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冬奥,教会了我们年后复工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凯特丨团长主创专栏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启团(ID:nlpteam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以往这个时候,大家都带着不得不“收心”的无奈开始复工。但今年长假后的重振旗鼓,似乎比往年要更容易。

因为这个春节,对我们来说,没有比冬奥更提劲儿的了。

提劲儿的除了健儿们千百个日夜积蓄的力量在肾上激素和荷尔蒙的激情下瞬间勃发的热血,还有这届赛场上不同于以往“拼杀”、“输赢”的一个个超越自我的瞬间。

这些瞬间闪耀的健影,或许是冠军,或许不是;或许喜胜,又或许惜败。


他们的投入之所以让我们普通人感动,正是因为其对我们在自己赛道上的拼搏也颇具启示意义。

01

提到这届冬奥,谷爱凌是绕不过去的一匹黑马。

2月8日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本来在第三跳前,她已经稳拿奖牌,而且,拿银牌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

这时,她与妈妈通了一个电话,妈妈建议她,安全第一,已经有奖牌就很好了。但这样的理由她并不认可,她要展现自己刚刚练习一周,却从未完成过的绝杀动作——1620左抓板(这个动作比1440还多了半圈)。

她稍稍平复自己,猛然向下一滑——

起跳、翻转、腾挪……3秒后,全场掌声雷动,她成功了!

得了全场最高94.5分!

排名第一!

谷爱凌拿下了她参赛的第一块金牌!

被问及为什么不在赛场上“保本”,非要选择这么危险的动作时,她说:“翻转的度数只是一个数字,背后其实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滑雪运动吸引我的原因。”

不是每个超越自己的人都能顺利夺金,羽生结弦拿到的就是和她不一样的剧本。

羽生结弦在比赛开始前,对完成阿克塞尔四周跳”(简称4A)这个动作的渴望,就已经高过了金牌。

比赛开场他便祭出一个4A,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


遗憾的是,尽管足周跳跃,但仍落地不稳,下一个动作他再次失误。最终获得188.06分,总分283.21分,位列第四,无缘奖牌。

与谷爱凌的张扬、果敢、热烈不同,羽生结弦显得孤独且孤注一掷。

早在未成年时期参加比赛时,他就要第一个做出3A以确保胜利。现在,他的动作难度已经加无可加,又将目标锁定在4A,这是花滑选手的终极目标,从未有选手在公开赛场上挑战成功。

虽然他因此无缘前3,但直到笔者发稿前,他都一直是这届男子花滑项目的顶流。

为什么运动员会沉浸其中,即使拿到了奖牌也要挑战自己,脸上闪烁着光彩与闪耀。但反观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没有那么大的挑战,却活得“生无可恋”。

一提到挑战或者突破之类的字眼,首先感到的是巨大的压力,宁愿待在舒适区里。但又不能好好享受舒适,好像对生活没什么热情。

究竟什么是好的生命状态?我们又该如何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活出属于自己的精气神?

02

一般人认为,我们最好的时候,就是心无挂碍,可以该吃吃、该喝喝,去度假旅游的时候。

是的,这些时候我们是能体验到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浅表的、易逝的,真正令人感到愉悦、甚至酣畅淋漓的时刻,往往是一个人为了某个稍高的目标而辛苦付出,并把体能或技能、智能发挥到极致时。

这时,人们的状态,被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szentmihalyi)称为:心流(Flow)

米哈里通过对运动员、艺术家、国际象棋手等不同人群的大量调研发现,这些人所描述的最幸福的时光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那就是:


全身心地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当下的活动中,并且能连贯流畅地持续下去,而这种体验可使个人生活质量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他是这样描述心流体验的: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


也就是说,心流就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作家们在写作的时候,艺术家在作画的时候,象棋手下棋的时候,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

是不是我们只用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就能获得这种心流的体验呢?

当然不是,心流状态还与所做事情的挑战难度自身的能力技巧有关。

当挑战性低于能力时,人们会处于无聊状态,觉得做事提不起劲;当挑战性高于能力,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时间长了若能力还没得到提升,则会处于过劳状态。

只有当挑战性和能力都处于高位时,人们才会处于心流状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你投入刷剧、吃鸡,并不能给你带来心流体验,因为这对你来说实在是没什么挑战难度,你只是机械性地在做一件事罢了。

艺术家、运动员、外科医生、音乐家、游戏玩家,当他们专注于艺术或技能中时,不是机械地完成,而是会去挑战更高的目标。通过不断挑战,获得技能和目标的完美匹配。

虽然过程一开始很难,但随着技能的提升,得到的反馈会让他们处于一种很享受、完全沉浸其中的心流状态。我们也才会看到他们自信满满、无比专注的巅峰表现。

当然,面对难度挑战,我们刚开始都会压力倍增,这时就需要自身持续投入学习,才能逐渐适应挑战,找到幸福感。

就像谷爱凌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所说,自己训练过程中绝非永远都是阳光、自信的,她也有自己不得不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在20年1月的第二届冬季青奥会上,她是唯一同时参加双板自由式坡面障碍技巧、U型场地和大跳台三项比赛的选手。


大跳台比赛中,她第一轮900度动作出现失误,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完成第二轮动作,最终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获得这样的成绩后,她又向本届冬奥发起挑战。自由式滑雪对于运动员来说挑战性极强,不论是对空中技巧还是雪上技能要求都相当高。在训练期间她一度摔出了脑震荡,整个人短时失忆,站起来一时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而受伤更是家常便饭,因为训练导致右手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

压力固然难面对,但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是在跟我自己比,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挑战了自己。无论孤身一人还是面向整个世界,我都专注于感恩当下、判断当下,并享受体育带给我的快乐。无论时间过了多久,在恐惧面前的我都会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羽生结弦的一生,也是不断拔高难度,挑战自我的历程:

他不断挑战自己身体极限的同时,也在为花滑开辟新的突破口,逼着对手们不断前进。


他挑战了总分300分后,300分成为运动员站上领奖台的底线;他挑战了男单四周跳后,男单赛场变成需要跳出4A以外所有的四周跳种类。

获得那么多荣誉的他,则在这个时候选择向人类单人花样滑冰史上最难的跳跃动作——4A,发起挑战。

关于4A,网上有段专业解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练习场上,羽生每天持续跳跃60次,大概是50回成功1次的概率。


尽管本次羽生结弦挑战结果不完美,努力也暂时没有带来回报,但我们不会忘记在记者问到他跳“4A”在空中的感觉如何?他回答:

“啊,这就是四周半的转速。是只有我感受过的东西。


这就是心流的力量,你不会去想自己的付出值不值,你不会觉得时间的流逝让人不安,你更不会犹豫不决。你只会感到某种“幸运”,和从未享受过的“愉悦”。

03

心流所带来的的闪耀,不是世俗定义的成功和功绩,而是沉醉于自己所爱的事情,全情投入,享受最佳状态的那一刻。

想要获得心流的状态可以这样做:

1、提升目标感。

目标感源自你内心的渴望和认同。目标越具体、明确、清晰、可操作越好。

明确了目标,就会知晓当下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还要规划要付出哪些努力。

很多时候,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就如同想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必须从最基础、最本源的动作练起。


大量重复无感的练习会消磨最初的兴趣,但只要目标明确、动机强烈、有长期价值,你就能坚持下去。

2、平衡挑战难度和能力。

高难度挑战能激发无限潜能,但难度过高,就会丧失投入的信心。如果发现一件事充满挑战,而自己技能不足可以先降低难度,同时继续学习,充分发挥周边可借助的资源优势。

而当挑战不足时,为避免无聊和无感状态,自己要创造提高挑战难度的机会,促使自己更快进入心流状态。

3、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愿意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

只有不断实践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才会真正体验心流状态真实的感受,这个过程也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这一点不是任何测试分析题,或者朋友老师可以告诉你的,只有自己体验过才知道答案。

例如,某人在写作时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可以下笔如神、酣畅淋漓;某人在画画时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思绪在画笔下自由流淌;更有人喜欢在网络上搜索和分析信息,喜欢一路追踪挖掘数据来源。

你需要有意识记录自己有心流状态的事项,增加对自己的了解,通过一次次进入这个状态,获得心流体验也才能越来越容易。

为什么很多人想到挑战和突破总感觉“鸭梨山大”,大抵就是要么所做的事情难度太大,要么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目标感,只是在完成别人的目标;难度太高,而技能还有待提高,摧垮了信心;所做的事情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心流状态是高效做事的极致境界,可能有初期的不适,但却是一粒加速成长的种子;既能让我们忽略时间飞逝,体验到生命本身,也可以延长生命的刻度。


04

2022年的这场冬奥盛会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瞬间。

回想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还只有刘长春1个中国健儿的身影,90年后,我们的首都已是双奥之城。

我们支持和关注体育赛事,也不再是计较奖牌的得失,不是乐于看一个人奋力把另一个人击败,而是如史铁生所说,“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国人突破之时,铸就了民族复兴之路。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赛场,无论竞技体育还是普通人生,都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站上最终的颁奖台。但不断闯关升级,是冬奥运动健儿和普通人不相交的生命轨迹中,共同的生长脉络。

感谢一年之始有冬奥为我们示范,2022,一起更好地奔向自己,奔向未来。


作者简介:凯特丨团长主创专栏作者,心理学撰稿人,欢迎来听我摆龙门阵。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黄启团(ID:nlpteam),黄启团,资深心理学导师,25年专注于心理学应用,投资创立壹心理。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他精选的好文,还能接触他的思想。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