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事孤立之后,我感觉自己像个勇士

文:马走日

来源:月球旅馆(ID:bymusing)

如果说是社交教会了我们怎样生活,那么该是孤独教会我们怎样去死了。”——拜伦


在这个孤独也能一起狂欢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孤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对应等级,并在云端和一众同类共鸣取暖。


但其实,孤独是相对的,也是主观的。如果你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充实有趣,那么即使一个人,也并不会感到多孤单;如果你希望与身边的人产生联结,却活成了一座孤岛,那种感觉才是最糟糕的。


所以,所谓“孤独等级表”里一个人做什么并不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除了睡觉基本有70%的时间在公司工作。


若你总是感觉和同事聊不到一起,接不住他们开玩笑的梗,自己引起的话题经常冷场,点餐或买咖啡也有意无意被忽略,这时,你可能会感到“工作孤独”(loneliness at work)


这种随时面临被孤立的境况,堪比校园霸凌,其痛苦程度和孤独指数,可以完爆一个人去做某件事的小布尔乔亚式伤感。

图 /《恋爱诊疗中》2015


01

自证预言——孤独感的死循环


什么是孤独?它意味着你感觉自己和其他人缺少沟通和联系,而且你因为这种疏离感而感到焦虑和不快。


如前所述,没有这种焦虑的独处算不上孤独。但在像公司这样需要协作的环境中,与同事缺少交流,显然很难自得其乐。


工作孤独并非少见案例,很多人都有类似困扰。2014年英国一项调查表明,有42%的人在工作中没有任何朋友。


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同事之间由于多多少少会涉及相关利益和责任承担,建立纯粹的友谊比较困难。但如果发展到孤独、甚至感到被孤立,就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幸福感。


当你在办公室没有朋友,甚至连搭个话的人都不存在,你会觉得自己和公司没什么关系,你的主动努力(discretionary effort)就会减少。一项任务明明可以做到80分,你会只做到60分就应付了事。


而且,工作孤独会显著影响领导和团队其他成员对你的评价。有一种说法是,工作30%靠能力,70%靠社交。这话虽有些夸张,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能进同一家公司,大家的业务能力和智力并不会差太多,工作表现上的差异,就是从工作积极性和合作能力上拉开的。与同事社交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这两个因素,被团队打出低评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糟糕的是,工作上的孤独感,会特别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你越觉得被孤立,便越感觉大家都对你不友好,于是更加不会敞开心扉主动打破僵局。


当别人共同去做什么事,最后小心翼翼问你要不要一起时,你会觉得他们只是碍于面子客套一下,并不想真的带上我,于是选择了拒绝。


若你总是释放冰冷的信号,一来二去,同事也不会再自讨没趣了,你的“被孤立”预设得到印证,孤独感进一步加强。

图 /《火花》2016


02

一场合谋——没有真正合群的人


为什么会存在工作孤独?这几乎与“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之类的哲学问题无异。但我还是想试着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这多多少少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以及身处的这个世界。


一、个人性格


如果你是个乐观、开朗、包容的人,一般情况下很难不合群。在群体之中,大家都需要你这种能带动气氛、带来欢乐的人,你会有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每个人的不同,粗壮的神经不会让你因一点小事就变得多愁善感。


反之,如果你自认不善言辞,不愿主动与人攀谈,不敢轻易打开心门,相对内敛封闭,则比较难与陌生人快速建立有效联结。


其实很多自认内向的人,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也是谈笑风生、车说开就开的老司机。说明大多数人都有成为“社交达人”的潜质,只是看对象是谁。


还有过分谦卑造成的距离感、过于自恋形成的狂傲感、防范过重导致的不安全感,都可能被同事捕捉到,为你们之间无形的屏障添砖加瓦。


当然,利益瓜葛是公司社交相对复杂的重要原因。你可能因薪水过高遭同事嫉妒、因摆不正位置无意间得罪了领导、因太出风头不懂得隐藏锋芒,从而成为众矢之的。


二、公司氛围


不要过分责怪自己,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在环境中无力改变什么,也许就是环境本身出了问题。


你到了一个新公司,发现周围的人都只顾埋头默默工作,交流很少,气氛压抑,这样的工作状态很容易相互传染、甚至将你同化,你在其中也会变得恐惧交流、选择独处。


而一个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大家经常相互问候的办公环境,则会让人产生更强的联结感,能帮助你更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社交圈。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到了新环境,发现这里的人聊的都不是你感兴趣的话题:你喜欢文学,她们聊美妆;你喜欢火锅,她们吃日料;你喜欢抖音,她们看快手。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考虑换个地方了。


三、人皆孤独


不合群算是个问题,但绝不致命。只要你仔细观察,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一个离群索居的孩子。你觉得跟人主动打招呼会尴尬,他们同样也这么觉得。


可我们是群居动物,来到一个需要合作的环境,就必然要拿出开放的一面,去与别人交流、融合。没有谁天生就应该包容谁的冷漠,能做朋友是缘分,不能则互不相扰。


你的不合群,是你和这个世界的合谋。


图 /《大师》2012

03

打破魔咒——消除孤独感只能靠自己


197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达里尔·J.比姆(Daryl J. Bem,1938- )提出了一种认知失调,他称其为“自我知觉理论”


他认为我们判断他人性格的方式是观察他们的行为并推断出其性格,并建议我们也要这样对待自己。


换句话说,我们从自己的行为中解读自己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实现改变个性,而完全可以自由地重建自己。


乍听上去这似乎与我们印象中“性格决定命运”的论断相悖,但行为主义者却用实验证明,“改变命运”完全是可行的。


所以,在职场上的你不要再“等待别人来认养”,主动出击,破除自证循环。


一、勤打招呼


礼多人不怪,一回生二回熟,招呼多打几次,自然就熟悉了。


二、乐于助人


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解决,日子久了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又怎么会排挤你呢?


三、寻求和解


如果确有被排挤或与同事有矛盾的情况,要积极应对,主动找对方交流或通过其他同事化解尴尬。


四、注意言行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多交流不代表乱说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实在不知道说啥就吹彩虹屁吧!


当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你有权利保持自己的个性,实在不想“委曲求全”,就用你超强的工作能力证明你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虽说“牛羊成群结队,猛虎总是独行”,可你得先成为猛虎不是?

图 /《喜剧之王》1982

参考资料:

[1][英]安妮·鲁尼(Anne Rooney).极简心理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18:150.

[2]京师心理.我到底是不是被同事孤立了?| 工作孤独.京师心理大学堂.2019

[3]油条商贩free.为什么会被同事孤立.百度文库.2019

[4]首图尾图.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私恋失调.2002

作者简介:马走日,犬儒主义宿命论者,虚无主义业余影迷。微信公众号:月球旅馆(ID: bymusing),集电影、人文、社会话题的泛心理学公众号。一个鼓励自我探索的心理空间,以心理认知+艺术体验的方式,让每一个平凡的人踏上自己的英雄之旅。

排版:小鲸鱼 沉默的杜飞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