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你感到孤独吗?

一位定居日本的朋友,在圈里发了段诗,改编自余光中的《乡愁》:

从前
乡愁是一张张火车票
我在这头
故乡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张核酸检测证明
我在这头
故乡说:你就在那头吧,别回这头!
 

我想,这段话在此时此刻,一定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今年的春节,仿佛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鼠年的疫情来得猝不及防,那个春节把许多人隔在了家里,那些日子显得格外漫长。


那时候,离不了家的人,焦急。


整整一年,疫情迟迟不肯退去。 

眨眼到了牛年的春节,很多人被隔在了海外、省外,这样的日子同样难熬。

现如今,回不了家的人,无奈。


一连两年,疫情让许多人,体会了两个极端的感受:困在家里受控的焦虑,以及隔在外面无奈的孤独。


一场疫情,检验了许多关系。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恋人之间的关系……


在一起时,各种争吵、矛盾、不适、指责、埋怨,巴不得快点逃离。

分开后,又开始自责、求索、宽恕、想念、盼归,想着再团圆时一定要好好相处。 

然而,纵使分分合合,还是会重复那些老旧的桥段。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世事不能安好?自由与亲密不能两全?


我遇到过很多人际关系问题的案例,都有以上困惑。


他们内心深处渴望的是高质量人际关系,不管是与父母,与伴侣,与恋人,与朋友,都一样。


然而,在实际的相处中,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他们追求高质量的人际关系错了吗?
 
如果得不到,不如独处?

宁缺勿滥”是否可行?


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说:“想要自由,就要忍受孤独”?


以上种种问题,并无标准答案。


但是,有一个方向可以作为参考:假若做不到两全其美,只能择其一,那么这个结果能让你的内心和谐。


如果你要高质量关系,要宁缺勿滥,你的独处不会让你感到孤独。


然而很多人,都无法在自由与孤独的失衡中找到内心的安宁。 

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得不到高质量的关系,不如独处,抱着宁缺勿滥这样想法的人,走的是极端和唯美路线。
                                            
可惜极端都不会很完美,否则也不失为一桩桩美事。
 
人同时具有群居和独处两种心理需求。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需要与他人产生联结才能感觉到温暖和被爱。

除了与人深度链接之外,还要有个人的空间和自由。


这是边界与融合度的尺寸问题,少有人能拎得清、放得过、逃得脱、把握好。


就像两个圆,有交集,才不至于无依而游离。

 
如若变成了同心圆,或成为飘浮在太空中自己又没有重力的圆,就会出问题。

另外的那个圆,可以是大到一个国,中到一个家,小到一个人。


在万家团圆成一统的中国年里,集体潜意识格外能勾起个体潜意识中归属感的忧伤。


这样的孤独就是,你看着、想着别人在节日里回到父母亲人身边,欢天喜地吃着团年饭,而你只能一个人端着碗,就着眼泪难以下咽。 

节日的气氛能烤热人心,也能衬托清冷
 
这是许多人不喜欢过年、过节的原因。

曾经听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经历,她说她不太喜欢紧密的人际关系,父母家人都不能太靠近她,她本人是一个乐观自立的人。


她这么多年唯一感觉孤独的一次是,有一年,她选择在外地过春节。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她看着外面的万家灯火和璀璨烟花,忍不住崩溃大哭。

人是需要陪伴的,特别是当别人都有人陪时。


可是,不能好好地陪伴,还真的不如独处,但那份深深的孤独要如何安放呢?



孤独,是对爱的呼唤。


陪伴,是满足爱的需求。


当陪伴不能满足爱,甚至会破坏对爱的想象时,陪伴也就变得多余了。


记得早年赵丽蓉演过一部电影叫《过年》,老两口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盼着儿孙们回家团年,但等来的是儿女们都不回来吃年夜饭的消息,老两口过了一个冷冷清清的年。


大年初一,儿女们陆续回家,却上演了一场场口舌之战,最终,这个年里这个家的人不欢而散。


同样的情境,相信在很多家庭都有过亲自出演,只不过剧情各异,程度不同罢了。


有的是成家的子女回家看父母,有的是外出打拼的儿女春节归家,还有的是离家求学的子女假期回家,他们可能带着喜悦的心情相聚,却背着失落的情绪离开。


如若家人间平时一直都有矛盾,有心结,有缺失,在一起,就不一定能保证和乐。 

在鼠年那个春节,应该得到了很多印证。包括婚姻和感情关系,有的变得更好,有的变得更差。

牛年春节,当你不能与家人团圆时,是什么感受?


人生从来不缺机会,给你各种极致体验。

极致的人,将会体验到各种极致。


平和的人,永远能在极致中找到平衡。


如果内心有爱,家人有爱,在不在一起,都不会感觉特别孤独。


除非,你与家人之间,因为某些过不去的坎,相互之间隔离了情感。

你们之间渴望的爱从没被满足,或彼比带着条件来满足,被拒绝了。


被拒绝后对爱的渴望并不会消失。


孤独,就这样来了。 

时常感到孤独的人,在潜意识中追求的是一份孤独的美和遗世独立的忧伤,那是对童年感受的重复,使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他需要有人和他一起,享受他的忧伤,并懂得他的孤独。


如果别人不可以,就只能是他自己。


由此看来,每逢佳节,思亲、思乡泛起的仅仅是思念情绪,内心是充满爱,并以此为基础的。 

而在万家团圆之时,如果倍感孤独,唤起的,可能就是创伤,是爱本来有缺失。
 
在缺失的基础上,那个情感空洞又扩大了一点。
 
有的人很幸运,并不懂得情感缺口尝到的是什么滋味。
 
有的人很不幸,带着缺口品尽酸甜苦辣却只能支离破碎。
 
难道那些缺口,就只能永远让它们空着?
 
并非一定要如此,这取决于各人的主观意愿,愿不愿意向他的内心世界之外,伸出他的橄榄枝。

不管与家人在一起,还是一个人在外面,空间距离不是问题,心理距离才是关键。 

假若你涌现出思念之情,或感觉到孤独之苦,在千里万里之遥的地方,也一样有办法可以排解。

拿起手机,给家人、亲人、恋人、朋友打一个电话,发一个信息,视频里你们可以相见,语音中你们可以倾心交谈。


不管选择什么方式联系,重点要说出你的感受,不要以为“我想你″、“我爱你”这样的话难以说出口,觉得有些难为情。 

感受只有用语言表达出来,才不会驻扎在心里难受。
 
在外的你,可能过得不容易,除了跟家人联系,送去关心,得到祝福外,自己也要照顾好自己。

过年了,为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点上蜡烛,一杯红酒敬自己,犒劳自己的辛苦,陪伴自己的孤单。

 
你不能让自己受委屈,这样会感到更孤独,还会让在家团圆的人感到歉疚。
 
要有仪式感,要为自己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

你可以牵挂思念的人,却不要担心他们的冷暖悲喜。也不要自悲自怜,因为他们并没有抛弃你。 

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彼此最大的安慰。
 

深切的思念和刻骨的孤独虽然没有办法由一个人完成解除,但可以想办法减轻,最后把它们变到一个只是遗憾的程度
 
一生中有很多不可得和不可能,你可以接受那些遗憾,并祝福不完美的人生,在分离与重逢中得到修补。


写在最后

值此新春佳节,让我们共同祝福: 

所有离国、离乡、离家的人儿,在这个牛年的春节里,平安、健康、喜乐!

所有在祖国、家乡团聚的人们,幸福、圆满、亲和!


无论你在哪儿,地球一个村,天地一家人! 

 





文:曾沥仪(高级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简快人生指导师;幸福家种子师资讲师;生命系统全息疗愈师。壹心理昵称燕归来,平台认证心探教练,优质答主,心理作者。微信名:仪生平安zly2263>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