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它不是东西

1、人人都有属于他的自我


有人说,自我是建构的,是虚的,只是“我”所幻想的东西!

 

确实,于客观现实世界而言,它是虚的。

 

因为,


人的“自我”你拿不出来,看不见;


它不是方的,不是圆的;


不是分子组成,也不是原子组成;


它不是以一个实物的形态存在。


所以,


在客观层面上自我它确实不是东西

 

但于人主观心理世界而言,人人都有一个属于他的自我。


自我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感受到、意识到。


是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的强与弱影响着一个人“在世”存在的状态。

 

那么,人的自我是什么?

 

需要从人的意识说起。


人的意识本质上是不连续的,从而可以不断变化。


人可以一会看,一会听,一会推理,一会儿立意,


更重要是,人的意识可以反观自身——我正在做什么?我做的对不对?别人会怎么看待我做的这件事呢?……

 

所以人一方面可以全然的投向外物对象上体验、感知,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自反性”向内把自身当做对象来认知和感知。


由于人意识具有上述的特点,


通过对外在世界的人、物以及自身的体验、感知,


在大脑中建构与外在世界、自身相对,但又不同的映像(包括概念,图像,感觉……),


逐渐积淀成带有我的烙印自我世界。


反过来“我”依赖着自我世界解释和支配着我在世存在的行为。

 

因此


“我”在生活中注意什么,接受什么,在乎什么,与自我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2、广义自我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里这样描述自我的部分:


我觉在我的思想作用中不断有促进与阻碍,

节制与放行,顺乎欲望的倾向与逆乎欲望的倾向。


我想到的事物,有些是促进思想的利益的,

有些是对思想不善意的,

这些客观的事物之间所有的彼此矛盾与和谐,

相互援助与障碍,

向后反荡而产生像是我自发性对这些事物的不断反应之作用;


这些作用,如欢迎或反抗,

占有或舍弃,助斗或抗斗,

“是”或者“否”。


在我,这个搏动的内心生活就是我刚才想用人人要使用的名词来描写的那个中心核子

 

这个核子它占据着似乎是仲裁,判断地位,统合我们知觉的。

 

詹姆斯把这个中心核子称为纯粹自我(主我)

 

人的自我除了这个纯粹自我外,詹姆斯还从广义上阐述了经验自我的部分。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界定了广义的自我:


一个人的自我,就它的尽可能最广的意义说,


是一切称为“他的”总和,


不仅包括他的身体和他的心理能力,


而且包括他的衣服,他的房子,


他的妻子和儿女,他的祖宗和朋友,


他的名誉和成绩,他的地产,和马,以及游船和银行存款。


这一切使他引起同样的情绪。


假如这些生长繁荣,他就觉得胜利,


假如缩小消灭他就觉得沮丧,对于每一件事不一定到同一程度。


但对一切这些事表现十分相同的方式,就这个最广义的自我。

 

他把广义自我分为四部分


物质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精神的自我

纯粹的自我。


詹姆斯把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称为经验自我,或宾我

 

① 物质自我


在生活中或咨询中,引起每个人注意的,极力维护的,引起强烈情绪的的人、物、事是不同。

 

有人会认为自己没有别人好看,房子没别人的大,车子没别人的好,


而自卑、伤心、自我否定,会激起对他人的嫉妒、羡慕、恨。


所以人会通过努力整容、买好衣服,买个好车,买个大房子,来维持自尊感。

 

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而到处展示,炫耀;


有人会因为自己孩子不如邻居孩子而伤心,生气;


所以父母会不顾一切干涉子女的生活,生怕他们不好,影响自我的价值感。

 

詹姆斯在100多年前就把,


一个人身体,以及延伸到身体之外的人们的衣服


嫡系亲属,父母,妻儿,家、财富归属于物质自我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物质自我并非由物质实体本身构成,


是人对这些物质实体心理上的占有欲组成。


就像现实生活中服装、居住的房子,代步的车子,收藏品,


等等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功用而受重视,


还因为这些物质成为扩展人们自我感一种工具

因此

当我们身体、亲人丧失、财富丧失,人就会感受到自己部分的空无之感。

当与我们有关这些物质自我的损失会让人觉得人格的缩小。

 

如果在


生活中恰当的追求外在物质自我的内容有助于激发我们的积极动力,

但过分的攀比、过分的控制他人,会让人常常处在一种失衡之中,

久而久之会增加身心负担,成为心理困扰,阻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

 

② 社群的自我  


人是一个群体动物。

 

如詹姆士所言:


我们不仅是好群的动物,喜欢在可以见到我们的同类的地方;

而且我们有种天生的性向,要使我们自己受同类的注意,并且受他们亲善的注意。


每个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爱、温暖,本质上是人生存的一种本能,一种天生的性向

 

人一出生需要得到别人的照顾和关爱,才能生存、才能健康成长,

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不依赖他人,那这个人恐怕很难存活下来。

人在成长过程中,在意别人看法和态度是我们生存所必要的,

但随着人不断的成长,自我发展的稳定、强大,对外界的需求和关注会相对减少,

保持基本的人际交往,更多呈现出的是自我信任,自我负责的状态。

 

如果,

在成长过程中,处于一种最低限度的爱与关注中,

并且充斥着谩骂、责备、甚至殴打的不良环境中。

人的自我会是弱小的、消极的、糟糕的,

强烈的需要得到同伴、他人的关注和肯定,才能安心。

 

比如:


人会因为朋友不会短信;

不认可自己观点而伤心;

并且一直怀疑自己是哪里做的不好,

然后需要不断的去确认这件事,影响正常人际交往。

 

因为一件事情没做好,怕同事,朋友看不起,泛化到恐惧和人交往的程度。

通过与人隔离,来隔离恐惧,

可惜这样会更加感受到孤独、焦虑、恐惧,

就像一个失败者从曾经战斗过的阵地上步步后退,

自我感逐渐缩小,行为上一步步退缩,

直到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 


人需要人际互动,


但如果一个人过分的需要从外界获取关注与肯定,


反应的是自我不安全、不接纳、否定。

 

所以人对于同伴关注的需求程度可以反应一个人自我状态。

 

另外,


人如果存在一个相对稳定、安全、满足的自我,

人可以灵活的面对不同的生活情境,呈现不同不同的社会自我。

比如:


一个单位领导在家对孩子,妻子很和蔼,而对外同事很讲原则。

一个销售员在工作时很和蔼,但回到家对孩子要求很严格。

还有些人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拘谨,而在朋友面前比较随性。

……


人有多少社群,就会有多少个不同的社群自我,


有人也许是完全和谐的分工,

有人可能是不和谐的分工。


这些都会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

 

③ 精神自我


詹姆斯认为:


精神自我是指一个人内心的或主观的存在,

他的心理能力和倾向……这些心理性向是自我最持久最密切的部分


精神自我是一种反省作用,

是我们放弃向外看的观点而变成能够设想纯粹主观性,

能够设想我们自己为思想者这件事的结果。

 

他用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方法来阐述精神自我,


• 抽象的方法

将精神自我分为各种能力,将这些能力彼此隔离,

以此将我们自己认为就是这个或那个能力。

比如:自己的辩论和鉴别能力、道德心、良心,还有不可屈服的意志……


• 具体的方法

我们精神自我就是我们私人的意识的整个流,

或是这道流的此刻的“节段”或“横截面”,

这道流与这个切面都是在时间内的具体存在,

并且个个都是自成一类的单一体。

比如,此刻我看到窗外的风景,听着鸟鸣,吹着微风感到很愉悦

人感知到的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观点、特质及愿望都是精神自我的组成部分。

广义的自我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每个部分需要最低限度的保障。

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因成长经历的不同,各部分自我的比重是不同的:

 

有人倾向于追求物质自我,觉得有大房子、有豪车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

有人追求社会自我,觉得朋友多、有名望,有社会地位,受人敬仰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

有人追求精神自我,觉得外在的物质不重要,只想追求精神富足、自由才有价值。

3、自我功能


詹姆士还把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


① 主我


主我是“认知的主体”,是主动的我,


用来积极思考和感知的意识。


比如,我思,我想,我看见一座山,我听到鸟叫,我感到寒冷……

 

主我的功能:


乔纳森布朗,玛格丽特布朗合著《自我》中列出三种:


自我有助于区分自己与其他人或物。

比如:我能感知到和其他人的不同。


具有动机和意志功能,能意识到某些事物能控制,

但另一些事情不能控制,能做出意志行为。

比如:天下雨我管不了,但下雨天出门我可以打伞,

也可以不出门,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


•给人带来连续感和统一感。我们能统合的感知我们各种思维和知觉,

流动的,变化着而非固定成某个片段。

自我的同一性,连续感对于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人的连续感和统一感出现问题,会带来心理困扰。

比如:一个人40岁人但感觉停留在6岁。因为六岁前跟着奶奶生活,6岁后回到父母身边,环境的变化,他会觉得从此就再也不是那个自己了。导致现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觉得在和6岁前的奶奶家邻居李大爷,张大妈相处,并不能处在当下,为此很痛苦。

这种难以统合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他的生活、工作。


 宾我


宾我是“认知的客体”,


代表自我中注意、思考和感知客体的部分。


人可以把他人作为客体,


也可以把自己作为客体去评价、思考自己的行为、语言,体察自己的情感,以概念,图像、感觉形式存在。


比如:我是多余的;我是可爱;我很自卑;我很自信……


宾我的功能:


乔纳森布朗,玛格丽特布朗合著《自我》也有三种


•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这种看法影响信息加工和解释。

比如,一个人走在路上,迎面碰见熟悉的朋友,跟朋友打招呼,朋友很不热情,这事这个人会觉得说,我不好,经常做错事,说错话,肯定不知道时自己哪里有做错了。


•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引导的他们的行为。

比如:认为自己有艺术才华,会从事艺术追求,认为自己动手能力强,就会选择更多实践操作性的工作。


宾我的动机功能:由于人们能够将他们的同一性投射到未来,所以他们可以想象自己正在努力成为某个人。

 

自我的这些功能在人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存在着,不知不觉中起着作用。


就像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空气,并不觉的它的存在,


一旦处在空气稀薄的地方,或密闭的空间,


就体会到空气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其实自我的这些功能也一样,


遇到坎坷时才注意它,这也是我们更好的认识它的机会。

 

4、结尾


人的自我有一部分是相对稳定、统一的,称为纯粹自我,


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这些成分似乎附加在它周围,围绕着它进行着。

所以,


咨询中来访者叙述的都是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现象,


引起他(她)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


只有循着这些内容,层层剥离才能发现那个核心的自我,


才可能懂得他(她)究竟,

在维护什么?在避免什么?什么引起快乐? 又是什么引起愤怒?


每当人们心理卡住时,生活、工作、感情出现问题时。


需要看到自我,需要调整自我,

人往往会害怕、担心这样的调整,

只有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我们才愿意付出努力。


在理解这样的心态的同时需要说的是:


其实不是要把它变成什么,或强行增加或减少什么。


而是需要利用它已有的资源,


利用自我的概念,图像,感觉……,也可能是重新的排列组合,也可能仅仅是唤起。


如艾瑞克森所所言,利用某些沟通策略,唤起、调动、活化,移动患者在某些方面的联结过程和心智能力,从而间或达到某些治疗目标

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的。


因此,


自我探究,自我超越,是人生课题,


我们都在路上,共勉!

 

作者简介:闫娇会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理性与激情同在,热闹与独处共享,人生旅途中的同行者、陪伴着、聆听者。咨询方向: 婚姻家庭、个人成长、情绪困扰。

排版: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