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职场教科书级的电影,值得你多看几遍

有这样一部电影,从我步入大学到毕业工作,十年内看过至少5遍。

学生时代,剧中最吸引我的是时尚的女主角和她华丽的衣着;

初涉职场,重复观看只因有感于女主角从生涩走向成熟的办公室上位史;

当我自由职业后再次回顾,洞见却的是女主角由盲从走向独立,由追求世俗成功走向实现自我价值的魅力与智慧。

这部电影被资深影评人誉为“最佳时尚教科书”与“职场成长指南”,它就是《穿普拉达的女王》。 

职场进阶第一步:从抱怨到行动

应届生安迪梦想成为一名记者,但却在求职无果的情况下,意外进入一家时尚杂志社做主编助理。

比起自己毫不关心的时尚行业,更让安迪头疼的是自己难缠的上司米兰达——她的事业非常忙碌,对待工作细节极其严苛,情绪态度更是难以捉摸。

跟所有初入职场的小白一样,面对这样一份工作,安迪刚开始的感受委屈。

一方面,她真的不了解时尚行业,不懂设计师手中两条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腰带,究竟有什么分别。另一方面,她也觉得自己这样一个高材生,每天做着买咖啡、接电话、送文件的活儿,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尽管对这份工作极其不满,但她还是得咬牙撑下去。

朋友聚会时,她举杯说:“为交房租的工作,干一杯,为交房租的工作。”

是的,作为职场新人,她跟没有挑选工作的资本,也没有什么比养活自己更重要。

回到出租屋后,她也不止一次对男友说:“我只要忍一年,一年。”

彼时的她正计划着,一年后能凭借这段在顶尖时尚杂志工作的经历,重新找一份真正心仪的记者工作。

然而,天不遂人愿,上司米兰达的刁难愈发猛烈了。

她讽刺安迪明明身处时尚的浪潮中,但却滑稽地认为自己远离了时尚界;她攻击安迪明明是不愿花时间打理自己,却展现出一种人生重要的无法关心身衣着的状态;她评判安迪明明根本没有用心工作,却好似在工作中受了天大的委屈。

安迪招架不住这样的抨击,找到办公室里唯一的朋友,资深时尚编辑道格诉苦。

她原以为道格能好好安慰自己,甚至会一起吐槽女魔头米兰达的不近人情。没想到道格却一语击穿真相:“安迪,现实点,你根本没有努力,你在抱怨。”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想很多职场新人都会陷入沉思。

工作中确实有很多不容易,完全陌生的行业,要求严格的上司,不好相处的同事……初入职场,似乎自己已经拼尽了全身力气,却难敌跟自己作对的一切。

可是,转换思维想一想。

你真的行动了吗?

你真的改变了吗?

还是,你只是与这个阶段的安迪一样,工作的意义仅限于交房租,每一天都带着应付的心态,眼里根本没有工作全局,只是在搪塞一项一项任务?

职场进阶第二步:从平庸到出色

真正意识到问题,往往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被道格一语点醒后,安迪开启了自己的“职场改造计划”。

可是要改变的太多了,该从哪里下手呢?

不妨选择一个最容易、最可见的方面。

于是安迪请求道格先帮助自己改善穿搭,帮助她从一个衣着与时尚行业格格不入的实习生,转变到一个站在潮流顶峰的弄潮儿。

衣着改变了,安迪也变得更自信了。尤其是送文件时,米兰达的一个侧目,更让她倍感惊喜。

然而,杂志社里最不缺的就是“花瓶”,仅仅是衣着亮眼怎么能行?

安迪下定决心:“我绝不能输给米兰达,绝不会。”

带着这样坚定的心态,她放下了自己名校高材生的骄傲,开始认认真真地做好买咖啡、送文件等小事。因为小事做得出色,米兰达对她的好感度和信任感也提升了不少,愿意让她承担一些更加重要的工作,比如把杂志样刊送到家里。

很多职场新人总倍感疑惑:“我的能力明明很强,上司为什么不愿意把更重要的工作交给我呢?整体做一些打杂的事,哪里有什么提升啊。没有提升,又何来升职加薪呢?”

当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时,不如反问一下自己:“我真的把打杂的事情做好了吗?”

有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意思是说,做人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职场里建立信任感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把如同打杂的小事看在眼里,连送文件、接电话这样的小事都处理不好,很容易就会给他人留下“不靠谱”、“不细致”的印象。

有这样一些负面标签贴在身上,领导和同事自然不愿意把更有价值的工作交给你做。他们也担心,假使你做不好,自己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啊!

所以在职场上,当你想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就要把平庸的小事做到出色,因为这是建立信任的重要环节。

职场进阶第三步:从被动到主动

把本职工作做到出色,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执行层面。当安迪走到这一步时,她仍然无法超越米兰达的首席助理,实现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职场进阶。

此时,这份工作对安迪而言,早已不再是“为了房租”那么简单了,她开始把看似不起眼的助理岗位,当成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和机遇。

职场上,想要跨过资历和经验的门槛,获得破格提拔,就得看你能不能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提前完成他的下一步计划。

一场暴风雨导致航班停运,米兰达滞留异地。

为此,她出损招刁难安迪,要求她拿到最新一本《哈利·波特》,而所谓“最新”,意味着这本书根本还没有列印上架,市场上根本买不到。

然而,经过大半年高强度工作的磨砺,安迪早已不再是那个凡事轻言放弃的实习生了。

面对这样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安迪四处打电话,调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关系,终于通过一个作家朋友,拿到了J·K·罗琳的出版样稿,一本就连印刷厂都才刚刚拿到的样稿。

回到办公室,她把装订好的书递给米兰达,说“我搞定了”。

米兰达有意刁难,质疑她:“可是我的双胞胎孩子已经上列车了”,言下之意是,安迪虽然耍小聪明拿到了书稿,但没送到孩子手中,任务终究只是完成了一半。

没想到安迪很骄傲地说:“他们已经拿到了,而且是人手一本。我给你的这是第三本。”

此时,安迪已经完成了从职场中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出击的,质的飞跃。而女魔头米兰达也开始对她另眼相看。

职场进阶第四步:从盲目追随,到独立思考

在一场重要的酒会上,安迪被要求记住整整一厚本的嘉宾信息。除了要把人名、职位和他们的容貌对应起来,她甚至需要记住嘉宾身边的那个人,究竟是他的老婆还是女朋友,或者有什么其他关系。

在米兰达与嘉宾们拥抱打招呼之前,助理需要再她的耳侧提醒这些细节。这项重要工作原本是由首席助理艾米丽负责的,但她却因为感冒影响了工作,关键时刻掉链子了。

此时,安迪挺身而出,及时化解了小危机,并真正取代了艾米丽首席助理的位置。

从那天起,办公室里的分工发生了质的变化——端茶倒水递文件等琐事,全都移交给艾米丽了;而统筹米兰达行程安排这样的要紧事务,终于落在了安迪身上。

升任首席助理的安迪,挤掉了艾米丽,获得了和米兰达一起出席巴黎时装周的机会。

在巴黎的光鲜亮丽之后,安迪意外知道了杂志社准备撤掉米兰达主编的头衔,架空她的权利。她莽撞地敲开了米兰达的房门,准备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不料米兰达正在和别人谈工作,没等安迪说完就让她走了。

隔日,杂志社的大Boss在席间说自己有重要的决定要宣布。

出乎安迪的意料,米兰达主编的位置没有变,原本要顶替她的设计师升任另一个杂志社的主编,而那个位置本是属于道格。换句话说,米兰达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牺牲了好友道格的利益。

得知噩耗的道格念念有词:“等时机一到,她(米兰达)会为此补偿我的。”

安迪问:“你确定吗?”

道格眼神中充满失落,说:“不,但我会抱希望的,我必须这样。”

正如很早之前,道格对安迪的忠告:“等你的个人生活化为乌有的时候,记得通知我一声,那说明你要被提拔了。”

这些年,道格为了获得职场提升,已经让自己的私生活化为乌有了。然而,做出如此牺牲之后,他却没能躲过办公室斗争,升职机会化为泡影。

不只是道格,女魔头米兰达何尝不是这样呢?

她几乎把100%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工作,私生活早已是一团乱麻,多次结婚、离婚,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也并不亲密,更没有真正的友谊可言。

就连初入职场的安迪也是一样,工作中她随时在线,24小时等着帮上司处理麻烦事,与友情、爱情和亲情都渐行渐远了。

米兰达说:“每一个人都想和我们一样(成功)。”

安迪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在看到了米兰达为了个人利益插朋友两刀,看到了道格明明失去了一切却只能自我洗脑后,她也开始怀疑拼命工作的意义,开始怀疑光鲜亮丽的Title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辛酸和挣扎。

电影的结尾,安迪离开了米兰达,放弃了来之不易的首席助理岗位。

她把在巴黎获得的名牌服装,转送给了对之梦寐以求的艾米丽,因为她不想成为像米兰达那样,为了个人利益而伤害朋友的人。

她去应聘了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记者工作,意外了解到米兰达已为她做好了背书,米兰达说她是所有助理里,到目前为止最让她失望的,但如果应聘单位不雇佣安迪,就是个傻瓜。

米兰达对安迪的失望,在于安迪好不容易争取到了更高的职位,但却转身离开了;但她为安迪做出这样的背书,实则是对她能力和态度的莫大肯定。

应聘成功后,安迪走到了曾工作一年的办公大楼前,正好与马路对面的米兰达视线相撞。

安迪笑了笑,似乎在说:“谢谢你的推荐。”

而米兰达看了她一眼,还是一如既往的冷脸,带上墨镜,驱车离开。

但我想,米兰达打心眼里是羡慕安迪的,羡慕她能在年轻时敢于取舍,能拒绝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去追求一种更加圆满的人生体验。

写在最后

初入职场的前几年,我真的无法理解安迪,为什么她会在晋升后选择离开呢?留在米兰达身边,她或许会有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可是而立之年,我忽然理解了她的决定,也开始羡慕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敢放下的魄力。

除了工作,我们还要面对生活。

除了是职场人,我们还是父母的孩子,另一半的伴侣,孩子的父亲母亲,是朋友可以信任的人,也是需要体验更多元化人生的自己。

米兰达选择放弃其他的一切,把所有赌注押在事业上。

从职场的角度上来讲,她赢了。但从生活的角度来考量,她输的一败涂地。

安迪看到了米兰达失败的一面,显然她不想成为米兰达的样子。

比起事业上广阔的发展空间,安迪更愿意留点时间给家人朋友,也留点空间给自己的真心。

人生没有唯一的成功标准。

真正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真心的定义。

放眼现实,

有的人在学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是成功;

有的人在世界顶尖企业里拿着数百万的年薪,这是成功;

有的人放弃高薪工作去送外卖,只为了摆脱加班熬夜伤身体,这是成功;

有人暂时离开职场,只为给父母、孩子一段全心全意爱的陪伴,这是成功;

有的人不计回报的投身公益事业,只为让留守儿童有学上,让孤寡老人有所依,这是成功。

甚至我认为,只要你真正热爱生活,用心过好每一天,这样平凡的、充满小确幸的日子,也算是一种成功。

原创:婉君不走琼瑶风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