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离婚丨以缺爱为前提的婚姻,从一开始就错了

文:壹心理主笔团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阿娇离婚背后不忍戳破的隐秘:以缺爱为前提的婚姻,从一开始就错了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低自尊”。

 

前天猝不及防的新闻——阿娇离婚了。

 

5月8日,阿娇方面发声“已经签下分居协议,希望给双方一个冷静期”。

 

赖弘国也发微博回应,3月份就由阿娇主动提出,两人协议离婚。千字长文中,“你没有很爱我”;六个字尤其醒目。

 

其实,阿娇一直在亲密关系里飞蛾扑火:

 

赖弘国,是她主动拜托歌手信的妻子,帮忙介绍的,也是阿娇主动提出结婚;

前男友陈冠希,为了讨好他,拍下了那些照片;

前前男友权宁一,为了飞到韩国去看他,阿娇推掉百万演出的机会;

 

很多人心疼阿娇,是心疼她一次又一次地飞蛾扑火,却换来情路坎坷。

 

很多女孩有同样深刻的痛苦:缺爱

 

一次次用力追求亲密关系,为什么却以坎坷收场?今天我们来聊聊。

 

感情中的用力过猛

是对亲密关系的过度渴求

 

在知乎上,4.3万人关注了这么一个问题:“性格缺爱,感情中总是用力过猛怎么办?”

 

提问的是位女生:

 

“总是在开始dating的几天后就特别上头,满脑子只想每分每秒和他在一起。

 

现在和一个男生约会,我强迫自己不跟他说太多话,每次寂寞想说话就强迫自己忍着。觉得忍着很久想着现在可以说一下话了吧,一看时间离上次说话只过了两小时。”

 

这种对感情过度投入的情况,我身边也有真实的案例:

 

闺蜜在上大学的时候,追求过小邹、小杨、小赵、小秦、小张、以及两个小李和两个小王,对小周、小陈有过好感,最终以和其中一个小李谈了恋爱。

 

如今她毕业5年,想起曾经的自己,觉得无比羞耻:

 

为什么我会一个接一个地“爱上”这么多男人?

我为什么要向他们表白?

我为什么会恋爱成瘾?

 

这两个妹子,在亲密关系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对亲密关系如此渴求?


因为缺爱,所以渴求爱

 

越缺少什么,越渴求什么。

 

因为缺爱,所以形成补偿性的防御机制,热切又匆忙地想投入一段亲密关系中,甚至不惜飞蛾扑火,以此来确认自己是被爱的。

 

阿娇1岁丧父,后来妈妈改嫁,为生计奔波,经常把阿娇寄存在不同的亲戚家。

 

阿娇曾经在《天后养成记》中透露自己漂泊的童年:

 

“我幼儿园就转了6所学校,所以就给不同的人去照顾,面对的事情环境就很多。

所以我比较慢热,还有内向,从来没有自信过。”

 

阿娇缺爱,上文那个知乎题主缺爱,我那个大学期间追求过9个男人的闺蜜也缺爱。

 

闺蜜在17岁时,妈妈病逝,姐姐患上精神疾病,爸爸脾气暴躁,家里重男轻女。

 

有一次她半夜给我发微信,问我:“你知道那种被人捧在心尖上的感觉吗?我从没有体验过。”

 

她哭了一整夜,从加班完回到租来的房子,到第二天太阳升起要去赶地铁上班。

 

她觉得整个人生没有希望,暗沉沉的,没有人爱自己。没有起床的动力,连起床上卫生间都没有动力,憋着。

 

所有缺爱的人,心里都想:“好想被爱,好想有个人可以抱抱自己。”

 


缺爱,在心理学上,可以被称作童年逆境经历

 

因为早期的生命经历如此不幸,半生都在追寻爱。

 

《奇葩说》曾经有一期很打动人的对话:

 

柏邦妮说:“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得需要多少甜才能填满。”

 

马东反驳:“你错了,心理有很多苦的,一丝甜就能填满。”

 

缺爱的人,容易感动,也容易误把感动当心动。

 

如果你问阿娇到底爱赖弘国吗?

 

我只想说,有一种人,他们爱人的初衷,不是真的爱伴侣,而是希望被爱,仅此而已

痴迷型依恋:越想抓住,越抓不住

 

这种对亲密关系过度渴求的状态,在依恋理论中,往往被称为“痴迷型依恋”

 

缺爱往往导致低自尊。一些防御机制就产生了,来充当痛苦的缓冲器:

 

要么就是回避应对,退缩,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在感情中失败的风险;

 

要么就是补偿,通过投身于一段关系来摆脱自己的自卑感。低回避、高焦虑的痴迷型依恋正是后者。

 

法国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评价这些防御机制——牺牲掉个人发展的机会,只能换取一种虚无的安全感。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可怜兮兮的缺爱的人,在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在长大之后,试图通过进入亲密关系,来弥补那种童年缺少的爱,以确认自己是被爱的。

 

克里斯多夫告诉你,这种痴迷型依恋往往适得其反:越想抓住,越抓不住。

 

一个后果是闪婚闪恋。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闪婚闪恋都不幸福,只是在讨论痴迷型依恋的时候,急于进入一段关系,往往那个极度缺爱的人会把关系视为“救命稻草”。期间只会无暇顾及亲密关系真正的价值——找到一个真正志趣相投的灵魂伴侣,而非是个满足爱饥渴的“便利贴男友”。

 

倘若追求被拒,便强化自己的低自尊;

 

倘若追求成功,又往往很快后悔,怀疑自己的判断——他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真爱?闪婚后闪离一点都不奇怪。

 

另一个后果是逆来顺受。

 

为了留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只是为了留在这段关系里,缺爱的人可以耗尽自己所有的心力,逆来顺受。

 

当初阿娇为了陈冠希拍照片的要求,虽然不喜欢也照做了。

 

生活中还有多少低自尊的女孩子,在关系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是为了留住旁边一个平平无奇的男人啊!

 

当然并不是所有痴迷型依恋的互动模式都有错。一种依恋模式是否合理,取决于当事人是否幸福,是否感觉自己痛苦。


本文提到的,是属于痴迷型依恋,同时持续地极度渴求进入一段关系,以及为了留住关系中不惜逆来顺受,很痛苦的人。

飞蛾扑火般的爱情,注定只是场幻梦

 

这一次阿娇离婚,我很支持,这是及时止“损”。

 

这个损失和赖弘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和阿娇自己有关。

 

赖弘国在离婚微博中透露,其实阿娇在2018年开完婚前party就和赖弘国提出,要不要离婚。

 

曾经如此恨嫁,如今主动离婚,不得不说,亲密关系很难成为缺爱的救赎。

 


上文提到的那个4年追求了9个异性的闺蜜,最后怎么样呢?

 

她觉得男朋友小李觉得不够爱她,以出轨小王惨淡结束了3年的感情。

 

关系就是这么势利:

 

你活得幸福,关系才会幸福;

你活得不幸,关系也会不幸;

 

曾经有一种论点广泛传播,是说“好的婚姻,能治愈原生家庭的伤”。其实,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所能起到的疗愈作用。

 

确实,一段被无条件接纳,被帮助的关系,可以同时满足“被尊重”的需要,以及“被爱”的需要,有助于提升自尊,可是,也仅限于此。

 

不是所有亲密关系都可以治疗原生家庭的伤。

 

一个快要饿死街头的人,哪还有心思管食物吃了自己有没有伤害呢?

 

一个对爱无比饥渴的人,哪还有心思、有时间去辨别对方是不是合适的人呢?

 

急于进入一段关系来逃避原生家庭的伤,逃避低自尊,只会是情路坎坷,一败涂地。

 

缺爱的人,如何实现自我重建?

 

以下是给缺爱和低自尊的人一点分享。

 

克里斯多夫曾给出几个调整自尊的建议,重要的分享在这里:

 

1、对自己诚实。诚实地谈论自己的痛苦。

2、行动。做点运动,比沉浸在情绪里要强。

3、不再“自我攻击”。不要总是说自己的作品糟糕透了。

4、接受失败。每个人都可能失败。

5、自我肯定。

6、依靠社会支持。

 

我们还可以通过友情,帮助调整自己的自尊。

 

ü 尊重的支持:朋友们知道你是个好人;

ü 情感的支持:朋友在你身边,陪伴你;

ü 工具性支持:朋友会帮你;

ü 信息的支持:这条信息对你有用。

 

以友谊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系统,会给自尊带来两种宝贵的养料被爱的感觉被帮助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有了友情之后,你不必把所有对爱的期待都寄托在亲密关系中。

 

一个好朋友,比得上千千万万个男人,懂的人都懂。


走入亲密关系之前:建设自我

 

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建设自我这一终极命题,不要妄想用婚姻来掩饰缺爱

 

如果非要用婚姻来逃避建设自己,命运也早已标好了代价:那么逆来顺受,要么在精神上依然弱小。除了提高自尊,没有捷径可走。

 

那个曾不断爱上十几个人以补偿缺爱童年的闺蜜,她在妈妈去世的第十年,和男朋友分手,在狗血的出轨中开始反思为什么人生如此不堪。

 

重塑自我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艰难到像把指甲盖从肉上撕开,像把整个人打碎了再重新拼起来。

 

缺爱了二十几年,怎么可能一天两天就改变呢?不是有句名言: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即使如此,我也依然坚信温尼科特的话:我们生命本质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只可能因为环境的失败而被隐藏,不会被真正扼杀。

 


相信一个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阿娇的这一次“出走”。

 

有项研究,持续跟踪了102位妇女。结果显示,经过7年的时间,低自尊者中有一半人的自尊都得到了提升。在我们的一生中,自尊水平不会一直不变。

 

人不会一辈子缺爱和低自尊,童年不幸,并不意味着一生都要披上缺爱的枷锁。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作者简介: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责任编辑:小鲸鱼 玉暖蓝田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