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回应女子被同伴推入水库:抑郁症患者会杀人吗?

文: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警方回应女子被同伴推入水库,推人者曾服用过抑郁症药物:抑郁症患者真的会杀人吗?

前几天,一则视频在网上疯传:

一名女子俯身系鞋带,被同伴推下水库。对方也落水,却使劲把女子往水里按,疑似蓄意杀人。

10月24日,警方宣布:两名女子双双溺亡。

而且,推人下水的女子生前曾服用抗抑郁药物。

不少网友看到这则消息,感到很气愤:

“杀人犯就是杀人犯,跟抑郁症有什么关系?”

“抑郁症连自杀都没力气,怎么可能杀人!”

“不要甩锅给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会名誉受损。”

10月26日晚上,自称“被推下水女子的女儿”的网友通过微博解释说:妈妈和推人下水女子只是10多年前的朋友,多年没有联系,并不是闺蜜。

她不认同“抑郁症杀人”的说法,她解释,自己也患有轻度抑郁症,换位思考,抑郁症患者不可能杀人

的确,在警方没给出说明的情况下,判断“抑郁症”是谋杀动机,有失偏颇。

案件背后藏着多少恩怨纠葛,杀人者是否还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急需公正客观的调查。

但满屏幕的“抑郁症不可能杀人”,也让我心生疑惑:

如果我们身边有抑郁症患者,到底需不需要提防他有杀人倾向?

抑郁症真的不可能导致患者杀人吗?

为了求证,我多方请教和查阅,最终得出确实的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确会因抑郁产生杀人和伤人的倾向。

但这存在一个大前提。

震惊中国的“陕西米脂427故意杀人案”里,行凶男子赵某因初中曾受霸凌,在母校门口持刀行凶,杀死9人,砍伤11人。

警方调查时,男子父母拿出了抑郁症病例,证明赵某长期患有抑郁症,希望法律能够从轻发落。

十几年前受过霸凌,十几年后复仇杀人,残害毫无瓜葛的学生,残暴得令人发指,整个互联网一片声讨谴责。

但评论区里,网友义愤填膺的方向让人很迷惑:

“抑郁症不可能杀人!我们不相信他有抑郁症,他就是个杀人狂!”

还有大V们言辞凿凿地“伪科普”:


“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是情绪低落,思想消极,自杀倾向,绝不可能杀人。”

其实,这桩案件的重点是赵某“报复”杀人,抑郁并不是杀人动机,也不可能成为减刑理由。

但某些情况下,抑郁症的确可能成为杀人动机。

2016年,一位患有抑郁症的父亲张某,由于频繁想死,又担心自己死后女儿没人照顾,就先将女儿和狗先杀死,再试图自杀。

被警方逮捕后,他解释自己抑郁很多年,妻子过世后自杀倾向越发严重,生活痛苦不堪,已经体会不到半点快乐。

他想死,但一想到女儿要在这个不快乐的世界继续生活,就觉得比死还难受,不如帮女儿早一步解脱。

这种杀人行为,和暴力激情杀人有着动机上的不同。病理学书籍《抑郁症》在“抑郁症病人及其自杀的特点”一章中,将其解释为:

“抑郁症病人多认为生活在世上是一种苦难,为了脱离苦海,多有自杀倾向,但不舍得离开他们最疼爱的人。

他们怕亲人朋友在世上受苦,担心活着的人悲伤,于是自杀前先把亲人朋友杀害,这被称为‘自杀扩大’,‘家族杀人’,‘怜悯杀人’。”

和一般杀人行为不同的是,“自杀扩大”者往往先杀人,后自杀,他们杀害的对象是自己最疼爱,最亲密,最怜悯的人。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自杀扩大”,时间多选择早晨或上午,场所多选择家中,而且杀人后不逃也不躲。

就那么平静地,绝望地看着挚爱之人的尸体,等待死亡降临。


知乎上有个问题:抑郁症患者有杀人倾向吗?

一位匿名用户回答:

“部分患者确实有,至少我有。

‘抑郁症患者都是自我伤害,才不会害人’,说出这种话的人,一定对抑郁症不了解。

我得抑郁症的最大诱因,是校园霸凌。刚确诊的时候我一心求死,但为了家人我努力活下来,因为这种努力,我有了更多时间去恨。

我死了,他们活得好好的,我的父母二十多年的栽培一场空,始作俑者潇洒快活,是不是特别不公平?

每当想到这点,我就特别想杀了他们。

为什么我到现在都没有杀人?不是因为我善良,而是因为我还有父母,不想让他们背负罪名。

如果我无牵无挂,我一定会动手的。”



国家各类犯罪案例库中,抑郁症患者杀人案并不罕见:

第十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指出,一般杀人案中,抑郁症患者犯罪占16.8%-23%,杀死亲人爱人的“自杀扩大”行为居多;

1997年,北医大第六医院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显示,有33位抑郁症患者共计杀害42人,24人杀人后自杀。

其中,87%的杀人者属于激越,妄想和激情杀人,12%属于“自杀扩大”。

攻击是人的本能,拔掉牙的兽也还是兽。抑郁症让患者心境产生障碍,但没有因病失去这种本能。

他们自卑多疑;悲观消极;性欲缺失;睡眠障碍严重;总是觉得身体有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却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但他们愤怒时,也会迁怒凶狠;受挫时,也会怨天尤人;遭遇不公,也会渴望报复社会;想死时,也会想要拉个垫背的。


我曾认识一位抑郁症作者,出于感同身受,我主动做了很多事:为她写文,关心她的情绪,送她我写的书。

她也很好,经常无条件帮助我,让我一度以为我们达成了理解,算是朋友了。

可有一次我们发生利益纠葛,我主动求和,但她把我们的聊天记录发到作者群里,骂我“绿茶婊”,说我良心被狗吃了,号召大家一起举报我。

我没有回应,默默退让了。后来看到她在文中写自己抑郁恶化,必须住院疗养,我依然感同身受,但不再表示同情。

因为我发现,我无法理解她。她的思维与常人不同,我永远搞不懂。

也不知道她友善的外衣底下,何时会突然钻出一只恶狗,狠狠地咬我一口。

我们有着相同的伤痛,所以我抱以宽容;但我们有着不同的恶意,我必须抱以警惕。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曾讲述自己的抑郁症症状和伤痛歧视,呼吁社会对心理疾病患者去污名化。

她说,当她看见中文系的学生以“抑郁症”为美和时髦,假装自己得了抑郁症来博取关注时,她很难受,因为她知道抑郁有多痛苦。

可实际上,能理解这种痛苦的人微乎其微,大多数人依然是“别人怎么认为,我就怎么认为”。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格利曼说,抑郁症是心理的“感冒”。它常见,多发而且难以痊愈,但极少被人关注。

这种关注,除了对患者抱以更多的宽容关爱,还有以公正客观的目光看待,不要戴上幻想滤镜,以偏概全。

阳光会普照每一颗树苗,阴影也会笼罩每一片荒原。没有哪一种心理疾病,只会发生在善良的人身上。

“抑郁症”并不是一个可以放松警惕的疾病,与患者相处,也要判断她的患病诱因和症状程度,评估她是否可能产生伤人行为。

比如,她是否曾经遭遇过长期伤害:虐待,忽视,性侵,霸凌……

她的父母是否用粗暴冷酷的方式对她,让她耳濡目染学会了恶行?她是否消极多疑,总认为身边总有人要害她?

再比如,她的抑郁症是否严重,是否恶化成躁郁症等双相障碍,以致三观扭曲,产生多种不良认知:

自卑极端,强迫重复,消极多疑,愤世嫉俗,过分夸大不幸……这些都是藏在杀人凶手背后的心理必然因素。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如何康复是个难题,因为抑郁症复发率极高,但轻中度的抑郁容易被治疗。

患者主动求医,配合治疗;寻求社会支持,家人关心;正确看待自己,不要极端;改变工作生活环境,调整心态;多吃抗抑郁食物,比如鱼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等等。


抑郁症只是心境障碍,并非精神疾病,但如果患者本身就偏执多疑,多年与抑郁搏斗,不良认知被扩大,也会产生杀伤倾向。

南昌红谷滩杀人案中,杀死24岁女子的男子持有“精神三级残疾证”,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有可能会被免去惩罚。

但最终,法院认为男子行凶时意识清醒,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杀人偿命,无论患有什么疾病,无论有多情难自禁,这都是千古不变的事实。

就像日剧《非自然死亡》中,女主角在庭审时说:

“遗体摆在我们面前,就说明了生命被剥夺这个无法挽回的事实。不用知道犯人的心情,也没必要理解你,我对不幸的身世不感兴趣……

我只知道你杀害了一个无辜的女孩!”

抑郁症患者需要被尊重,但真正的尊重,是客观公正的判断,理智清醒的关爱。

唯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安身立命。

如同李嘉诚所说:对苦难之人报以怜悯,但也有捍卫自身安全的能力;对心理患者抱以宽容,但也能把握好彼此的关系界限。

一双仁慈的眼,是对苦难最好的缅怀;一颗强大的心,才是给自己最深的关爱。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小鲸鱼 沉默的杜飞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