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 | 一场“失控”与“控制”旷日持久的战争

进食障碍病人,可能就在你我的身边。他们需要专业的医疗救治,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

  

可能你听过“卡朋特”乐队的凯伦唱的《Yesterday once more》。

那么你可知道,唱出这么动人心弦的歌曲的卡伦(“卡朋特”乐队主唱),死于神经性厌食症?

 

可能你知道英国的戴安娜王妃。

那么你可知道,这朵优雅时尚的“英伦玫瑰”,从20岁开始就被神经性贪食症困扰?

 

可能你看过“鲁豫有约”的一期节目:“走出进食障碍·勇敢的心。

那么你可知道,像主人公“斯文”这样受进食障碍折磨的病人,有千千万万?

 

可能你关注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和 “健身”的技巧。

那么你可知道,在“减肥”和“健身”的群体里,有多少是需要治疗的进食障碍病人?

 

进食障碍病人,可能就在你我的身边。他们需要专业的医疗救治,需要专业的引导,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欢迎你关注我们翻译和撰写的专业文章,和我们一起关心和帮助那些受进食障碍困扰的人。

 

一、什么是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指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表现为人们因追求瘦身而使自己挨饿。


神经性贪食症表现为暴食后采取极端行为(如抠喉咙催吐)防止体重增加形成的恶性循环。暴食障碍表现为周期性的暴食,但并不清除吃下去的食物。

 

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说法,就是:


厌食症:不吃

贪食症:吃了吐

暴食症:猛吃


完全符合以上三种进食障碍诊断标准的人相对较少,更多的人是具有其中一些症状,被称之为“部分综合征进食障碍”。

 

二、从正常到不正常:在连续谱系下理解进食障碍

从正常健康的人,到患病的进食障碍病人,其实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谱系。很多饮食失调的人,可能就处在这个谱系的某一个区域。

 

三、可能在你我的身边就有进食障碍的病人


每年有数百万美国人患有这种疾病,其中高达90%的病人是是青春期和年轻女性。精神障碍影响了多达5%的少女人口。

 

《柳叶刀》杂志20164月份刊出的一篇文章《巨大的问题:进食障碍》指出,欧盟大概有2000万进食障碍患者,每6~7个年轻女性中就有一人患有进食障碍。每年因此产生的经济负担高达1万亿欧元,高于焦虑症和抑郁症。

 

在中国,关于进食障碍的大范围调查,有2003-2013年,北京、上海、湖南、浙江、江西、山东地区的卫生部门对女学生(11-25岁之间的不同阶段)采用进食障碍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得出进食障碍患病率约为1.47%-4.62%2015年,我国从事进食障碍临床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共同撰写了《中国进食障碍防治指南》,其中引证的研究表明,进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为5%

 

四、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为何容易患上精神障碍?

 

根据国外一些精神卫生研究所的说法,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女性更容易通过节食保持瘦身。某些运动(如体操)和职业(如造型)特别容易需要保持身材,即使这意味着要清除吃进去的食物或根本不进食。

 

五、进食障碍的严重后果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我国最早从事进食障碍诊疗的精神专科医院,设有进食障碍诊疗中心。中心负责人张大荣主任医师是国内进食障碍治疗领域第一人,已从事进食障碍治疗30多年,她组织成立的北大六院进食障碍病房是国内最早收治进食障碍患者的专科病房。

 

“说起死亡,大家都觉得内科、重症监护室最容易发生,但自从进食障碍进了精神科,再也不敢说死亡与我们无关了。”张大荣说,在所有精神类疾病中,进食障碍死亡率最高,其中厌食症死亡率高达5%-15%。”

 

六.进食障碍的治疗

 

在中国,成千上万的进食障碍患者,隐藏在名为“兔子”催吐减肥网络群体中,活跃在各种“催吐吧”。他们自成一派,拥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和线上聚集地。他们不想被媒体曝光、怕被家人发现这种“羞耻”的行为,但同时他们又渴望着被理解、被正视、被治愈。

 

家长们为孩子催吐行为感到焦急与担忧,却不知道可以怎么帮助孩子。而医生们回答最多的就是:学会理解孩子。

 

专业的进食障碍治疗团队需要精神科医生、咨询师、护士、护工、康复师等,而短时间内各种资源的集中调度,以及体系的形成很难实现。


由于国内临床医生大多对进食障碍了解不足,问诊时很难认识到这是精神性的疾病,很多都会被转到消化科、内科、妇科等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澎湃新闻. 藏在食物背后的恐惧:进食障碍群体调查[D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70329.2018-07-19
2.      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368-398
 
作者: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排版: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