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你真的会拔刀相助吗?

武侠小说里总少不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情节,但回归现实情境,你真的会拔刀相助吗?


每个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会”。


但实际你会做吗 ——那就未必了。

 

案例分享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小悦悦事件吗?


注意:此处不是德云社的“小岳岳”,而是10年前发生在2岁儿童小悦悦身上的那个令人惋惜的悲惨故事,当时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并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


现在回溯下事情大概经过:小悦悦不慎被一辆白色面包车碾过,肇事司机意识到后并没有下车而是无情地又将后轮从小悦悦身上碾过,紧跟着第一个路人经过,他目击了整个事件,但却没有报警,而是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


第二个、第三个路人相继经过,他们看了两眼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接着不幸又发生了,第二辆车从小悦悦身上碾过,就这样,短短7分钟内,有18位路人经过,他们看到躺在血泊中的小悦悦都没有报警或者拨120


最后是一位拾荒阿姨上前扶起小悦悦,大声呼救,小悦悦的妈妈才赶来但经医院全力抢救后仍无效,最终不得不遗憾离世


小悦悦走了,整个社会也震惊了,是什么驱使这18位路人对血泊中的小悦悦视而不见,漠然离去,当社会都在指责这些冷酷无情的路人,对他们的道德提出质疑时,我们或许也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下:


18个路人看到小悦悦的时候,或许心里在想,这大街上人来人往,又不止我一个人经过,也不止我一个人看见,我不去救她,总会有其他人救她的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里叫做旁观者效应

 

定义

 

旁观者效应,又叫责任分散效应,指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延迟时间越长。

 

相关实验

 

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Darley)和比伯·拉塔奈(BibbLatane)请来了72位学生被试,把他们分为二人组、三人组和六人组:


二人组的学生只能与另外一个人交谈;三人组的学生将与另外两个人交谈;六人组的学生将与另外五个学生交谈。但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学生作为真正的被试,其他与之交谈的声音都是事先的录音。


实验开始后,被试首先会听到一个男生在讲话(录音),他谈了一些自己的大学生活,然后提到自己有癫痫病史,尤其在压力大时容易发作。


接着,这个声音开始表现出“癫痫发作”的症状,并断断续续地发出一些求救的声音:“……我的癫痫就要发作……我需……要一些……帮助,如果有人愿意帮助我……(哽咽声)我要死了……”


面对这个突发事件,三组的被试会有怎样的不同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当被试相信有其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概率大大减小:在二人组中,有85%的被试实施了帮助行为——离开其所在的房间,向实验者报告情况;而六人组中只有31%的被试这么做。


被试采取行动的反应时间也有显著差异:二人组的平均反应时间不到一分钟,而六人组接近三分钟。

 

相关经典童谣

 

大家都知道《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一个和尚时,责任都在于自己便独自挑水喝,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两个和尚时,责任开始分散,一开始都有所偷懒后来想到两人一起抬水喝;三个和尚时互相推脱,责任更分散了也便没有水喝了。


这个故事从小就听过,只是之前是从“团结的力量”角度出发的,现在从心理学角度看也很好地说明了责任分散效应。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看到责任分散的现象比如:在人群中有人看到小偷行窃,却没有人站出来制止;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站着,有的人也不会让座,因为他们认为别人会让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 责任扩散


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即提供帮助的责任分散到了其他人身上。

 

  • 情境的模糊性


当旁观者对当前所处情景或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时,人们通常不愿意轻易做出一些举动,因此非常容易导致旁观者效应的产生。

 

  • 评价恐惧


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去表现自我。而且人们通常会以一种相对安全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行为,不至于被他人排斥。因此,当旁观者越多,旁观者效应也就越显著。

 

让我们再次返回题目:路见不平,你真的会拔刀相助吗?你可能现在犹豫了:我应该要拔刀相助吗?(会不会被讹,万一被讹呢?但是又万一是真的呢)或者我应该要怎么拔刀相助呢?


在我看来,路见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进行:

 

首先要建立强制性的责任分配制度,使其各盘观者明确各自的责任。比如:看到一些事故一定要报警、拨打120,没有做的要有一点小的惩罚。


其次旁观者个人要有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学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够做到保护自己,做到智勇双全,并且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奖励。

比如老奶奶跌倒了,在扶之前可以先拍个视频,保留证据,后续老奶奶家人也可以对其表示感谢,给予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一些奖励。


最后可以加大一些急救措施的科普宣传和实践演练,比如:心肺复苏。可以从学校、公司、社区等方面入手,加大宣传,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实践操作。这样大家都学会之后就感觉在施救的时候会降低风险,也就更愿意挺身而出了。

 

希望大家对旁观者效应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在实践生活中也可以有勇有谋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文:赶路人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