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奶头乐”!短视频是如何“杀死”你的人生的?

文:Juno本人
来源:孤岛(ID:gu_dao2015)

有没有发现,我们如今正生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 


早上醒来,打开微博,热搜上全是毫无营养的娱乐新闻:


某个明星胖了,某个明星离婚了,某个明星出轨被实锤了。 


上了地铁,打开某音,到处充斥着有毒的价值观:


男人不为你花钱,就是不爱你

真正爱你的人,会秒回你微信

无下限地迎合人性的自私、贪婪、懒惰 


下班回家,仅有的时间只想拿着手机玩两把王者,一边打游戏一边和猪队友对骂。 


不间断地被高频刺激的娱乐垃圾喂养的过程中,我们的记忆变得像金鱼,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从低频刺激的活动中汲取营养。 


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奶头乐最早是在《全球化陷阱》一书中被提出,指的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


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未来简史》中提到过:“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现在,最富有的1%人群已经拥有全球一半的财富。更令人警醒的是,最富有的100人所拥有全球一半的财富,已经超越了最贫穷的40亿人。” 


人类的演变规律将彻底依照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越弱)分化,未来人类只会分裂成两个群体:一小群超人类,以及绝大多数位于下层而且毫无用途的智人,也就是所谓的——无用阶层。 当你把娱乐当作主食,忙着“杀时间”的同时,你也一点一点在“杀死”自己的人生……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被“奶头乐化”?


◐ 对闲暇时间的利用

判断一个人是否被“奶头乐”化的一个标准之一,就看他工作以外的时间花在哪。


如果一个人大部分休闲时间都用来刷抖音、追剧、打游戏和刷微博上,那么他被“奶头乐化”的程度也就越高。


◐ 是否有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热点事件和公众问题时,如果一个人第一反应不是让子弹先飞一会儿,根据多方证据再做出合理推测,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站队发,发泄情绪,那么他的“奶头乐化”程度也更高。


◐ 知识获取的渠道

当一个人经常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时常咀嚼别人转化过的“二手知识”,聊天的内容也充斥着娱乐八卦时,那么这个人的“奶头乐化”程度就会更高。
 

为什么我们要警惕奶头乐?


 01.视野变得狭隘 


打开app,你会发现,你看到的信息全是算法根据你感兴趣的、喜欢的推荐给你的。 


如果某天你给一条萌宠的视频点了赞,那么接下来你就会发现系统会不停给你推荐萌宠的视频。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信息茧房,指的是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你以为互联网时代,你能获取的信息比以前更多更海量?

 

你错了,你看到的信息都不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算法筛选过滤之后喂给你的。

 

也就是说,对你兴趣以外的世界,你一无所知。

 

如果你长期被困在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你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隘,因为那些真正对你有帮助、有用是没有机会进入你的视线里的。

 

02.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互联网越来越像一个审判法庭,所有人在互联网上都变成了法官。

 

当一个热点事件出来,人们要么把这个人捧上神坛,要么就是把这个人贬入地狱。

 

前段时间林生斌的事情也是这样。

 

互联网世界有个永恒的规律,一个人被捧上神坛的那一刻,就离坠落不远了。

 

成神成魔只在一瞬间。

03.丧失延迟满足的能力 


长期浸淫在高频度刺激的活动中,人们很难再静下心来享受低频刺激的活动,例如独处、阅读、学习等。 


当你习惯15秒看一个短视频,你很难静下心来用半天时间阅读一本书。 


当你习惯15分钟玩一把游戏,你很难耐得住性子花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学习一门兴趣爱好。


在习惯了即时满足之后,人们逐渐丧失了延迟满足的能力。 而后者恰恰是最有益于帮助我们实现心智成熟和成长的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抵抗奶头乐? 


就是做一个有觉知、有独立思考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人。 用深刻打败肤浅。 用延迟满足替换即时满足。

用主动思考对抗被动喂养。


奶头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点侵蚀我们的人生的,它就藏在我们每一刻当下的选择中。 毛姆曾说过一句话,每天做两件自己讨厌的事情,对灵魂是有好处的。


你下班后的几个小时,是打开手机,面无表情一条条划过视频,还是躺在床上,心无旁骛地翻阅一本好书,都决定了你接下来的方向,是走向娱乐至死,还是拥抱深刻自主的人生。


作者:Juno,壹心理、领英专栏作家,每天刷新自己,为你带来心理学、职场、书评等深刻洞见,微信公众号“孤岛”(ID:gu_dao2015)。

排版:小鲸鱼 沉默的杜飞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