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的教育理念,隐藏着被抛弃的经历

文:栾晶
来源:栾晶(ID:luanjing007)
原文标题:别问,问就是疯了

(案例已改编,且经过授权)

一位母亲来找我,原因是她总是担心孩子被婆婆、丈夫抢走,以至于每天心惊胆战,无比焦虑。

工作一段时间后,这种焦虑稍有缓解。于是我们探索其他议题:她的父亲脾气暴躁,从不管她,一管就是怒吼。母亲脾气木讷,也是从不管她,从不管她就是指… …从不管她。

她就像个兔子,整天担心被父亲吼,于是动不动就被吓呆,且非常讨好。又一直渴望母亲能稍微管管她,和她亲昵亲昵,表达一下爱意。

当然,期望是落空了。所以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恐惧、讨好、没人爱、被嫌弃和抛弃的女孩。

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孩,好家伙,世界上所有的爱带着奶香味扑面而来。这晶莹剔透的小家伙,居然这么爱她,她决定和这小家伙结为灵魂伴侣,她们互为世界上最爱彼此的人。

所以到这里呢,我们就能理解她的害怕——一个感情充沛、比自己好的婆婆,居然动不动对孩子下手又下嘴。更恐怖的是,这孩子居然不是她无性繁殖的,她还有个股东,她再怎么可以喝止婆婆,也喝止不了这个和她股权相当的孩子亲爹。

于是被抛弃的焦虑感在深夜被放入绞肉机,被绞得七零八落。当然这是她的核心议题,这个议题要被修通,我是指修得比较通,大概需要150次心理咨询。

这个“被抛弃”的核心议题带来哪些周边呢?她的焦虑开始广泛性扩散:

她开始睡不着,睡不着是焦虑的常见症状,比较好理解的就是——会不会他们在我睡着的时候走了?

她开始不断担心未来:等我带孩子出去上班了,我能找到好的工作吗?背后的潜台词:假如我是个没用的人,我的孩子会不会看不起我,最终抛弃我?

她开始焦虑孩子的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我有没有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我的奶行吗?孩子饱吗?孩子一旦生病,嗬~那潜意识的野马随风奔跑,比较奔放的母亲连自己和孩子合葬的墓地都开始考虑。

心理健康也是个比较大的议题:我有没有让孩子很恐惧?和我小时候一样?我有没有让孩子变成讨好的人?和我小时候一样?我有没有把孩子教得不讨人喜欢,和我小时候一样?我有没有抢走孩子逼走老公,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父爱的人,和我小时候一样?

这些焦虑,背后全部指向:我会被抛弃。

当然她自己一开始是意识不到的,她觉得我的焦虑就是我的焦虑,你不要跟我谈什么抛弃不抛弃,谈就是没有。

焦虑这种症状可以保护她,让她的核心焦虑,投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分散就没那么痛,也没那么不可控了。毕竟你想,我们谁能控制自己不被抛弃?但控制一下今天孩子吃点什么,还是容易的吧?

心理咨询的顺序,就是先工作这些周边。没有咨询师会一上来就说:啊,你这是怕被抛弃啊,来谈谈你被抛弃的创伤体验呢,你曾经是怎么被抛弃的?这是,em,这是个铁憨憨。

焦虑的咨询技术无非几个方向:情感、认知、行为。

我们从情感上呢,是一点一点触碰那些伤痛,注意是一点点。慢慢流泪,先从眼泪的河流,再流成情感的海洋,一开始就下海,那就得淹死。

然后从认知:你瞅,你女儿又不是你,你女儿的资源比你丰富啊,不会像你这样的。你再瞅,你比你妈强多少啊… …

有时候从行为:你去问问你身边的妈妈,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这些焦虑。再问问你老公,你婆婆想抢走孩子的几率有多大。你再观察一下你女儿,真的像你当年那样被吓得动不了吗?… …

这几种技术不断穿插,通常会出现比较好的效果,前提都是,一定要大量工作情感,焦虑本身就是为了防御情感,这些被压抑的情感不放出来,症状缓解不了。

这些情感包括:

我如此担心孩子生病,是因为我好害怕她离开我。然后哭;

我担心孩子品行不好,是因为我好怕她以后像我一样,被人嫌弃。然后痛哭曾经的被嫌弃;

我担心我没照顾好孩子,是因为我怕被老公公婆嫌弃,最终将我抛弃。然后痛哭曾经的被抛弃感。

… …

这些藏在焦虑背后的情感被反复工作很多次,最终接近创伤体验:童年无数个日夜,我是那样过来的。我知道我没有被真正抛弃,但我感到我被抛弃。而且没有人承认这一点,没有人捞我起来。我靠自己活到了今天,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我可以靠自己继续活着,这个小孩,也只能靠我。

所以有很多焦虑的妈妈,不信任自己的丈夫、公婆、父母,尤其在学习和生活上,她们通常看上去像个独裁者,她们独揽孩子的一切,不允许任何人插手。

看上去是一个控制的议题,然而背后的原因很心酸。在有孩子之前,她们通常体验到的是身边没人。没人拉我,没人管我,她们对人失望。有了孩子后,她们潜意识中将孩子和自己的受伤内在小孩分不清,她们童年曾经无比焦灼地拼命挣扎着活着,哪怕到了今天,她们也用同样的办法,来让孩子活着,活得好,活得不像她。

如果你去问:你为什么不放手?为什么不让老公插手?

她会茫然地看着你:我不相信有人会比我更爱我的孩子,我的内在小孩。

还有一种内在小孩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我只能靠我自己,没人会帮我。而是另外一种。

在我与这位母亲工作到100次左右时,已经非常接近创伤体验,开始一点点工作创伤。遇见了一个阻碍,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无论我如何工作,她都陷入一种偏执状态,她始终无法从情感上相信,她没有对孩子造成伤害,没有将孩子养得和她一样。

她觉得一切都完了,这孩子就是她的翻版,她的绝望无以复加。

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偶然的一次,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我记得我们就这个话题谈过蛮多遍,之前好像蛮能缓解你的焦虑,不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

她:之前我能接受,我不是我父母,我的孩子也不是我,我觉得给我很大的勇气,而且也真的能帮到我,我放松了很多。但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这无法安慰我,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我:你能说得出来吗?最近的确我们工作你的创伤比较多,我不确定是不是另一个创伤体验被激活了。

她:就是有一种感觉——你总对我说,不会的,我对孩子做的这一切,不会真正伤害她很深。一开始你这么说我很感激你,现在,怎么说呢,我有点怪你。

我:能谈谈吗?

她:我觉得你这样说,会让我困惑。养孩子这么容易吗?随随便便养养就行吗?如果随便养养就行,我父母怎么会把我养成这样??他们就连随便养养都不愿意吗?他们其实根本就不爱我吗??

她失声痛哭。

的确是另一个创伤体验被激活了:我是不被爱的。这个创伤议题,同样需要一段时间去工作。去流泪、愤怒、哀伤、接受、放下。

所以看到吗,还有很多焦虑的父母,他们拼命养孩子,把自己累到趴下,无意识中是为了证明:你们看,养孩子很难的,我都这么累了,孩子也没能养好。所以我父母已经尽力了,不能怪他们。所以,他们,是爱我的。

悲凉啊。

这是一个焦虑的母亲的案例,整个工作流程,基本上就是这样。其实大部分的焦虑,动力学层面都是这样工作,只是动力学会更加侧重情感背后的动力探索,而不是仅仅从认知和行为层面去做工作。

没有做心理咨询的人,怎么办呢?我们通常发现,没有做心理咨询其实很难自助,因为人的防御特别鸡贼,潜意识有时候就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你的防御就捂着你的眼睛说:你看不见,那不是,你这是饿了,饿晕了,你多吃点饭就好了。

但我们还是可以绕开潜意识去做点工作,核心工作是:自己工作自己的情感。这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改变动机,为自己制定相当强大的治疗计划。

第一步:买一些内在小孩的书,回来阅读,有些书里有详细的自助计划,如《别永远伤在童年》;

第二步:跟随书中的计划来制定自己的治疗计划;

第三步:假如你愿意,可以组建一个团队,号召与你有相同问题的人,和你一起开始这个计划。而且你们还可以互相对话、练习。

最后再说一点吧,我们很多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其实都已经“过时”了。我不是说教育理念过时了,而是你的这些方法,是曾经保护你活下来的。你虽然出生在和平年代,但你的家庭就是战火纷飞的战场,所以你所有习得的方法,都是保护自己活下来。这些方法就有点过于苛刻和残酷了。它们是你保护内在受伤小孩的方法。

而你的孩子,你的家,是战场吗?你现在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孩子活着,还有如何生活。

作者简介:栾晶(ID:luanjing007)。和你一起,用心理学看世界。、

责任编辑:小鲸鱼 八角亭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