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界限,我们才能建立并维持健康的关系

春节引发的“情感地震”


对很多人来说,春节哪里是享受天伦之乐,而是饱受天伦之苦。由此引发的种种负面情感,在春节假期一周之后,依然“震感强烈”。

过年回婆家,是很多已婚女士的痛苦之旅。

A女士结婚10余年来,逢年过节总会与老公吵架。为表孝心,老公每年回老家总会为父母买很多东西,而且从不和她商量。仅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好,公婆自己走亲访友的礼品也需要老公准备。老公一车一车的“孝心”的确很讨父母的欢心,但却让A女士心凉:“我觉得在这个家里我不重要,他每年都花很多钱给父母买东西,难道不需要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吗?”

很多已婚女士不愿去婆家的原因,有时是因为婆婆理直气壮地干预自己家里的事情。一些自恋型的婆婆貌似家族里的大家长,对生二胎、买房子、孩子上补习班、该怎样教育孩子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提建议。而且,那个男人还认为自己的妈说得对,对母亲言听计从。“我很伤心,感觉在那个家,他们才是一家人,我就是外人,融入不了他们”;“我很生气,她凭什么管我们家的事!”这是一些媳妇的真实感受。

对于未婚的年轻人来说,父母与亲戚家长里短的唠叨与频频催婚,让人不胜其烦,甚至会引发爆烈的情感反应。

面对母亲絮絮叨叨的催婚,正在厨房的C先生说:“我真想用刀把我的手指一根一根地剁下来送给妈妈,好让她闭嘴。”

D先生是直接从饭桌上气回来的。吃饭时,老家一位亲戚喋喋不休说他生父如何恶劣,他说:“别说了,我不想听”。但亲戚依然说下去。他把喝了几口的啤酒往桌上一推,愤然离席。



春节期间,我听到这样一段母女对话。刚毕业的女儿现在在北京上班。


母亲:在外面呆两年赶紧回来找工作、安家。

女儿:我不想回来。

母亲:你不回来,我怎么办?

女儿:我把你接到北京。

母亲:我才不去,我就在青岛。

女儿:好好好,你说了算,你是一家之主,都得听你的。

这些来自于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压力,都源于一个问题:缺少界限。

因为平常很多人都与父母亲人分居两地,大家各过各的日子,倒也相安无事。但是春节打破了这种必要的物理界限,将各种情感、认知、价值观倒在一个叫家庭的洗衣机里搅拌,“情感地震”由此引发。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界限?


中国人是很不讲界限的,特别是老一辈中国人。

很多母亲会本能地将儿子的家庭当成自己的家庭,她们认为自己天然地对那个家庭享有管理的权利。当年婆婆有我们家的钥匙,她随时可以进来在冰箱里塞满她带来的东西,动用我的私人物品,甚至翻看我的日记。我很喜欢养花,她随意把我养的花扔了,换上自己喜欢的花卉。她做这些也许没有恶意,却严重侵犯了我的界限。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用两个比喻来说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差异。

他说西方社会像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很清楚不会乱的。

中国社会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在这种社会文化中长大的中国人,天然就认为,只要你与我是亲人,我就有权力打听、干预你的事,因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所以,七大姑八大姨都认为自己有权力打听你挣多少钱,什么时候结婚。婆婆认为自己有权力建议媳妇要二胎。

春节引发的普遍的“情感地震”,说明在家庭内部界限有多重要。在同一个家庭中,不仅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也要有界限。在父母与已婚子女两代家庭中,更要有清晰的界限。曾有个妇联的干部告诉我,现在年轻人离婚,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双方父母掺合进来导致的。

界限来自于我们的权利意识,特别是我们做自己的权利。当我们学会尊重自己的权利,界限便出现了

“个人界限说明了你与别人的边界在哪里,界定了你是谁,你有什么想法,你如何对待他人以及让他人如何对待你。”保罗·梅森、兰迪·克雷格在合著的《亲密的陌生人》中认为,设定界限有如下好处:

帮助你界定自己

界限不清的人往往不容易发展出认同感。界限不清或根本没设界限的人,难以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往往也把自己与别人的问题与责任混为一谈。他们没有明确的身份认同,常常接受别人的认同,或认同某一熟悉的角色,如母亲。

反过来,界限设定良好的人,可以恰当地区分自己和他人,他们能认同自己的感受、看法和价值,并把这当成自己很重要的部分。即使别人的看法与感受和自己不相同,他们也能给予尊重。他们了解在界定他们是谁这件事情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同样重要。

为生活带来秩序

如果你总是任由别人呼来唤去,你的生活就会一塌糊涂。设定界限,能帮助你不会像一个傀儡一样任人摆布,界限还能帮助你弄清楚与别人的关系,事先设好界限有助于防患未然。

给你安全感

没有设定界限的人只能被人左右。别人摆布他们时,他们只觉得无助,任人使唤。反之,设有界限的人,更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决定要不要容忍某种行为,他们拿出权威勇于说“不”,感觉自己拥有安全感和掌控感。

增加亲密感而非纠缠不清

一般观念认为,两个人一旦结婚就合二为一,现在不少新人更认可一加一依旧是二。夫妻在携手同行时,需要保持空间。正像纪伯伦所说:“并肩而立,但不过分靠近,就像殿堂中石柱分立,橡树和柏树不会在对方的树荫中成长。”相反,受困感有如橡树和柏树长得太靠近了,枝丫和树根纠缠在一起。不久以后,因为缺乏生长空间,各自都会有一部分死亡,无法彻底发挥潜能。


三、如何设定界限?


当下中国,大部分人都缺少界限意识,这是因为我们缺少权利意识。随着权利意识的觉醒,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有了越来越清晰的界限意识。

学习心理学之前,我也没有清晰的界限意识。我只是感觉与婆婆的相处有些不舒服,但并不明白原因何在。当意识到是界限出了问题之后,我就尝试设定界限。比如,搬家之后,我为要不要给她家里的钥匙很是纠结了一番,最后决定不给,但内心依然有内疚感。


对于没有界限意识的人,你设定界限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家庭战争。对方可能会指责你是自私的人,故意引起你的内疚感。你可能会担心,设定界限会失去对方的爱。但请记住,设定界限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让对方获益匪浅。

设定界限之前,我们需要想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设定界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无论遭遇什么、走到哪里、和谁在一起,都能够尊重自己的权利并照顾好自己。设定界限并不是要我们控制或改变别人的行为,这与别人完全无关,只关系到我们自己。

当然,有时你可以选择忽视自己的界限。比如,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你让她住在自己家里。这和伴侣非要留老家的亲戚住在家里是不一样的。《亲密的陌生人》中的一个很好的表达:“关键在于,你觉得你有选择权,就好比送人礼物和遭人抢劫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书中描述了设定界限的五个方法。

将界限分类

问自己一些问题帮助理解个人界限:


什么事伤害你?


什么事令你愉快?


为了这段感情你愿意放弃什么?


别人做哪些事会让你感到愤怒或觉得自己被利用了?


你拒绝别人的要求时,能不能不觉得内疚?


你能容许别人靠你多近?


怎样的距离会让你觉得焦虑不安?


身边的人是否尊重你的个人界限?

计算代价

如果没有界限,你将受到什么影响?

给出结果

要记住缺乏界限,让你付出了什么代价。让事态的结果与界限相称。

保持一致

所有的家庭成员最好能统一行事风格。

考虑可能的后果

由于对方会想方设法来考验你的界限,所以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要对这种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当事态对你造成不安全感时,请寻求专业帮助。

请记住:只有在一个界限清晰的关系里,我们才能获得健康的自尊和心灵的自由。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