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遇见真实的自己!

有很多孩子来辅导其实不是自愿的,有时可能是抹不开父母的面子才来和心理老师求助。


很多父母会说:“孩子沉溺于网络小说/网络游戏,请您帮帮我的孩子吧。”


每当听到父母这样说,我会告诉家长:


可能你期望的改变并不是我和孩子辅导的目标。因为如果孩子单独和我的辅导,目标是我和孩子之间的事情,如果我把父母的期待和要求添加到辅导中,其效果就是让孩子会感觉这些心理老师又是爸妈请来的‘帮凶’。”


孩子会对我产生阻抗,他不会和我建立真正的关系,同时也很难敞开心扉,把自己最脆弱和不堪的一面暴露给我,他难以在心理辅导中真正受益。


曾参加一位日本精神分析的大师一丸藤太郎教授的团体督导,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故事。


他快80岁了,已经和青少年工作了大概有50多年了。有很多日本的家长来找他,说:“老师,请务必帮助孩子快点恢复过来,可以脱离游戏,赶快投入上学。”


老师会温暖而坚定的告诉家长:“如果孩子来辅导,这是我和他之间的事情,辅导后他可能脾气变得更坏,问题行为更严重哦!如果你还没做好准备,那么可能无法辅导你的孩子哦。”


很多家长刚开始很不理解,但是后来他们终于能够意识到,孩子一些问题行为,比如厌学、沉溺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可能就是孩子处理他所遇到的挑战的一种应对方式。而父母的教养态度,亲子关系的崩塌,父母容易批评指责、在学习上的无助感等可能都是孩子的挑战。


所以,当这些情绪像一个一百斤分麻袋一样压在孩子的心口,他目前需要这些“问题行为”才可以呼吸,才可以活下来。


因为他没有力量找到其他替代行为,如果外在的压力还是那么冷漠和强势的压过来,孩子可能会以更严重的“问题行为”。比如严重的抑郁,严重的自伤行为来应对。


“你们不是不允许玩游戏么,不允许不上学么,我抑郁了啊,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此刻,这些心理问题就好像是一个保护伞一样,暂时让孩子可以呼吸。


如何才会让孩子恢复力量,勇敢的应对挑战呢?我们以一个真实案例来看看。


一位充满灵气13岁的男孩子大男(化名),因为每天需要玩2-4小时的游戏(暑假期间甚至要玩3-8小时),好像被游戏深深吸引,无法自拔,而对学习有了深度厌烦,大多数时间拒绝做作业。


大男已经辅导一段时间,我越来越怀疑,大男到底愿意不愿意真心来和我辅导,这个辅导对这个孩子有帮助吗?因为他现在还是要玩2-4个小时游戏,否则就会和妈妈发脾气。我们的辅导到底有多大用途呢?孩子会不会为了对得起妈妈的期望才来辅导?


刚开始大男是因为他妈妈邀请他和我辅导才来的,以前他也曾经和心理老师辅导过,最后孩子感觉心理老师就是妈妈的“帮凶”,辅导了几次后,大男断然拒绝辅导。后来,大男看到他的妈妈和我辅导的好像有一些效果,在妈妈的邀请和建议下才愿意和我辅导尝试一下。


正当我怀着疑虑,大男的妈妈告诉助理,大男提出一周从以前一次想增加到两次的请求。我心理更惊讶了,他来求助的问题好像没有缓解,孩子因为什么原因还想要增加辅导呢?


在接下来辅导的时间里,我好奇的地问:“大男,我们的辅导对你有什么帮助,因为什么想要一周两次呢?”


大男略带一点兴奋和幽默说:


“Eric(我的来访者都会叫我Eric),你的辅导太有效了。每次和你说完我所有的心理话,你从来没有批评我,没有否定我。你知道吗,我从来没有被这样理解过和信任过,我爸爸没有这样对我,我妈妈也没有。


和你说完那些心理话,我心理一下子好舒展,我可以静下心来了,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作业上了。


有时一次和你的辅导的效果可以维持一两个月,有时是一两个礼拜,最短也有四五天。差不多一个月,我有心情写作业了,我好像可以坐得住了。“

 

啊,我一直好像惦记着他沉溺游戏,完全没有觉察到他在学习动力和专注力上的进步。

 

孩子和我辅导时确定的目标是“玩游戏时更冷静和平静”,“面对学习和写作业更平静和专注”。


因为刚开始,我还会邀请孩子跟随我们的方向,可是,大男在辅导的时候好像内心有好多焦虑、愤怒和压抑的情绪需要和我聊。


我放下了所有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没有给孩子限定任何方向和目标,邀请他和我说他当下最想说的话,他所有的情绪:他的担心,他的焦虑,他的愤怒。


大概正是这种无条件的尊重和信赖,温暖和真实,孩子感受到了他自己的心,学会了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他变得更有力量了。

 

我的体验告诉我:孩子的内心有比我和他的思想更智慧和更有力量的存在,我和大男只需要陪伴他追随他当下的内心声音,他自然会朝向自我实现的方向走。


因为我对自己就是这样的,我不太痴迷我的思想和他人的思想,思想都是某个特定环境和条件的产物,难免僵化和有限制,难以指导瞬息万变的客观现实。


犹太有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的体验告诉我的是,思考带给我很多烦恼、冲突和矛盾,而信任体验带给我和我的来访者更多安宁、笃定、自在。


我们内心的体验,那种直觉和本初的体验,没有被污染的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它是灵动的,它会自动调整,会调动我所有有效资源去应对挑战,去实现目标。


所以,我相信的是我的体验。我对我自己是这样、对我的家人、对我的来访者都是同样的态度,我相信当他们放下恐惧,开始信赖他们的原初的体验,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将遇见内心的小宇宙,将成为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的“最适应环境的人!”


咨询师和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在升学压力这么大的客观现实下,家长无法脱离对孩子的主观情感和利害关系,做到像咨询师那样“用心若镜”,那样客观中立。


但是我还是看到,那些自信、乐观、阳光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他们的家长是温暖的、安全的、信任的、理解和尊重的。


你觉得孩子很懒,不上进,不听话,那么我们需要觉察的是,是不是我们的执念和焦虑蒙蔽了内心,让我们无法看到孩子内心更深处。或许只有走到孩子内心最深处,你才可以启发孩子的力量和希望!


如果你想要给孩子更多力量,尤其是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很难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和存在感的情况下,放下你的执念和评价,放下你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学习去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去倾听、去理解,你将收获奇迹,你也将创造奇迹!

 

最后再一次分享关于与孩子的边界的一段话:


你有你的情绪,孩子有孩子的情绪;


你有你的性格,孩子有孩子的性格;


你有你的生命轨迹,孩子有孩子的生命轨迹;


你有你的使命和命运,孩子有孩子的使命和命运;


孩子是你生的,但不是你的,孩子是由于生命对自身渴望才来到这个世界上。


你无法为孩子负全部责任,只有孩子自己才可以为他负责。


你需要的做的是学会取悦和滋养你自己,你是圆满和温暖的,那么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也好想听到你的内心声音,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很开心你的留言。

 





文:高晓墉(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督导专业委员会理事、17+年个体心理辅导实践)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