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参照效应:你想成为记忆高手吗? | 心理词条

亲爱的读者,你好。

小学时代的我们,每每新的学期,拿到新的语文书的第一件事,是不是迫不及待的翻找–“熟读并背诵全文”,这个熟悉又恐惧的题目呢?

从小到大,时常回忆起儿时的自己被“背诵”这件事所支配的恐惧,内心都会无比渴望拥有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

每每看完《最强大脑》这种选秀节目,留下的只有一遍遍地称赞与自责,暗暗地告诉自己,我为什么就没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呢?

你想拥有这项技能吗?

如果你也想具备过目不忘的超能力,不妨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篇文章,我将带你一同揭开记忆的神秘面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记忆高手。

01

阐述定义


在我们记忆的过程中,你曾发现一件奇怪的现象,事件主体逻辑与自己越紧密、关联度越高的,我们记忆的越深刻、越牢固。

再或者,我们刚刚入手了某一品牌的商品,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和自己相同品牌、相同款式的物品,这难道真的是机遇巧合吗?

其实,心理学家对于这一现象,赋予它一个名字叫: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一词,最早是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在其经典著作《社会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个全新的概念,心理学教材对它的定义为:

即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条件的现象


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相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加工和及时高效的回忆。

后来,随着心理学家不断实验、推演和证实,保留至今的三种学说解释为:

精细加工学说

在记忆过程中,大脑对事物进行了精细加工,与自我相关的事物与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之间建立了更多的联系,因此回忆时的提示线索更多,回忆效果更好。


组织加工学说

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自我参照提高记忆的机制在于组织作用(organization)。自我知识常常被激活,与之相关的信息也更容易被相应地激活,有关自我的信息回忆起来也就更容易。


双过程学说

即自我参照任务能提高记忆的机制既包括精细加工因素,也有组织作用的参与。

简单的解释就是,以我们学习新事物为例,当我们需要接触新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着密切关系的话,我们对于学习这件事情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以此支持我们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深刻记忆。

02

背景来源


分享一则“自我参照效应”的有趣小故事,以此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现象。

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安德鲁·杰克逊,曾于1837年胜任当时美国的总统。

在他妻子死后,杰克逊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地担忧,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杰克逊因此认定他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小姐下棋。

突然杰克逊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地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

“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继续问道。

“因为,”杰克逊继续补充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时,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

虽然是一个有趣的历史小故事,但是这一现象本质正是“自我参照效应”。

直到1977年心理学Rogers才初步发现自我参照效应,使其成为研究记忆、自我与文化的重要交通枢纽,继而开始着手对自我参照效应的行为实验和脑认知成像的认知科学的研究,因此探讨“自我”在大脑中如何定位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03

案例分享&相关科普


读完上面的历史小故事,你一定会想,杰克逊在“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下,变得忧郁重重、疑神疑鬼。于是你就会一口咬定,自我参照效应容易使我们陷入惯性思维的怪圈。

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的“以学生综合征”,医学生平时上课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就会习惯性的与自己比较,倘若恰好有那么两三点病症反应恰巧相符,内心就会忐忑不安,一度怀疑是否已病入膏肓。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自我参照效应,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升我们对新鲜事物的记忆力度,通过与某件事物产生深度联系方式,来更有效的记忆某些事情,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自我参照效应的价值应用:


(1)记忆力的提升

我相信各位在学生时代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老师一定告诉我们,背诵英语单词要“手眼嘴耳并用”,还要适当发挥“发散联想”,老师的解释很简单,当我们视觉、听觉、触觉联动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强记忆力。

其实,我们所做的一系列操作,都是拉近“单词”与我们自己之间的距离,通过各种维度的深度建立链接,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加快加深对“单词”的记忆程度。

(2)沟通力的提升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玩过狼人杀、剧本杀?

或者,各位喜欢参与辩论活动吗?

如果你对上面的活动感兴趣,你一定想弄清楚一个问题:如何使自己的言论让别人信服?或者说,在与别人交谈过程中,如何让别人愿意听我们分析逻辑关系。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人话。

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不要讲一些人尽皆知但却离人十万八千里的大道理、硬道理,多说一些“和说话对象息息相关的话”。


我们与别人进行逻辑上的辩驳也是这道理,要想使自己的言论具有说服力,不需要密集型的输出缜密的逻辑,而是每一句话与说话对象之间能够产生深度链接,关系越强的话他人更愿意接收下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说人话”呢?


当我们给他人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分析问题的本质,而是从说话对象的角度出发,反问自己我要说的这段话对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能够产生强烈的社交关系,那就恭喜你,找到了分析原因的本质所在。反复的层层深入推进,来获取对他人最有帮助的言论。

(3)商业营销的提升

“罗永浩通过直播带货偿还6个亿”的新闻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罗永浩直播间的主题—“交个朋友”直播间,其实这就是直播间与顾客之间建立关联度,罗永浩主播在直播间反复以“朋友”的方式称呼顾客,就是以拉近顾客的距离,从而加深对直播间品牌的印象。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下,我们身边的很多商品品牌都在努力地与消费者建立关联,其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对品牌传播的某一个细节刻骨铭心。

04

个人见解


“自我参照效应”只是一个大的原则、一个记忆方法论,并不是一个具体可以操作的工具,而具体的应用则需要每个人反复实践领悟。

虽然自我参照效应能够使我们有时候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之中,但是它并不代表对我们有害,我们需要学会灵活的运用自我参照效应的优势,它必将成为我们学习和社交的强有力的武器,没有之一。


原创:萌洋洋同学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