两层:

(1)父母试图控制子女行为的数量与种类;

(2)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是让子女更能适应社会(Diana Baumrind,1991)。

没有正确的引导,无法适应社会的孩子,很容易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1971,1991)的观点广为人知,她认为父母对待青少年既不能太过严厉,也不能不管不问。她强调了四种与青少年社会行为的不同方面有关的教养方式。

下面这些话,听起来像不像咱爸妈的对白呢?

专制型教养(authoritarian parenting)

你按照我的方式去做,没得商量!

“父亲对我的严厉和苛刻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很多人难以想象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对自己的独生女儿这样苛刻,从小不让照镜子……”这是董卿对自己“原生家庭”的感慨。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一直有着自卑的情绪,没有安全感。

专制型教养,是一种约束惩罚型的教养方式。专制型父母对孩子有着严格的限制和控制,不允许有商量的余地。专制型教养方式的青少年很难积极主动起来,人际沟通能力也较弱

另外,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指出,相对于采用其它教养方式的家庭,仅采用专制型教养的家庭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互联网成瘾。(Chau-kiu Cheung et al,2015)

冷漠型教养(neglectful parenting)

现在已经晚上10点了,孩子在哪你知道吗?

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里,青少年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在我看来,冷漠型教养是对青少年伤害比较大的。

冷漠型教养,指父母不介入也不关心青少年的生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们却感觉到父母生活的其它方面要比他们重要得多,也可以说是父母监督的缺失。

虎父无犬子,冷漠型的教养,教出冷漠的孩子。他们自控能力差,也不能做到独立,感觉不到社会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便会以冷漠的态度报复社会……

一项研究发现,父母严厉控制和心理控制以及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较低有关(Martin Pinquart,2016)。或许那个杀害同伴女孩的13岁男孩缺乏的不是父母的监督,而是父母最基本的陪伴与关心。

权威型教养(authoritative parenting)

你知道本不应该那样的。我们来聊聊,看看下一次你处理这种情况时如何做得更好。

当这句话放在中国的家庭里,似乎很少有,但在西方文化的电影中,这是很常见的亲子对白。

权威型教养,指父母鼓励孩子独立,但也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限制。他们允许孩子与自己进行广泛而平等的交流,对待孩子的方式温和而细心。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有义务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比较独立,能够对自己负责

在这种教养环境下,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自主负责,违法犯罪行为自然不会出现在权威型教养环境下的孩子们中。

来自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都对青少年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Masayo Uji et al.,2014)

放纵型教养(indulgent parenting)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放纵型教养(indulgent parenting)的父母虽在青少年的生活当中投入较多,但却对孩子不加要求和管束,结果是孩子永远也学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电影《小偷家族》中,几乎完全没有受到父母管束的百合渐渐模仿学习哥哥祥太偷东西,走上违法的道路。放纵型家庭的青少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青少年的影响,并学着去做相同的事,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这是大家都不想看见的结果。

此外,国外一项关于教养方式研究中,青少年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得益于父母的严加管教(Martin, 2016)。那么,放纵的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就不能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吗?研究者对此有所保留。

反观四个典型的教养方式,虽然各有其独特之处,但这些教养方式都指向同一个观点,较高的犯罪率,常常与父母的不接纳、过少的要求与控制有较大相关(王钦颢, 2019)。正确选择教养方式,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家庭关系和谐,也有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

02

拓展

父母共同教养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

父母共同教养(co-parenting),又称协同教养,指在教养儿童青少年的过程中,所有负责教养的成人相互协作活动。

较早期研究发现,无论父亲采用何种教养方式,母亲一旦经常采用贬低性教养方式,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频率都会增加。另外,父亲协同教养的团结行为显著地低于母亲,冲突与贬低行为则显著地高于母亲,有些人便认为,是不是应该减少父亲的教养投入为好?

但在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父亲教养投入在父亲协同教养的团结行为会影响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及反社会行为(刘畅,2019)。即父亲的教养投入也对青少年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驳了前人对共同教养的研究。

因此,想要降低青少年行为的频率,父母尽量采用一致性、团结性的教养方式。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父母之间的一致性并不都是有益的。如果父母的一致性让青少年感受到高压,那么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反之,如果父母在出现不一致之后能够合作地解决问题,则可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刘畅等,2017)。

除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外,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育、社会的监督与约束、法律法规的修改与完善,才能避免那些令人痛心的未成年犯罪事件再度引发大家的恐慌与愤慨。

——The End——

参考文献
Bettina F. Piko, & Máté Á. Balázs. (2011).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style and adolescent smoking and drinking. Addictive Behaviors 37(3), 353-356.
Chau-kiu Cheung, Xiao Dong Yue, & Dennis Sing-wing Wong. (2015). Addictive Internet Use and Parenting Patterns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J Child Fam Stud 24, 2301–2309
Martin Pinquart. (2016). Associat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Educ Psychol Rev 28, 475–493.
Masayo Uji, Ayuko Sakamoto, Keiichiro Adachi, & Toshinori Kitamura. (2014). The Impact of Authoritative, Authoritarian, and Permissive Parenting Styles on Children’s Later Mental Health in Japan: Focusing on Parent and Child Gender. J Child Fam Stud 23, 293–302.
郭佩文. (2019).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攻击性的关系: 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1655-1656.
刘玉路,李新影. (2015).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及性别差异影响,中国公共卫生, 31(12), 1655-1657.
刘畅,伍新春,邹盛奇. (2017). 父母协同教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5-25.
刘畅. (2019). 父亲协同教养对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830-831.
张羽,李玮玮,罗玉晗,华销嫣,王耘. (2017).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33(5), 513-523.

作者简介:Adolescent2017,微信公众号: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ID:Adolescent2017),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致力于探索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揭示影响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传播与青少年心理相关的科普知识!

排版:小鲸鱼,林洁愉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