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话,你想说给谁听?

最近在医院陪护病人,遇到一个大姐,特别爱说话。好像除了睡觉,绝大部分时间她都没停过。治疗时对病床上的丈夫说,查房时跟护士大夫说,没事儿时和临床病人家属说,甚至不相干的人正说话,她也能瞅个空插进去占住话头儿。很费解:一个人怎么有那么多话要说呢?


想起工作中遇到的几种话语量大的情况。

人儿:和生人没话,见熟悉的人就一直说,事无巨细,滔滔不绝;看事儿:平时无语,遇到敏感的话题一触即发,旁若无人;看心情:心情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的时候(因人而异)会突然说很多话,跟平常表现判若两人。

这些都是现象描述层面的,更有必要了解的是,他们的话是想说给谁的?

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三:有问题求索答案,经人提点,豁然开朗,或者另觅良师;有想法需要交流,在互动中开阔思路,得到印证或补充;有情绪急待表达,聊着聊着被共鸣抚慰或开解释然。

那么,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对面有个恰当的对象。如果向外行提问,向无法理解者谈想法聊情感,恐怕只是耽误时间浪费心情。


问题是,我们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恰恰是那些特别爱说话的人,他们几乎不择对象,只要人,事,或者情绪达到了自己可以开口的标准,就立刻打开话匣子,让声波充满任何空间。

那么,这些话是想说给谁听的呢?

自己。


或者不知道该跟谁讲,或者知道但找不到那个人,很多人说来说去都是说给自己,而对面那个人,不过是个道具,摆出个聊天的场景,免得对着虚空讲话吓到旁人。

这种对自己讲话,一方面不断确定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比如这位大姐,连续两个月日日夜夜照顾生病的丈夫,从病情突发到陪护细节,一次次描述,更深切地体验自己的能力和对家人的关爱,听者是不是给予称赞并没那么重要。


另一方面也能以出声的方式思考反省。比如,有的人会把自己关于某件事的所有想法作法都对人讲出来,这个过程相当于写了份复盘记录,对方的看法他不一定听得到听得进去,重要的是自己清楚了。

还有些时候,对自己说话的人单纯是为了开闸放水,把郁积已久的东西一吐为快,至于听者的感受,再之后怎么办,统统都无暇思考。

那么,这种以他人为幌子,实际上不断对自己讲话的行为方式,到底是成熟的还是不恰当的呢?

忽然生出复杂的情感。在种种可能不尽如意的境况里尚给自己留一田地,这些人终归是怜惜自己的。然而,这种常常是无意识的行为又让人担心,如果对面听者疑惑,反感,甚至排斥,那又该如何应对呢?毕竟,谁也不想只做个稻草人。

人,辛苦的人!愿有纸笔可以记录,愿有夜晚供你省察,更愿有恰当的人能听君一诉。


排版: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