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一个爱自己的好方法 | 荐书:《当下的释放》

本文较长,从检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状态谈起,到了解爱是什么,痛苦是如何被制造且不断重复的,再到“接纳痛苦”的方法和本书的重要结构和内容。

这不是一篇通常意义上的拆书稿,全文的阅读过程基本上也是对所推荐书籍内容的一个认知、了解过程。这篇文章告诉你为什么需要读这本书,而不是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希望有缘人收获这个至宝(释放)。

想象一下你正在寒风瑟瑟的冬日里,正走在路上,这时的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是在抱怨这个“鬼天气”、感叹这个“冷”吗?或许就是匆匆赶路,什么也没想?只是着急走到家里去,走到目的地去——带着一种驱迫感匆匆赶路,也许脑子里还在想着事情,乱糟糟的。

这个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它是紧张的还是放松的?

也许,上述的问题猛然撞进你脑海,对你来说有点儿“怪”。但是,仔细想一下,我们在匆匆赶路的时候,大概都不知道自己身体的确切感受,它是不是紧张的。

其实我们可能很久没有真的在“走路”了,就像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依然划拉着手机,没有真正在“吃饭”。

1. 活在“念头”里,其实逃开了“当下”,远离了生命。

一次跑步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在“看”,没有在看,也没有在听、在走、在跑,没有在真正活。当我们活在念头里时,就逃开了“当下”,远离了生命。

在跑步时候我总是听歌,思绪就会不由自主在奔跑中伴随音乐弥散开来,一首接一首,从这里到那里,不知不觉过去了5公里、10公里。有一次,我还是这样跑着,但当我在一个转弯处注意到路边树上的一片叶子时,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这片叶子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和旁边的其他叶子“绿”得不同。从看到它开始,我才看到了它旁边的叶子,一树的叶子,顺着树枝看过去,树上结了一簇簇地浆果,而旁边参差错落的植被与这棵树搭配得如此完美,地上是松软又潮湿的深褐色土地……当我把头转向跑道的另一侧是,我才意识到自己正置身于花园的一角。

接下来的跑步过程中,我慢慢地感受着脚下的跑道和整个花园,抬起头时,我意识到我“现在”看到的那一片蓝色是只属于这一天的。依然踩着同样的跑道在跑步,但此时我的感受已经和刚才的“转圈圈”完全不一样了。

 

周围的一切一直在那里,只是我没有看到,我没有去感受它们。当我去看见它们、感受它们时,才觉察脚踩在跑道时的柔软感觉是和石头地面那么不同!周围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恰到好处,如此的完满,不多什么,也不少什么。停下来,看一棵树、一片叶子、一簇果实时,感受到一种叫“生命力”的东西。就只是看着,它们就来了,就像叶子轻声诉说着什么。

2. 从漫步静心中体验当下,安住当下就是沐浴在爱里。

最近我开始练习漫步静心。走的时候,觉知脚底的动作。把脚底划分成三个部分,走的时候,对脚底每个部分都要去觉知到。抬起来、落下去,觉知。觉知到左脚正在抬起、右脚正在落下去。觉知到自己的步伐是怎样的,是不是一开始身体很僵硬?觉知到自己的肩膀是否放松?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可以练习心的安定。心安定了,就能够有更多机会“带着觉知地生活”。

 

在漫步静心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的体悟。有时会去“看”周围的事物、去“听”周围的声音。看到迎面走来的人、从旁经过的人,观察他们的衣着、姿态,感受每个人不同的能量。看到果实、树、叶子,感叹它们这么美好。

我们不会要求一片叶子要怎么样。这片叶子,快要变黄也好,没有变黄也好,落下去在地面上也好。而那些落叶,当我真正去看的时候,它们就不只是萧瑟清冷的象征。仔细去看它们,看它们不同的样子、质地、肌理,不带任何预设的去看,去感受,就会发现,落叶也有自己生命的韵律和美感。它们是枯萎了,但它们也拥有回归大地的妥帖、踏实。

 

听周围的声音,听风的声音,听路过行人的嬉笑声、话语声,听自己头脑中的声音,听脚踩在落叶时的声音。真正去听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们头脑中的声音有时是和当下外界的声音完全没有关系的。突然闪过的可能是我们已经内化的那个内在批判者的声音、或是关于某些事物的想法。不用去批判,允许它出现,就只是去听。

 

当我们能够“如实”、“如是”地去看、去听的时候,心念就慢下来了、停下来了,我们对它们生起的反应也停止了。这样做的时候,就能够很自然地回归到生命本来的样子,感受到它的丰盛与圆满,并升起由衷的感激与喜悦。

所谓“当下”,就是用如实、如是的态度活着的那一刻。不论是对内在或是外在,当有这样的态度时,你就在当下了。这一刻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一刻你的心安静下来了,刚才的烦恼停止了,头脑千千万的飞逝而过的念头停止了,习性反应停止了。这一刻你没有要怎样,也没有不要怎么样。这一刻是如此的宁静、祥和、圆满。这一刻,你就是在爱里。

 

漫步静心带我们回到当下,回归“爱”里。

漫步静心的方法见于《当下的释放》一书详述。

3.“爱”究竟是什么?爱就在你之内,爱是你所是的。

爱是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也许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颇有些神秘主义色彩,难以言说。

我们都想要得到爱,那么努力,却还是得不到!或者今天我以为我得到了,后天我却感觉又失去了!可能这段时间老公很体贴,会觉得“他很爱我”,过段时间他不体贴了,开始天天对着电脑闷头做工作狂、游戏狂时,就会开始担心、焦虑了,觉得“被忽视了、不被看到了”,感觉不到爱,会觉得“他不爱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通常以为的那个“爱”,并不是爱。我们的眼睛向外面看、向外要,企图得到赞赏、认同,用”“交易”的方式来理解爱,所以才会不断重复着痛苦的模式。

还有一种反应,也与爱无关。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啊!就是不要带着任何期望过日子啊!爱自己嘛,别人都不可靠!”这种反应,其实只是一种逃避,或者说是防御。它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和不信任。

我们不可能不带任何期望地生活。有些对他人的期望也许是从自己的痛苦和匮乏中生出的来,如果我们不去了解、理解自己,就无法停止期望。告诉自己“扔掉期望”,只是在自己的痛苦上面再叠一个“我希望自己停止期望”的期望,这是对自己的暴力。

爱不是“我爱你,你爱她却不爱我”,不是“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为什么就是不爱我”,不是“我要为你做什么,你也要为我做什么”,不是“我爱你,就要付出、牺牲”……爱不是交易;不是牺牲、痛苦、忍耐;不是会随时间消逝的生化反应。如果有爱存在,那么牺牲就不必称为牺牲,忍耐也不再等同于压抑、痛苦。

 

爱就在你的内在,是我们每个人与身俱来却最易遗忘的天性。它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敞开、慈悲、接纳、创造力、信任……我们没办法用语言精确描述爱,就如同我们无法在文字中习得游水。爱就是一种能量,一种最高频的振动,它让我们不惧、不恼,它照亮我们每个人内心中孤寂、虚空的黑洞。它是我们每个生命的源头,连接着彼此。现在,我们需要从内在重新发现它,拿起它,使用它。


爱自己,就是从内而外地拥抱和尊重自己的一切,包括那些黑暗的特质。那是对自己身体、心智和灵魂的奇迹非常深挚的感谢之意。这种感恩之情多到充满内心而满溢出来,爱就出现了,还可以流动到周围。爱自己,不是因为“他者不可靠”“他人即地狱”,而是因为爱就在你心中。只有自己去发现它、拿起它、使用它。


正如萨古鲁这样的描述:


爱不是你所做的。爱是你所是的。你可以把某人看作让你充满爱的支撑,或者你只需要变得充满爱。毕竟,这不是别人的品质,这是你的品质。你正在通过别人作为开启这种品质的钥匙。但是你也可以不借助别人的帮助,从内在开启这种品质。

爱是我们,我们就是爱。



4. 爱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先了解自己、了解痛苦的由来

你可能会说,什么爱不爱的,什么漫步静心啊!我这么多烦恼、这么多痛苦,这么多事情,身体还不舒服,哪有心思去管这些?“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人们习惯逃避痛苦。感到痛苦时候,就会转念,告诉自己“要开心”、“看开些”。把它“压下去”,也许你可能开心几天,但过些天,当同样的情境发生时,你还是会重复这个过程。很多抑郁症患者最怕听到“看开些”这样的话。因为他们清楚,那个“痛苦”实在是压不下去了。积攒多了,就会爆发。你不面对情绪,情绪就会修理你。

 

我们没办法用大脑告诉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情绪,事实上是因为先有了什么样的念头,我们才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去觉察那些念头才是关键。“压下去”、“看开些”,只是逃避开痛苦的一种方式,日常中人们还有很多方式来逃避痛苦,包括一些看起来很不错的方式,比如工作、学习,还有更广为人知的,比如吃东西、购物、玩游戏等等……逃避的方法实在太多了。

 

逃避痛苦,痛苦不会消失。了解痛苦,才可能停止受苦。

当我们感到受伤害时,会产生很多念头。这些念头都是基于当时那个伤害做出的反应。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甚至可能已经被忘记了,但是那个伤害的印记还没有消逝,以情绪能量的方式存储在身体里。

 

下一次,当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时,就会触发这个印记,接下来就会感受到和这个印记相关联的痛苦感受,一个痛苦感受引发另一个,可能是抗拒、愤怒、委屈……一环扣一环,痛苦越累越多,成了层层障碍,但是最开始那个伤从来都没有好。

 

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痛苦,夫妻吵架的时候,总是因为同样的事情争吵。你要这样、他要那样,双方都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即使各让一步,暂时妥协了,这个冲突也没有结束,过一段时间可能同样的争吵又是卷土重来。都以为吵架的这个点、这个伤痛,是对方引起的,所以都指责对方、要求改变。

 

其实,这个伤是自己的,而且可能已经环环相扣地累积了很多层了,不是只有引发吵架的这个痛苦感受而已。但是因为我们一直念头里面,从来都没有去看它后面的感受,所以这些感受已经非常复杂,我们不了解了。

是不是有这样的时刻,生气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生气?或者,来不及感受到自己生气了,就已经生气了。

 

其实,我们不仅不了解自己的痛苦,和自己的身体也很生疏。痛苦的情绪、感受,也是能量,我们可以暂时不管它们、隔离它们,但是它们不会自己消失,而是会积压在我们的身体里。久而久之,可能引发身体上的莫名病痛,甚至疾病。这些“小问题”,去医院拍片子、吃药,通常是治不好的。因为它们是身心问题,里面纠缠着很多情绪。

5.《当下的释放》,教你用“释放”的方法了解痛苦、疏通情绪

很多书籍、课程都教导我们,要“接纳痛苦”。但是很多人做不到。

因为接纳的前提,是了解。当我们不了解自己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不了解自己的痛苦时,告诉自己“要接纳”,只是在痛苦上再叠加一个指令。与自己为敌,愈加痛苦。

 

“接纳痛苦”,意味着“与痛苦同在”。这其实就是上面说到过的“如实”、“如是”的状态,不评判、不陷入、不逃开。

 

《当下的释放》一书介绍了“释放”的方法,在“与痛苦同在”的态度下使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痛苦、接纳痛苦、疏通情绪。这个方法简单便捷,自己就可以操作,不依赖于他人的帮助。

 

释放其实不能称为一种“方法”,方法这个词,是有一种人为的设计的意味,这里使用这个词,只为便于叙述。“释放”只是如实呈现了生命的真相,因此才可以启动每个人内在的“本自具足”的机制。释放,就是“带着爱的眼光清楚地看”。当我们去看自己的痛苦,去了解它的时候,痛苦就开始停止了。

释放的具体方法见《当下的释放》详述

 

作者刘素珍,曾亲历生活重创,先后遭遇多位亲人相继离世、自己罹患绝症的绝境。她从绝境了悟,冲破痛苦的藩篱,参透人们痛苦的因由,并从此走上一条修习气功、带领学生静心的修行之路。亲历死亡的过程让她看清楚了“自己是怎样在生活”、“人们是在怎样生活”、“念头是怎样在运作”、“痛苦是怎样在不断被制造、累积”。

 

老师著书立作,由多位学生整理、勘校共同完成这本《当下的释放》,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这个自我了解、跳脱痛苦、疏通情绪的好方法。老师历经绝境,参透痛苦,不仅对于制造痛苦的心路历程了然于心;结合多年气功静心的经验,对情绪能量在身体内的路径也能穷源溯流,并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身-心路径写成了“释放词”,供读者使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心”,探究几种普遍痛苦的“心路历程”,并介绍“释放”的具体做法。第二部分是上面提到的“释放词”,读者可根据自身需要来使用。

素珍老师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制造痛苦的几大“源头”,对每一种都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就如同对痛苦做内科手术一样,但手术刀却是极朴素、平实的语言。细细读来,感人肺腑,洞若观火。

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和任何一本灵修类或心理自助类的书籍都不同。因为那些文字不是从头脑、逻辑层面去“教育”你,而是在“心”的层面流淌,你只要阅读就可以了,心会接收到。每每读到有触动的地方不知不觉潸然泪下。

《当下的释放》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实修”书籍,不仅对制造痛苦的过程有着深刻、细致的阐释,还提供具体可实践的方法来帮助人们面对痛苦,是人们了解自己、了解痛苦、自我关爱的不二之选。

喜马拉雅搜索“当下的释放”收听本书

 

文:王媄仪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