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被母亲扇耳光后跳楼的学生吗?他的妈妈也自杀了

本文字数约:4498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2020年9月,武汉14岁的初三男生张某锐,因为在教室与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把他的家长请到了学校。

张某锐的妈妈赶到学校后非常愤怒,在学校走廊当着同学的面,用力扇儿子耳光,还使劲推他的头。老师上前劝阻,她才离开了。随后,张某锐纵身从教学楼跳下,自杀身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自己做错了事,就因为被母亲扇了一耳光,就要自杀?

与这个类似的,还有很多悲剧事件。

2019年,上海一位17岁男孩与母亲在车内发生激烈口角,男孩打开车门往外冲,毫不犹豫地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他的妈妈追到护栏边,却来不及阻止,亲眼目睹儿子跳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孩子因玩手机被父母说了两句,随后跳楼自杀”的新闻事件。

每次看到这种悲剧,我心里都非常压抑,除了惋惜这些孩子逝去的生命,我还很担心他们的父母很可能会陷入自责、自罪中,甚至也会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

果然,最近有报道称,张某锐的母亲后来也自杀了!而张某锐的班主任因为过度内疚而生病住院,路过的同学也因为没有及时拉住他的手而变得抑郁。

一些自媒体文章里,还透露了张某锐的成长经历,说他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单亲家庭,他的妈妈有一段失败的婚姻。

这些逝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我非常希望看过这些新闻事件的人,尤其是父母群体,一定要深入地看到悲剧发生背后的原因,预防类似悲剧发生在自己和孩子身上!

01

这个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在张某锐跳楼后,很多网友指责他太玻璃心。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怎么这么脆弱!”

“被父母打几下就要死要活的,我们以前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

看着这类言论,我感到很无语。这部分网友只看到了表象,没看到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时代背景的变化。

的确,60后到80后、甚至包括部分90后这几代人,很多人小时候都挨过父母的打骂。

在那个时代,绝大部分父母的教育观念都很传统,孩子不听话就打一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打骂的家庭反而是少数,很容易被人说是“纵容孩子”。

所以,当时被打的孩子虽然也有愤怒、痛苦,也曾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但与周围的兄弟姐妹、同学朋友比较时,发现大家都被打过。而且所有人都说要听父母的话、要孝顺,父母打骂是因为爱你。

在这种背景下,被打的孩子很快就把心理创伤合理化了。如果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话,还会感谢父母当年的严格养育。

但现在的孩子不同了,因为时代也不同了。改革开放以来,来自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理念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教育,提倡父母养育孩子时要尊重、理解、循循善诱,而不是打骂。

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受到了影响,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心理健康,摒弃了打骂的方式。尤其是国内一二线城市里,打骂孩子、棍棒教育已不是主流;上网一搜,热门的家庭教育书籍和课程都在强调“正面管教”“科学育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再打骂孩子,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冲击:

我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粗暴,一点都不尊重我?

为啥别人家的父母温柔开明,但我总挨打?

在强烈的负性情绪和缺乏积极引导的情况下,再加上可能受到一些精神分析流派的影响,这些孩子很容易形成扭曲的认知:我的父母根本不爱我,他们就是想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父母的打骂就很容易对孩子们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埋下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隐患。

所以,上面新闻里的张某锐之所以愤而自杀,不仅仅是因为被妈妈扇了几个耳光,那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源在于前面还有很多来自于父母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比如上面那篇自媒体文章链接里说的,张某锐和父母本来是一个经济富足的三口之家。

但父亲出轨有了小三,婚姻破裂,张某锐跟随母亲生活。后来,父亲的钱还被“小三”卷走了。从那以后,张某锐的母亲起早摸黑,必须打几份工才能够养活孩子。

如果这些信息是真的,那张某锐很可能从小就生活在气氛压抑、恶劣的家庭中。比如父母离婚前频繁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父亲经常不在家,对他缺乏陪伴,母亲对丈夫极度不满,心情压抑,很可能经常对儿子发牢骚、诉苦……

而父母离婚之后,母亲不但工作劳累,还要照顾儿子,其负性情绪可能更加强烈,对儿子发脾气的频率可能更高。

而且,她可能觉得自己婚姻失败了,就把儿子作为唯一的希望,对他管教严厉、粗暴打骂,其情绪失控时甚至有可能说过“如果不是为了你,我至于这样吗”,“如果没有你,我早就不想活了”,“你不努力学习,对得起我吗”这样的话……

这都会对张某锐造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所以,他在跳楼前其实早就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了,甚至达到“微笑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了,只是可能他的母亲、老师不懂得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也不够重视,未能觉察,更未带孩子到精神科就诊。

“微笑型抑郁症”非常凶险,患者平时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连最亲近的人都未能觉察到其内心的痛苦。

去年发生的“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件中,跳楼自杀的高中学生小林就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患者。

小林父母对儿子的心理状态也缺乏觉察,得知儿子死讯后非常震惊,“我的儿子怎么会自杀?”,并一度怀疑是谋杀。后来他们通过监控看到儿子自杀前曾疯狂自残,才逐渐接受了事实。

所以,张某锐的母亲对儿子的最后一次打骂,导致他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全面激活,产生了强烈的负性情绪和灾难化思维,最后选择轻生。

除此之外,指责张某锐母亲的网友也有很多,有的甚至对其网暴、辱骂。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确实不科学,但这背后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被老师叫到学校后,她情绪失控了,其实是她自身遭受过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也被激活了。丈夫出轨,婚姻破裂,一个人打几份工的辛劳,儿子学习不争气还犯错(而且很可能不是第一次了)……这都让她无比委屈、愤怒、恨铁不成钢!

所以,她当时一下子情绪爆发了,对儿子又打又骂,甚至处于歇斯底里的发泄状态。

甚至不夸张地说,如果张某锐母亲去看精神科,很有可能会被诊断抑郁症、焦虑症,甚至是双相障碍。

结果,儿子被自己打骂过后,跳楼自杀了。这是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也是无法接受的重大打击。她无比自责、自罪,后续很可能没有接受有效的心理干预,一直走不出来,最后也自杀了。

02

如何预防悲剧

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如果大家能深入地看到以上的深层次原因,我们讨论类似的悲剧事件时,才能有所启发,吸取教训。

尤其是为人父母者,或者即将成为父母的年轻人,怎么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家庭中?

第一,选择配偶时要擦亮双眼,尽量识别出“渣男”“渣女”并远离,他们很有可能是人格障碍患者。


如果上面自媒体文章所述是真的,那张某锐的父亲是一名妥妥的“渣男”,不但出轨,还把财产转到小三名下。儿子去世后,他还找亲戚一起大闹学校,把责任推给校方,最终拿到了一笔不菲的赔偿金。

可以说,这个父亲符合人格障碍的3个特征:严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缺乏同理心、行为远远超过社会规范。可张某锐的母亲在婚前未能识别,并及时止损。

大家要意识到,在社会上,“渣男”“渣女”这类人格障碍患者的比例其实不低,但往往又很难从法律层面去追责,只能道德层面去谴责。我们惹不起,但躲得起。

尤其是现代女性,一定要掌握识别“渣男”的知识,在感情中保持理性,尽量避免情感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就算不幸遭遇了婚姻失败,我们也要进行自我反省,积极面对,提高逆商,而不是一味指责对方,更不能把负性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上面说张某锐的父亲很可能是“渣男”,在婚姻破裂中要承担较大的责任。但张某锐的母亲其实也有责任。

从她当众对孩子打骂的表现来看,她的性格中很可能有急躁、强势、粗暴的一面,急起来可能也会打骂伴侣,即使不敢打,可能也会骂得很难听。这就有可能对其前夫也造成了一些心理创伤,婚姻裂痕不断加大。

在离婚后,张某锐的母亲可能还没有意识收敛这种性格,也有可能她意识到了,但还是没法很好的控制。遇到儿子犯错、“不听话”时,她仍有可能对儿子打骂,而且可能打骂得更厉害。

其实,现在社会的离婚率很高,虽然婚姻失败了,但不代表离异过的女性就是失败的。相反,如果逆商高、能乐观积极地面对,很多女性反而在离婚活得更精彩、更有智慧。

很多大众觉得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精神心理往往不太健康,其实这只看到了表面。只要家长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样可以自信、阳光、优秀,谷爱凌就是典型的例子(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

偏偏很多离异后的单亲爸爸、妈妈缺乏自我反省意识,更没意识到要赶紧从婚姻失败中走出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反而对孩子忽视、或者施压、粗暴教育,这样的孩子才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所以,离婚不是一场灾难,单亲家庭也不是问题的关键,不懂得科学教育的家长才是。

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家长都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在孩子面前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理性的心态,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滋养。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很难做到这一点,那很可能是情绪控制出现了问题,容易频繁陷入愤怒、抑郁或者焦虑,那最好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服务,甚至是到精神科就医,令情绪症状得到控制,减少对孩子负面影响。

第三,女性要做到真正的独立,包括人格独立、思想独立、经济独立,拥有真正的自信,这是女性活得幸福、安全感的真正前提。


可能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张某锐的母亲在结婚后未能做到经济独立,婚姻破裂后,她不得不从事劳累而工资微薄的工作,养活自己和儿子。

而且在人格和思想方面,她也一直未能完全独立,未能走出对前夫和婚姻破裂的怨恨,甚至很可能将精神支柱和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张某锐很容易被母亲的“负能量”和高压压得透不过起来。

当然,张某锐的母亲已经去世,逝者为大,我们这些分析和建议并不是为了指责她,她也是悲剧中受害者,虽然在家庭教育中犯了错,但也是出于无知。

可是,希望父母们能吸取教训,不要成为下一个无知的家长。

另外,在张某锐跳楼自杀后,我相信相关部门或者学校曾组织相关资源,为张某锐的母亲、班主任、目睹悲剧的学生进行过危机心理干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心理干预效果并不显著,并缺乏后续跟踪。

张某锐的班主任及目睹悲剧的学生很有可能得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者由于PTSD长期得不到有效干预而继发了抑郁症,而不是单纯的抑郁症。

这需要专业的、持续的、深入的专业心理治疗,必要时还需要结合精神科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所以,希望相关部门和心理卫生从业者们深入反思、反省。在悲剧事件发生后,我们不能像走过场一样,只是简单地为当事者进行紧急心理干预,而必须有长期的跟踪、持续的服务。否则,这种心理干预就失去了意义,只是流于形式。

还有,张某锐自杀后,他的班主任是非常内疚的。

确实,如果学校的老师能掌握一定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尤其是懂得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的基本症状的话,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精神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

然后班主任可以及时对孩子提供必要的关注和关爱,并引导家长也一起重视,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带孩子就诊,这可以挽救很多宝贵的生命!

希望张某锐的班主任不要再过度自责。如果她能从这次悲剧中吸取教训,积极学习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守护其他学生的心身健康,这对已去世的张某锐来说是一种告慰,也能修复这件事对于班主任造成的重大心理创伤。

还有,这个悲剧也折射出了校园“心理体检”的开展势在必行,尤其是抑郁症筛查。希望学校能落实好这项措施,配备更专业的心理服务资源,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

当然,父母们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去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要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及时识别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文:晴日心理何日辉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