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少年的你》学习怎样做青少年的好父母

最近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少年的你》被提名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

 

要知道,上一次华语片被提名奥斯卡,已经是19年前的事情了,所以真的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高兴之余,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少年的你》?它凭什么?

 

天下应该没有完全不焦虑的父母,而在所有的父母中好像又属青少年父母的焦虑更甚,有一次参加一个父母的教育沙龙,青少年父母大吐苦水的景象让我记忆犹新,而且看起来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确实很难——逃学、打架、早恋、网瘾、和父母的关系淡漠……


可以理解这些青少年父母们,因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青少年个案的困难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后来我遇到《少年的你》,整个电影的播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哭,它让我突然理解了少年,让我突然记起自己曾经也是个少年。

 

看完电影,我给自己写了一段话,我希望自己不要忘了看电影时候的感觉,我需要在我的孩子长成少年的时候,记得这种感觉,记得少年应该有的样子,在看见和理解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陪他长成一个大人。

 

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的电影

 

站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以为,《少年的你》能够被提名奥斯卡,凭的是带观众走进了少年的世界,让观众看到了青少年真正的人生课题可能不是单纯的接受教育,而是如何长成一个大人。

 

作为青少年的父母,该如何在这个人生课题里给到孩子支持呢?我想借《少年的你》这部电影,结合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我的想法。


 01

承担好成年人

应该承担的责任: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发展任务是非常重的,他们需要会如何安全生存、学会处理关系、学会发展自我等等重要的核心生活技能,而且需要学习平衡学业和各种关系以及承担责任

 

在这个阶段里,给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家庭非常重要的功能,同时角色榜样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父母一定要在这两个方面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少年的你》故事发生的背景是高三,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了解这场考试对于学生自己和整个家庭的意义,所以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家长很有可能只关注学业成绩,而忽略了他们与此同时还可能正在面对的自我认同、校园欺凌、甚至死亡。

 

电影里主要讲述的几个少年,似乎都缺乏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和好的成人榜样:

 

小北自幼失去父亲,接着又被母亲遗弃,只能靠拳头寻求安全,靠自己野蛮生长。

 

陈念的母亲,卖假面膜,把女儿一个人置于被讨债人追债的恐惧中,对女儿没有起到保护支持,甚至还期待着女儿能带自己脱离苦海。

 

施暴者魏莱和魏莱的母亲,表面上优雅文明,骨子里却企图贯彻弱肉强食的野蛮行径,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只会一味摆脱责任;而魏莱的父亲在孩子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一年都没和女儿讲话,甚至在看到女儿的尸体时,眼里也只有失望。

 

尽管从青少年期开始,同伴群体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照群体,同伴在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上已经能够与父母的作用竞争,但是父母对青少年的影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们,想做大事,但没有力量,他们看到了成年人不够好的一面,但又需要成年人的帮助。

 

了解到这一点,我想作为青少年的父母,首先应该承担好自己的责任,给予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陪伴、爱护,完成好一个成年人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榜样作用。

 

 

02

不要忘记自己曾经

也是一个少年:理解


 “我们现在所谈的这些话在我们父母那一辈当中是不能想象的。他们夜里并不谈话,而是酣畅地睡觉。我们,我们这一代呢,却睡不好,受着煎熬,谈许许多多话,老是想判断我们做得对还是不对。然而,到我们的子孙辈,这个对不对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他们看起事情来会比我们清楚得多。——契诃夫《出诊》

 

每一代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可理喻,每一代孩子都觉得不被父母所理解。

 

青少年时期又是人成长过程中非常特殊的一个阶段,它的特殊在于这是一个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到成人世界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而父母并不能及时的意识到这一点,其实这就是青少年阶段亲子冲突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父母的问题在于,总是把青少年当成孩子,而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居高临下的。青少年需要父母以及其他成人把自己当成平等的、值得认真理解的个体。

 

小北妈妈把儿子看成累赘,魏莱妈妈把女儿变成陈列品,陈念妈妈把女儿当做窘困生活里的救命稻草。

 

其他的成年人,比如审讯陈念的那名女警察,工作起来理性、专业,但当她审讯陈念时问的问题——“为什么不报警”、“你觉得这世上没人能帮得了你”、“你们要是相信大人更多一点,就不会出这样的事了”,充满了作为成年人的高高在上和理所当然。

 

电影里所有的成年人已经被生活打磨的漠然,他们都很忙,都在忙着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却从未给予少年应有的理解。

 

电影里让我触动很深的一个画面是,两个男警察在推测两个少年的行为逻辑,老一点的警察认为小北不可能做出如此大的自我牺牲,而年轻一点的警察郑易说:“你和我可能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这样纯粹的信任和牺牲,只属于青少年。能够看到这种纯粹的那一刻,郑易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非常理想化,也热爱冒险,只要我们能想起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少年,就能够用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生活,理解孤傲、叛逆的面具下,他们对自我表达的渴望、对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对长大成人这件事兴奋又恐惧的复杂心情。

 

03

接受来自

青少年孩子的挑战:允许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随着成长可划分为仰望权威、平视挑战、平等对话、照顾俯视四个阶段,而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和父母的状态正处于从平视挑战到平等对话的阶段。

 

我听过一种说法是——人类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事实上,青少年就是在对父母的挑战中不断探索,最终长大成人的。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客观面对亲子关系的转变,允许青少年孩子对自己的挑战,并逐渐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孩子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亲子关系的质量。

 

好的父母,懂得帮助和爱护,会和孩子一起承担世间的残酷。


好的父母,会以谦卑的姿态,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痛苦。

 

最后,给大家分享鲍勃·迪伦的一首写满了少年特质的诗,为人父母,也需要保持这样的“少年感”

                       

《永远年轻》

 

愿你保持真诚

愿你世事洞彻

亦不摒弃光明

愿你勇往直前

昂首挺立不惧风险

愿你永远年轻

 

愿你的双手永远充实

愿你的步伐永远轻快

愿你踏实坚强

即使世事无常

愿你的心中欢乐满溢

愿你永远年轻

文:玄Vivi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