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披着拖延症、无力感的外衣?

文/李芳芳,曹怀宁心理咨询工作室读书笔记作者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埃尔德里奇·克里佛

01

 拖延症、无力感的假象

在一次心理学课上,老师说“事情有这么几类,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安排你们的时间?是不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慢慢做,又因为拖延症硬生生的把不重要不紧急拖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场下一片哗然,相信是因为这句话说出了每个人的真实状态。


由此来看,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明明知道是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却管理不好时间呢?

因为,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可以拖着慢慢做,可以暂时逃避问题、规避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获得一时安逸。可见,拖延本质上是逃避心理在作怪。


为什么多数人会逃避问题?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指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痛苦,而解决问题会带来更大的苦痛。”人的天性是逃避苦痛的,所以倾向于逃避问题。


一般来说,人逃避问题的方式有几种:

一种是无限拖延“今天我状态不好,明天状态也许会很好,先玩一会再说”,到了明天,“改天再做,现在时机不成熟,等我积累多一点,就会很快速和很容易地完成任务了”。直到把问题拖到最后一刻;

一种是自我放弃“觉得压力太大,我不行;找别人解决吧”、“如果做不好,别人会看不起我,不如不做了”,于是,就把问题打包寄给他人,主动放弃努力。这种情况发展到极致,会导致个体越来越不自信,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求助别人,充当了一个传递问题的邮差。长此以往,个体就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遇事便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种是直接无视问题,幻想着问题会自行消失,但问题自己不会消失,只会越积越多,像山一样挡在人们面前。

02

逃避问题、规避痛苦的本质——缺乏内心安全感


逃避问题、规避痛苦的本质是什么?

没有勇气面对问题?

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做好?

不愿意花时间尝试解决?

害怕事情做不好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不想处理紧急事情,就想玩游戏/看剧/淘宝/发呆?

逃避问题、规避痛苦的原因体现为:或没有信心面对压力、或没有信心面对不完美的开始、或没有信心承受失败后较低的自我评价、没有信心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选择及时行乐。因此,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的信心,否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定了自我的价值。而肯定自我价值是内心安全感的前提,否定自我价值即缺乏内心安全感。


缺乏内心安全感的人,无法对自己产生信心,无法获取由信心带来的能量,无法用内心能量创造自我的价值。最后的结果是一方面逃避问题规避痛苦,另一方面进行自我攻击、内疚、责任、抑郁、做任何事都感到无力、疲惫。

我们的天性是追求快乐的,逃避问题不但不能使人获得长久的快乐,反而使人更加痛苦。若要使活着的快乐大于痛苦,我们需要去想办法来建立内心安全感

03

自律——解决拖延症、无力感的法宝


自律是解决痛苦,获得持久快乐,建立内心安全感的重要手段。是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人生痛苦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

自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即重新设置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最麻烦的事情即最痛苦的问题最先解决,先苦后甜,用短暂的痛苦换取长久的快乐,而不是用短暂的快乐换取长久的痛苦。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中指出:“你决定要做什么,并对其进行排序的时候,你首先要解决那些最难办的项目。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你每天早上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吃掉一只青蛙,那么,你这一整天都会感到满足,因为你已经知道这可能是你这一天中即将发生的最糟糕的一件事情了。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么,你要先吃较丑的那一只。这也就是说,如果你面前有两项重要的任务要完成,那么,你要先从那个最大、最困难而且最重要的任务开始做起,要督促自己马上开始,然后一直坚持,直到任务完成,你再去做其他事情。”

承担责任。承担责任即明确的告诉自己“我的问题应该由我来解决”,激发直面问题的勇气,唤醒内在心理力量。勇气和力量形成内在的推力,推动我们为解决问题而行动。接下来,利用惯性,让自我推动、承担责任成为新的习惯。一旦我们在承担责任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便可以意识到自我价值,必然会想办法珍惜时间发挥自我价值,拖延、逃避、放弃就不攻自破了;

尊重事实。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还没了解清楚事实、没看清问题,就开始想象各种困难、害怕迈出第一步。其实,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若被害怕开始、否定自己、不知所措的情绪消耗了我们的能量,还有能量处理问题吗?

保持平衡。这意味着建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即要在相互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不断利用机遇进行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敢于“断舍离”。“少”做事,腾出时间、空间、精力给靠近人生目标的事,避免一直在原地踏步。

以上四点需要细心体会,广泛实践。

关键在我们的态度。

如果以坚毅、果敢的态度直面痛苦,就能从自律中获益。

如果时刻想着逃避痛苦,那么我们会陷入拖延——逃避——放弃努力——无力感——抑郁的恶性循环中。

改变这种状况,只需要切断其中的一环或几环。

自律,可以切断逃避、拖延、无力感,推动我们发现内心的力量、建立自信心、建立内心的安全感。

当安全感激发了内心能量,我们就有了选择的能力:选择为自己负责,选择处理最难的事,选择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04

择最“对”而非最“快”的路


斯科特▪派克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作为正常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进步得更快,希望通过合理的捷径,实现心智的成熟,但不要忘记:关键的字眼是‘合理’”。

“合理”的路是推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的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痛苦、发现自我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

“不合理”的路是拖延、逃避、放弃的路。虽然可以快速做到,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满足与成长。

因此,在做出选择时,我们需要选择合理的、“对”的道路,而非“不合理”、“快”的路。

当我们用自律激发了内心力量,选择了“对”的路,拖延症、无力感便会自行消失。

作者简介:李芳芳,曹怀宁心理咨询工作室专栏作者

排版: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