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的事 ‖ 拒绝不必要的帮忙与过度心理内耗

好话、做好人、存好心,这是现代三好年轻人的标配操作,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容易被划分为求助者、拯救者、施害者,而三好年轻人通常都会更加愿意承担拯救者的一个身份。

每当我们路见不平的时候,我们都会渴望去为这个世界做出一些贡献和帮助,我们也可能会被求助,被要求做些什么,出于好意,或者他们别无选择的时候都不会考虑拒绝其他人的求助,只能去尝试解决他人所深陷的问题。

人们以很多类型的方式去尝试帮助照顾他人,比如说去同意对方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承担别人的责任,即使这不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努力尝试让其他人都感觉良好,为别人的问题承担后果道歉,比如《心居》里面的男主角总是习惯性道歉,即使是婆婆的问题,他也会跟妻子说他要替自己母亲道歉,承认错误恳求原谅。

但是实际上这并不能直接解决别人的问题,那些张扬跋扈的婆婆仍然可能在面对媳妇的时候充满太多的骄傲与不尊重,为其他人承担一些不属于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坏习惯,这会对我们试图拯救的人产生没有任何改善的影响,也会让我们自己受到太多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时候,结果都非常赤裸裸,本来是想要成为拯救者,想要为别人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她们能够过得更好,但他们不欣赏,不为我们改变一些错误的习惯,有时甚至对我们生气,即使我们曾经感到了自己被需要的感觉,一瞬间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荡涤与尊重,但是现在全部都化作了尘土。

这就是不懂得拒绝的后果,有些人成为受害者是有原因的,有些人成为拯救者也是有原因的,你感到愤怒,因为你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的时间已经被他人消耗,我们的愤怒可能表现为沉默寡言、被动的一些不明显攻击。

或是突然的批评让我们清醒,网络上不缺乏那种对助人善良行为的『圣母』标签攻击,就是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还被别人套用概念,实在是让人感觉痛苦与不值。

如果此时此刻已经放弃了拯救者的角色,并且在自己不方便的时候直接拒绝,说明自己并不能帮助,无能为力,或许就能摆脱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没有必要成为转折的受害者。

曾经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事,但是你又为我做了什么?累死累活不就是这么一点点工资吗,或者说为什么当初就让我来做这件事情,但是这根本就不是我的事情,这不是我应该背的黑锅,也没有必要去内耗太多吧。

当没有人真正要求被你救助时,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太被卷入进去这些复杂的关系之中,也许我们假设这个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但是很多时候这在某些国家会表现得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像是一种多余的容易被误解的『藐视』。

所以我们需要去看清楚,到底是他们需要帮助,还是我们需要帮助自己满足自己的救世主需要,或者让自己感到被大家需要,即使我们努力成功地帮助对方解决了一个问题。

但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如果长期都这样被帮助就可能依赖你,让你承担一些想象不到的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两败俱伤,如果我们不再相互依赖,那么关系有可能生疏,如果我们建立新的适当的相互依赖,或许彼此的责任也会分工明确。

因此今后当你试图帮助别人时,要更加警觉,看看是否自己可以拒绝,或者对方是否有能力独立解决,通过上面列出的方式来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拒绝他人还有被他人拒绝都是我们需要去好好面对的。

面对『拒绝与被拒绝』这一开始会很困难,这可能会让你担心“如果我不帮忙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回顾你过去过度帮助他人的行为的后果。或许你就会知道这种思考有多么必要。这毕竟对他人的行为承担太多责任可能会成为一种两败俱伤的习惯,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害。

我们都是独立的人,而拒绝他人还有被他人拒绝其实面对的都是『不属于我们的事情』,拒绝人会导致沮丧和怨恨和被利用的感觉。而被别人拒绝同样会产生这些负面的情感。

改变这个思维定势非常困难,关于拒绝的事情一切都在细节中,我们其实也不需要责怪那些拒绝自己的人,如果你想要申请资深老师的岗位或者其他更高的岗位,也要去看看自己当下的能力到底是怎样的。

被拒绝是痛苦的,这同样也说明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需要去提升的。我们都经历过被拒绝的痛苦,无论是当下的下岗潮,还是接下来更加汹涌澎湃波诡云谲的就业市场,都可能让我们再次体验到被拒绝的痛苦。

而且被拒绝与拒绝他人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很多时候就是主角换了人而已,现在的一些被拒绝的经历还可能让我们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的拒绝伤害,比如说曾经想要融入男生集体但是被欺负孤立,想要有人陪伴自己吃午餐时却没有人坐在一起,想要考上清华大学却只是进入了不知名大学,想要与初恋白头到老但是毕业就失联……

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里也会遭到拒绝,这就又给她们增加了一层痛苦,父母或家庭成员的拒绝可能包括:自己被批评,被说你不够好,或者被骂,被虐待、被忽视,你父母喜欢你的兄弟姐妹堂兄堂弟,但是就是不喜欢你。

你是被拒绝的,但是这不是你的事情,这是你的家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我们可能会选择内耗,或者讨好她们来让自己更加受到父母的关心,但是这种情况也会让自己充满压力。

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就要被讨厌,小时候的我们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完全没有建立起来,通过父母的惩罚奖惩我们慢慢知道了好坏之分,以至于一部分人的童年都在讨好与被挨打的过程中度过。

所以他们的内心特别脆弱,即使人们没有公开告诉你不讨人喜欢的时候,就是当你被拒绝时,你可能也会意识到自己不被喜欢,就会非常内耗,感觉自己生活没有意义,这也是非常让人痛苦的,拒绝会造成情感层面的痛苦,我们自然想要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拒绝。

而无奈的是,拒绝还有被拒绝都是我们需要去具备的技能,拒绝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人在对方拒绝我们之前,就率先赶紧拒绝了对方,回避型依恋就是这样的。同样,主动拒绝别人可以让我们感觉自己在掌控之中,拥有权力,但这并不能减少拒绝经历所带来的伤害。

我们让自己建立起一道道围墙,让自己过早地拒绝他人,并不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也不能保护我们免受拒绝的痛苦。我们需要去承认自己当下的痛苦和损失

也许当我们拒绝他人的一些无理的要求时,我们会害怕他人不舒服,当我们被拒绝时,我们会感到羞愧或尴尬,如果不承认这些感受,就会导致我们压抑自己的感觉,否认自己正在处于痛苦之中。

这些感受其实都是非常自然的,并不需要否认、压抑或麻木它们,我们可以通过哭泣、写日记、心理咨询倾诉、运动锻炼、融入大自然等方式来处理这些感觉,我们需要知道自己被拒绝的原因是很自然的,而且拒绝并不总是有明确的原因,有时候其他人就是随意看心情决定的。

这些事情并不总是与你有关呀,所以并不需要所有事情都自己承担,指责自己或者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承担责任,我们相反的可以练习自我护理,关注自己的技能专业与经验优势和心理韧性,并接受拒绝是一种正常的经历,这些行为与认知思维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应对拒绝与被拒绝呢。



文:ZHUQIANG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