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衣服只买拼夕夕,终于在30岁前买下3套房

文 | 壹心理创作者 符函
来源 |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那些衣服只买拼夕夕,酸奶都要兑水喝的人,终于在30岁前买下3套房

前段时间,华裔演员刘玉玲的一段采访视频在网上火了。

 

刘玉玲说:“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一件事:万事都是生意。所以我工作以后很努力地存钱。我称它们为‘Fuck you’基金。你有了这笔钱,有人想要强迫你或者辞退你时,你就可以说:‘Fuck you!’”

 

这番话得到了许多网友的赞赏,大家纷纷表示:我也要开始存钱!总有一天,要向我讨厌的领导竖根手指,然后转身离去!

 

不过,根据去年蚂蚁金服的一项调查,中国年轻一代(18-34岁)的人均月储蓄是1339元。而按照调查结果,年轻人认为舒适的退休生活至少需要163万元存款——在没有中彩票的情况下,差不多需要存59年。

 

希望你领导那时候还活着。

 

不能寄希望于中彩票,也不敢想象自己家里突然冒出一座矿,许多人用了最直接的办法:省钱

 

马云刚在55岁的年纪退休——只要我足够省钱,我就能比马云早十年甚至二十年退休。

 

这是另一种定义的“人生赢家”


01

30岁就退休的人,

后来怎么样了?

舔不舔酸奶盖,曾被认为是界定是否土豪的标准。

 

但对于日本的野口志朗来说,舔酸奶盖根本不算什么。他会在果酱吃完后,把空瓶灌满水,摇一摇,就得到了一瓶饮料。

 

“掺了三次水后,基本没味道了。”他说。


△ 图源:b站视频《【瓜瓜字幕】170927 秋刀鱼东大方程式【第四期】》


在努力省钱存钱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命名为“FIRE”。他们并不是因为穷才省钱,而是为了自由。

 

FIRE,是FinancialIndependent and Retire Early的缩写,意思是“财务自由和早早退休”。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极端省钱、存钱来实现早早退休。

 

工作的时候,绞尽脑汁用尽手段来存钱——通常提倡存下收入的70%。

 

美国已经有许多践行FIRE的人。他们收入不算低,却自愿降低生活水平。

 

例如科罗纳多的里肯斯夫妇现在30多岁,为了退休,他们从大城市搬到了俄勒冈州的小镇,把宝马车卖掉,买了一辆二手本田——不过也尽量少开车多骑单车,为了省汽油;

 

一名24岁的女生践行FIRE,卖掉了自己80%的衣服,夏天只穿T恤。

 

这股风潮也刮到了中国。

 

豆瓣上有个tag叫#FIRE运动践行计划#,虽然践行者还没有美国那么多,但是也吸引了一些参与者。

 

当你在血拼、买买买的时候,FIRE人士已经卸载了各大电商APP——可能留下一个淘宝,以便于买便宜好用的东西;

 

当你周末逛吃逛吃时,FIRE人士在家自己做饭,出门只去免费的公园遛遛。

 

你可能会问:省钱难道还能省下一个亿?退休以后不够花了怎么办?

 

FIRE人士的办法是:利用存款利息。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当然不行。所以FIRE人士有一条流行的准则:“4%原则”,即保持存款的年利率在4%的安全水准上,既能对抗通胀,又可以保障开销。

 

所以,刻苦省钱之后的退休生活,也不能大手大脚,以避免“人还在,钱没了”的悲剧。

 

例如美国丹佛的卡尔·詹森,已经实现了FIRE。他在43岁的时候辞掉了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开始退休生活。

 

他和妻子节省多年,攒到了120万美元的净资产。接下来,一家人就靠每年4万美元的利息过日子。

 

为此,他们的日用品主要靠打折超市,电器、汽车出了毛病还得自己修,因为美国的维修服务费还挺贵的。

 

辛辛苦苦省了那么多年,居然还不能放开了花钱,很多人不明白如此省钱的意义在哪里。

 

答案就是自由。

 

30岁就退休的Peter Adeney,开始学习自己热爱的木工和房屋装修,还创办了个网站用来交流FIRE心得;

 

豆瓣网友“李厂长”辞职退休时25岁,她丈夫则是29岁,两人过上“丁克+极简”的退休生活。

 

收入来源是存款利息和少量工作,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学日语、学画画、美妆、健身……

 

所以,退休并非天天躺尸,而是获得了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

 

在FIRE人士看来,这种自由并不需要花很多钱。因此工作只是为了攒够必要的钱,一旦攒够了,就不需要再上班,应该去过真正想过的生活了。

 

即使我们没有FIRE那么极端,但这种逻辑,逼迫我们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的关系——在这个“996”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能用“劳动最光荣”来反驳FIRE吗?

 

02

为什么我们都厌恶工作

渴望退休?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那个因为逆行被交警拦下后,突然崩溃大哭的杭州小伙。

 

已经连续加班的他那时候正加到一半,出来送钥匙给女朋友,又因为逆行被拦,心理防线一下子崩了。

 

几乎没有人指责他脆弱,网络上只有共鸣:毕竟不少人都曾因为加班而崩溃。

 

在这个时候想想那些退休了的FIRE人士,简直幸福得让人嫉妒。

 

为什么我们从小被教育“劳动最光荣”、人生要以工作来实现价值,但最终却变得厌恶工作、渴望退休?

 

关键在于,工作让我们对人生失去了控制感。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薇,从10月到第二年1月,都在持续加班,几乎没有周末,而且每天到晚上十一点多。

 

好不容易休了年假出去旅行,一路上却被各种工作信息打扰,旅行还要兼顾处理需求,年假修得让人更烦躁。

 

她说:钱给到位了我也不想996了,“比‘周一来了’更可怕的是周日就开始上班。”

 

另外一位从高校博士毕业的高才生,担任了某化工企业的研发工程师。

 

作为发明创造的科学家,这本来是一份非常有价值感的工作。但是岗位要求“927”——加班到凌晨2点、周日无休成了常态,偶尔还来一次酸爽的通宵工作。

 

他的掉发已经越来越严重,体检也有几项指标报警。可是背负着房贷,背负着父母供他念书到博士的期望,他只能咬牙坚持。

 

“我有时候觉得猝死挺好的,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他说。

 


小曾在投行,收入令人眼红,但是他却想着赶紧离开。

 

他说,收入虽然高,但是加班太严酷了:每天16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算下来时薪比补课的老师还低。

 

“公司里传说有个前辈曾经连续工作72小时——注意不单纯是72小时不睡觉,还一直在工作,成了传奇。我却觉得害怕。”他说。

 

看来,即使工作能带来收入、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当工作入侵甚至杀死了“生活”,那么心理危机就会出现。

 

这里的“生活”,其实就是我们对人生的“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lability)。

 

心理学家们对“控制感”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简单来说,控制感意味着你相信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改变你的内心、行为以及周围的小环境。(Wallston, Kenneth A., et al., 1987.)

 

用到工作上,那么控制感也可以说是:你相信当你想辞职的时候,你就能辞职。现在不辞职,只是因为你暂时还不想。

 

所以996对心理健康的戕害在于:你已经觉得这份工作超出了你的承受极限,你已经非常想辞职了——但是房贷、家庭、生活压力,迫使你继续干下去。

 

这不是“钱到位了”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如果你仍然拥有控制感,那么钱没到位还可以换一份到位的工作;而对于失去控制感的人来说,工作成了埋葬生活的无底洞,因此他们宁愿以极端的方式省钱、早早退休,宁愿降低生活水平也要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正如前面提到的FIRE 人士里肯斯所说:

 

“提前退休这种事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控制你的时间。如果你深入研究退休的定义,你会发现,你是在逃离强制劳动。并不一定要在海滩上喝菠萝汁朗姆酒才算退休。”


03

找回控制感

控制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质量的好坏,甚至是寿命。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兰格和罗丁在阿登屋(ArdenHouse)养老院做了一项著名的实验。

 

他们把参加试验的老人分成两组,告诉他们养老院会提供的服务。但给两组老人传达的信息有着重要的不同。

 

第一组的老人对养老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可以自己决定房间的设施布置;养老院将送给他们一棵植物,他们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选择要的话,就要每天自己浇水照顾;


每周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场电影,可以自己选择看或不看、哪一天看。

 

而第二组的老人则更像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他们将得到养老院全方位的细心照顾,会有人帮他们布置好温馨的房间;


每个人将得到一棵植物,而且护士每天会替他们浇水照顾;每周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场电影,稍后将会通知安排他们哪一天去看。

 

3个星期后,研究者评调查了两组老人的情况:无论是老人们自己的评估还是来自护士的客观评价,第一组老人都比第二组更加健康、情绪更加积极,对养老院生活的评价也更高。

 

在这项研究结束之后的18个月,研究者又继续后续研究,发现:在这18个月当中,第二组有30%的老人离开了人世,而第一组仅为15%!

兰格和罗丁得出结论:对于一个被迫失去自我决策权和控制感的人,如果能够提高对生活的控制感,那么生活质量会提高,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所以,要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有所察觉。

 

无论当下在处理什么样复杂繁忙的工作,无论正陷于什么样晦暗艰难的困境,都要记得反思:自己还有没有抽身的余地?对人生是否还有足够的控制感?

 

如果已经警觉到这种失控的生活让自己焦虑、抑郁,请果断作出调整——什么好处都不能和心理健康做交换。

 

可以试着像刘玉玲一样存一笔“Fuck you”基金,也可以为自己争取一些业余时间、保留生活的喘息空间,总之,不要把生活逼上失控的绝境。

 

FIRE生活表明,控制感可能比物质更让人感到幸福。

 

我们总以为“赚它一个亿”之后才能享受生活,但另辟蹊径的FIRE人士,成了另类人生赢家——你挣你的家财万贯,我只想好好度过这仅有的一生。

公众号简介: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排版:小鲸鱼   Claire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